登录
账号
密码
登录
登录
温馨提示
asdjnhadkbnasondoasnlksnm
确定

院士介绍

张 丹

张丹(1963年-),男,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方恩(北京)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获得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医疗管理硕士学位。曾任全球最大的跨国CRO美国昆泰集团公司(Quintiles Transnational Corp.)第一任大中国区董事长,成功开创大中国区市场。长期从事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等领域的研究。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了昆翎(天津)医药发展有限公司,是国内目前唯一能够提供全方位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临床开发服务CRO公司。

  • 活动动态
  • 个人简介
  • 学术成果
12/19
2023

区域动态 | 深圳迈向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来源:广东工业园区

来源|深圳发布进入12月,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签约深圳。在2023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复星医药宣布将在坪山落地“复星医药大湾区总部”,西门子医疗与深圳签订合作备忘录。在第九届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高峰论坛上,细胞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中南大学在坪山落地“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坪山中心”。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一角。深圳报业严文婷 谭彪 摄龙头企业加速布局的背后,是深圳不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深圳加快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成果初现的体现。全球生物医药高端资源正向深圳汇聚。优势被“看到” 生物医药行业聚焦深圳深圳发展生物医药的优势,正在被世界“看到”。“深圳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政策,有雄心,有实力,投资深圳,正逢其时。”谈及深圳的投资环境,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在2023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公开表态。在这场大会上,获聘为“深圳招商顾问”的郭广昌宣布,将在坪山落地“复星医药大湾区总部”,以旗下复宏汉霖、复星凯特的部分产线作为首批入驻项目,打造复星医药创新药全球第二总部。在医疗服务领域,复星健康将以恒生医院为依托,助力深圳国际健康医疗中心建设。此外,在文旅领域,复星正在与深圳多个区进行洽谈,计划将旗下知名度假品牌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引入深圳。公开为投资深圳站台的,还有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他说:“未来,深圳肯定能建成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我们要做的是,坚定信心、加快布局,下好先手棋。”2023年深圳生物医药产业活动周暨第九届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高峰论坛上,举行生物医药重大产业项目签约仪式。南方+朱洪波 摄今年是GE医疗中国在深圳加速投资布局的元年,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与国药器械签署协议,成立全新的医疗设备合资公司;二是与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推进产学研合作;三是在深圳推进建设联合创新基地、实践实习基地。在全市招商大会之外,各区招商大会也纷纷拿出十足诚意。微创脑科学有限公司、海湃泰克(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普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得创同(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生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南山区、龙岗区、光明区、坪山区等各区政府进行签约。重大项目的落地,将有力促进产业强链、增链、补链、延链,为生物医药产业“腾飞”蓄势储能。为何是深圳?成熟产业链是重要“筹码”生物医药成熟的产业链优势,是深圳成功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目前,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多点开花的点状布局,生物医药集群主要布局在坪山、南山、福田、龙岗、光明和大鹏新区等6个区。同时,生物医药企业类型多样,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领先,形成以医药、医疗器械与精准医疗为主要组成的上中下游完整产业链条,规模以上企业近千家、居全国前列。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联合国内多家医院、高校,首次成功构建出组织范围最广、时间跨度最长、采样密度最高、高分辨率人类免疫系统发育图谱。图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统计数据显示,现有生物医药规上企业140家,上市企业11家,其中营收超10亿元企业8家,超百亿企业4家,华润三九、信立泰等6家进入“2022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为140亿元。坪山区拥有全国首批、深圳唯一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不断提速。沿着坪山区锦绣路向东而行,短短3.6公里,13个专业园区鳞次栉比,赛诺菲巴斯德、微芯生物等逾200家生物医药企业陆续映入眼帘,其中11家为上市公司。这条久负盛名的深圳“BT大道”,2022年创造生物医药总产值198亿元,占坪山全区生物医药总产值80.7%。如今,随着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南方科技大学坪山生物医药研究院、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坪山中心等创新载体相继落成,坪山生物医药领域“研发+转化+生产”全链条生态体系渐成。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昆翎医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战略官、深圳兴湾生物医药发展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丹向记者表示,深圳的产业链配套非常成熟,生物医药产业要素资源可以快速凑齐,未来5-10年深圳必将产出很多重磅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品,成为多彩多样、全方位发展的生物医药重镇。面对BT 深圳还有很多想象和空间完备的产业链、国际巨头的集聚、投机机构的青睐,推动的是深圳优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加速。近日举行的第九届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高峰论坛,展示了5款新药,既有原始创新药,也有全球首创新分子实体药物,还有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药、临床优势突出的药物。比如,信立泰开发的肾性贫血产品恩那罗能够高效改善患者高铁代谢,用药7-9周后血红蛋白达标率达85.3%,患者仅需一天一次口服用药,临床优势突出,更好地满足肾科领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生物医药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特点,一款款从研发走向临床的本土创新药,体现的是深圳原创新药的研发实力不断增强,优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不断加快,这与多个生物医药领域的重大平台相继落户深圳,产业创新能级进一步跃升息息相关。细胞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诺实验室新揭牌的细胞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在CGT(细胞基因治疗)领域唯一的新序列工程中心,将打造跨越基础研究、产品开发、推广应用全流程的CGT产业创新生态。细胞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沐芸表示:“这表明国家对深圳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和创新平台的认可。由此也可以看到,深圳在生物医药领域拥有一个前景非常可期的未来,深圳在未来的发展有很多的想象和空间。”截至2023年7月,深圳已建成生物医药领域各级创新载体超500家,还建设了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家、省级4家、市级14家,全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随着一批龙头企业、创新载体、重大项目落地,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大力度培育生物医药与健康集群,向全球知名研发中心和国际一流产业集聚高地稳步迈进。

12/13
2023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丹:生物医药融资还有一年“入春”

来源:第一财经

“大家说生物医药融资的严冬还在,我认为大概还要一年就可以从严冬走向春天。”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昆翎医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战略官张丹说。12月12日上午,由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主办的2023年深圳生物医药产业活动周暨第九届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高峰论坛在深圳坪山举行,包括张丹在内的多名业内专家,就“生物经济发展新形势:机遇与挑战”这一话题展开了对话。张丹认为,生物医药产业要走向春天需要多方面发力,包括基因技术、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的支撑和药政改革的突破,“未来希望发挥政策作用,助力深圳生物医药产业走在全国前列”。未来有哪些生物技术可能爆发?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朱健康的回答是:基因编辑技术。他认为未来的一大前沿技术是“加强版的基因编辑技术”。“以前的医药研发都是针对基因最终的产物蛋白质来筛选各种小分子,现在通过更精准的基因编辑,与MRA技术、纳米颗粒技术结合起来,可以针对各种疾病提供更多的治疗可能。”朱健康解释。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王皓关注到生物医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他认为,医疗创新的数据组织、算力提升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创新,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将为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带来新突破。朱健康认为,地方政府要在这方面吸引国际化人才,发展最前沿技术,才能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黄进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有强大的研发制造能力,深圳在生物医药产业上有厚实的发展基础,未来将立足大湾区,加强与深圳在初期研发创新、生产制造等领域的合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程杰表示,未来希望在深圳建立创新中心,利用深圳的科研力量和生物技术优势,开发医美方面产品,打造更多国潮医疗品牌。作为首批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之一,深圳在生物医药产业上具备较强竞争力。目前,深圳的新一代测序能力、超大规模生物信息计算与分析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在细胞与基因、合成生物学、小分子创新药、AI药物研发等赛道布局有多款重大在研临床药物;已成为国内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第一重镇”和医疗美容激光设备龙头供应基地。

12/09
2023

2023年第一届罕见病交流论坛于12月2日在浙江舟山举行 | 共建、共研、共话罕见病

来源:NPD公益组织

2023年罕见病交流论坛2023年第一届罕见病交流论坛合照2023年12月2日,以“共建、共研、共话罕见病”为主题的2023年第一届罕见病交流论坛(下称“交流论坛”)在浙江舟山举办。此次交流论坛由舟山市共愈罕见病防治基金会举办。舟山市政协方维副主席、舟山市卫健委方涛副主任、舟山市普陀区政协任珊红副主席、舟山市普陀区卫健委王忠挺局长、舟山市普陀区卫健委汪志华副局长、舟山市普陀区民政局赵海军副局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丹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一、二届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委员谢俊明教授、《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王明旭教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医疗保障分会委员宋海教授、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何晨霞副秘书长以及企业代表、患者组织共计70余位参会。舟山市共愈罕见病防治基金会理事长何磊致欢迎辞会上,舟山市共愈罕见病防治基金会何磊理事长向莅临本次论坛的政府领导、专家学者、患者组织以及企业代表表示欢迎。何理事长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罕见病防治工作,指导各部门出台诸多举措推动罕见病事业发展进步,但是目前罕见病患者还面临许多困境,如诊断难,治疗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舟山市共愈罕见病防治基金会将以促进罕见病事业发展,服务罕见病患者及家庭为宗旨,致力于通过患者支持、医护教育、宣传咨询、科研支持等方式,共同帮助罕见病群体解决迫切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实现共同治愈。舟山市政协方维副主席致辞舟山市政协方维副主席致辞中介绍,舟山在探索罕见病多层次医疗保障模式,推出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舟惠保,覆盖血友病等6种罕见病,极大降低了罕见病患者的经济压力。加强罕见病诊断水平和防治工作,促进罕见病的研究和药品研发,提高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水平,才能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罕见病患者能够最终实现共同治愈、共同富裕。 01 嘉宾齐聚分享精彩内容论坛上午场围绕罕见病药物研发、罕见病用药、公益慈善、创新治疗,带来了三场主题分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丹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丹进行《始于中国数据的孤儿药全球开发策略》的主题分享。“罕见病药物研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可以平衡市场风险以及加速药品审评的路径,在罕见病领域,生物医药“两头在外”的模式也同样适用“张丹院士分享了破解国内原创孤儿药研发的三个关键点。一是,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是进行孤儿药源头创新的主力,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利用国内罕见病领域的患者资源、临床资源和生产资源,与国际迅速接轨,借助国内患者基数大的优势,任何一个国外的原创靶点,只要找到罕见病的使用路径,就可以在国内迅速入组病人,率先在国内完成临床;三是,设立专门的罕见病临床转化研究中心,国内的研发型医院也要主动跟药厂开展合作。国家卫健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委员谢俊明教授国家卫健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委员谢俊明教授进行《罕见病防治的体系建设和慈善力量》的分享。在医疗保障方面,谢俊明教授谈到,除国家医保外,地方政府也在同时探索“专项基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元化的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补充了基本医保对罕见病高值创新药的保障不足,此前刚刚公布的第二批罕见病目录病种也有望优先进入到地方保障模式中。《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王明旭教授《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王明旭教授进行《罕见病创新疗法的伦理审核》的分享。王明旭教授表示在研究罕见病创新疗法的过程中,要求科技创新,伦理先行,促进科技向善,防范科技活动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遵循科技规律,立足我国科技发展阶段和社会文化特点,推动科技创新与科技伦理的协同发展、良性互动。上午场的最后,在舟山市共愈罕见病防治基金会谢生荣秘书长的主持下,舟山市普陀区卫健委汪志华副局长、舟山市普陀区民政局赵海军副局长、四川至善唯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吴荃、蓝梅公益代表隆琳、小胖威利关爱中心代表林晓静、糖原累积症关爱中心代表于朝阳共同参与了圆桌讨论的环节。罕见病患者组织作为推动罕见病工作的重要一方,各罕见病组织能够站出来发声和患教活动,这对罕见病群体的利益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午场的圆桌讨论环节紧紧围绕“如何支持患者组织发展”议题展开。患者组织代表们讲述了患者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患者组织注册登记的困难、资金缺少、用药困难等问题。政府领导和企业代表共同表示,罕见病的防治工作需要政府多个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支持罕见病组织健康发展非常重要。02 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多个议题讨论交流论坛的下午场围绕罕见病患者社会融入、临床研究、药物的可及性等议题展开。友联网创始人莫文宁友联网创始人莫文宁老师进行《星星之火——点亮罕见病患者的就业之路》的分享。莫老师分享了十四年来开展支持罕见病患者就业创业历程和创新探索。莫老师表示:对于罕见病患者而言,就业不仅有助于实现经济上的独立与稳定,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与生活质量。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患者可以选择通过自我学习与个性化的技能培训来提高自身能力,有部分患者通过患者组织、慈善机构及企业的帮助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展望未来,科技的进步与社会观念的转变将为罕见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与选择。李思欢和朱仕豪作为罕见病患者代表分享自己从对抗疾病到成功就业、享受生活的心路历程,他们的人生感悟给参会者们颇多感触。北京市美儿SMA关爱中心负责人邢焕萍北京市美儿SMA关爱中心负责人邢焕萍老师进行《参与临床试验与药品准入经验》的分享。邢老师表示开展临床试验,除了患者本身,还需要做患者生存现状分析、自然病史研究报告、适用于本国文化、本疾病患者的各项指标的评估量表(临床结局终点评估)等工作;患者组织除了招募患者,还可以进行建立专业的与国际同步的患者数据库、建立国内的医生专家库、协助专业机构完自然病史研究、协助相应的国际量表在中国的精校度验证或者开发适合本土使用的量表等工作。患者和患者组织学习、提升专业水平,有机遇也需要能力参与对话。开心生活科技有限公司远程智能临床试验副总裁李高扬开心生活科技有限公司远程智能临床试验副总裁李高扬先生进行《以罕见病患者为中心的远程智能临床试验(DCT)探索》的分享。李总介绍了DCT的临床研究方式,“以受试者为中心”理念下,采用完全或者部分去中心化模式,数字健康平台/数字化技术做支撑,能够更快的招募和保留患者,增加地理覆盖的范围,可访问性和参与者的多样性、减轻受试者的负担、提高受试者满意度、提高研究依从性、提高真实世界元素的代表性。最后,在天津友爱罕见病关爱服务中心、舟山市共愈罕见病防治基金会顾问王立新老师的主持下,患者组织一米三的视界代表沈继良、皮质醇增多症联盟陈建敏、希有引力罕见病关爱中心林慧、东方丝雨渐冻人罕见病关爱中心林莉、辉瑞投资有限公司患者倡导总监汪泳、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医疗保障分会委员宋海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陈志勇主任共同参与讨论环节。圆桌讨论环节紧紧围绕“患者组织如何参与提高药物可及性:参与药物倡导、药物引进、药物研发、药物可负担”议题展开。患者组织分享了在药物引进、药物倡导、药物可负担方面所作的努力,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医疗保障分会委员宋海教授解答了“罕见病药品进入国家医保难”的问题,国家医疗保障保障多数人的利益,患者组织通过足够样本量的罕见病患者调查,为医保局决策提供依据。南开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主任陈志勇教授通过分享多年来为肢端肥大症患者药品进入医院的经历解答“罕见病药品入医院难”的问题。辉瑞公司患者倡导总监汪泳表示,企业除了研发药品之外,更要以患者为中心,做好患者教育,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指导患者科学用药、合理用药。舟山市共愈罕见病防治基金会何磊理事长与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何晨霞副秘书长签署合作协议本次论坛,舟山市共愈罕见病防治基金会与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将合作发起罕见病项目专项,将汇聚社会力量,从患者服务、患者就业、医生培训等方面开展公益服务。上海中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窦昆鹏与舟山市共愈罕见病防治基金会理事长何磊签署捐赠协议上海中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向舟山市共愈罕见病防治基金会捐赠一批药品人凝血因子用于支持困难血友病患者。舟山市共愈罕见病防治基金会向参会的患者组织颁布合作伙伴证书,未来基金会将与患者组织共同合作,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公益服务,共同推动罕见病事业的发展。整整一天,社会各界齐聚舟山,共同围绕罕见病相关议题探讨着。参会者们倾听交流,吸收着各方的经验和观点。这是一次有意义的论坛会议,为罕见病患者和患者组织带来希望,为罕见病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2/04
2023

2023第二届安吉两山·国际细胞与基因治疗(CGT)产业创新研讨会举行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12月3日,2023第二届安吉两山·国际细胞与基因治疗(CGT)产业创新研讨会在湖州安吉举行。研讨会现场。殷兴华摄安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绿色发展先行地。安吉经济开发区作为安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平台,肩负着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使命,承担着高质量推动国际化绿色山水美好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吉篇章的重要责任,助推安吉经济更具“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据悉,“十四五”期间,安吉开发区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首位发展产业,锚定“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特色产业集群方向,瞄准创新型生物医药和以创新型三类医疗器械为重点的高值医疗器械领域,重点打造“疫苗(免疫)”产业群。目前,安吉疫苗(免疫)产业集群入围第二批省级“新星”产业群培育名单,安吉县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生物药)入选第一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为了给项目发展营造“最有感”的营商环境,安吉经济开发区整体布局了7500亩生命健康产业园区,保障项目引得进、落得了、建设快。安吉经济开发区还与一批国际知名头部机构共同组建生物医药专项基金,通过“基金+直投”等招商新模式,为生物医药项目落地创造更好条件。近两年,安吉开发区已招引落地生命健康项目超30个,其中落地创新药项目超15个,累计有50多项创新药产品正在全球开展各期临床试验,预计2024年有5个生物创新药产品获批上市、新增6家生物医药企业IPO。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丹表示,本次研讨会,是他近年来参加过规格最高、学术氛围最浓厚的生物医药产业类研讨会。安吉不仅高规格举办研讨会,一年来,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速度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这得益于安吉产业发展定力,以及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安吉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大有可为。”张丹说。值得关注的是,本次研讨会场外同步举行了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多个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自免领域及上下游知名龙头企业组织参加,以“揭榜挂帅”形式推出行政管理、设计研发、市场销售等热门招聘岗位,为优秀学子提供学习交流和就业机会。安吉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6年,该区力争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努力成为浙北“产业链最完整、获批产品最多、研发合作模式最新”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林泽宇)(责编:孙鹏、王丽玮)

11/29
2023

中国在研新药数量居全球第二 专家建言加快构建现代医药工业体系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 张素)日前举行的2023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发布数据称,截至目前,中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有评论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医药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中国医药工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医药工业整体水平跃上新台阶医药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近年来,中国医药工业加快创新发展,整体水平跃上新台阶,尤其在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方面取得不少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表示,中国自主研发的多个药品品种、创新水平等均得到国际认可,中国药物研究和产业发展正进入新阶段。“我们在培养基、罕见病治疗诊断等领域内建设新靶点,持续开展创新药的基础研究,多项技术获得重要突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姬广聚介绍说,致力于创新药基础研发的源生生物自2015年成立以来,围绕细胞培养基、罕见病诊断、治疗和抗衰老等领域展开的创新药研发均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举例说,经过多年攻关,团队自主研发的eMSC培养基在细胞扩增速度、细胞“活性”、细胞衰老延缓以及细胞一致性等多项培养基核心指标上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次会上还有不少业内专家、企业代表分享了高端医疗器械、诊断技术、生物制药等行业最新成果,展现中国医药工业不断突破的历程。建言加快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动产学研用是医药工业产业链的显著特点。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到把解决方案用于临床,“全链条”融合将不断推动产业技术孵化、产品应用。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乔杰在会上介绍了北医三院将临床实际与企业研发结合的事例,并表示“这对于实现精准诊断很有意义”。“我们已就MDA5阳性皮肌炎、脑卒中、肺纤维化等疑难疾病展开相关创新药的研发。”源生生物研发团队代表、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丹在受访时,则以独家建立新靶点的环状RNA快速诊断脑卒中IVD诊断产品为例说,以千元人民币以内的单例检测成本,实现45分钟快速检测出结果,在降低医疗负担的同时可为患者抢回治疗“黄金时间”。张丹还介绍说,团队自主研发的靶向降解卒中标志物环状RNA小核酸药物,可用于卒中急性发作期,推动基层医院实现快速响应治疗。此外,脑卒中试剂盒已进入临床阶段,预计未来两年内将投入市场,届时将帮助更多基层医院建立起脑卒中的确诊能力,并帮助三甲医院加快脑卒中的确诊速度。对于如何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有专家建言,应“鼓励中央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级医药研发平台建设”。还有学者表示,要更好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需有效衔接、协调运转,打造一批高质量医药先进制造业集群。下一步构建现代医药工业体系着眼未来,如何让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更多惠及广大民众?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此提出发展思路,包括“加快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促进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等。“深入实施医药创新产品产业化工程和医药产业化技术攻关工程,鼓励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打造一批创新高地和高水平产业集聚区”“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合作开发、技术许可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相关部门提出的举措也受到广泛关注。“细胞培养基是生物制药环节中最关键的原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行业上游。”姬广聚表示,研发团队将加速培养基领域的国产替代,并与下游创新药生产厂商联手攻关破解难题。亦有专家指出,要把握数字技术,加快“智改数转”,不断开拓产业发展空间。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将打造跨领域、大协作、快速迭代的医药产业链协同创新制造平台,推进医疗装备与5G、人工智能等融合发展。“我们的研发团队拥有丰富的管线开发、临床实践及产业经验。事实上,人才培养在构建现代医药工业体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张丹注意到,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引育协同工作机制近日正式成立,他期待该机制在加快推进医药工业领域产才融合发展方面发挥更多作用。(完)

11/25
2023

第三届华南肿瘤免疫治疗论坛在粤举办 助推免疫治疗发展

来源:精准医学学会

2023年11月19日,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主办、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免疫治疗分会承办的第三届华南肿瘤免疫治疗论坛在广州举办。粤港澳地区免疫治疗的知名学者、国内权威领域专家从临床研究政策解读、前景展望、创新疗法、细胞治疗工艺研发与生产、细胞治疗临床进展与产品研发、创新药开发新进程与新技术、免疫治疗临床进展及不良反应和处理等多个方面,带来肿瘤免疫治疗相关学术汇报,分享临床经验和前沿技术研究进展。2023年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免疫治疗分会年会在论坛同期召开。会议现场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副会长王颀为论坛开幕式致辞,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陈有海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张丹院士,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免疫治疗分会主任委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肿瘤研究所所长李亮平教授等嘉宾以线上或线下形式出席参加。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精准免疫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李懿教授主持。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副会长王颀致辞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免疫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李懿教授做开幕式主持论坛重点围绕精准免疫治疗、TCR-T临床研究、癌症疫苗、CAR-T治疗、新型免疫治疗技术等相关热点展开专题专报告。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专家们通过多个方面展开热议,为促进肿瘤免疫治疗诊疗水平提升贡献才智。现场氛围热烈,交流互鉴,为参会者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思路和启示。卢洪洲院长在线上分享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创新成果转化》的主题演讲,表明很多顶级公立医院已把免疫治疗作为发展重点方向之一。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卢洪洲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陈有海院士通过《新免疫检查点与肿瘤免疫治疗》线上报告形式,指出免疫治疗已成为继肿瘤传统治疗(放疗、化疗、手术)之后的第四个基石。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陈有海谱新生物共同创始人兼联席董事长、昆翎医药联合创始人兼CSO、俄罗斯工程院张丹院士以《精准医学与CGT产品开发策略》切入,为更多长周期、高成本、高风险的新药研发提供了很好的见解。谱新生物共同创始人兼联席董事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丹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T细胞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免疫治疗分会主任委员李亮平教授通过《靶向癌症睾丸抗原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的主题报告,讲述了近年来关于靶向癌症的治疗研究的发展及未来的前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T细胞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免疫治疗分会主任委员李亮平广州市生科慢性病数字疗法研究院院长付承彬通过《研究聚焦精准医疗,赋能细胞成药》的主题演讲,强调预防癌症,早期控制。在无症状时开始,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广州市生科慢性病数字疗法研究院院长付承彬深圳细胞谷首席科学家王建勋教授在《逆转录病毒载体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业生产体系GMP的建立》的主题演讲中,重点介绍了逆转录病毒载体相关内容及大规模生产的范化标准化体系。深圳细胞谷首席科学家王建勋广州华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流式应用工程师李娟结合多年的流式技术经验,通过《广州细胞流式技术在细胞治疗研发中的应用》的报告,分享该公司成熟的研发、生产、销售、实验技术服务实验技术服务等。广州华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星教授在《NY-ESO-1 TCR-T临床研究》的专题报告中指出,靶向NY-ESO-1肿瘤抗原在TCR-T开发及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成果为NY-ESO-1抗原阳性表达的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生物治疗中心教授张星来恩生物首席医学官兼首次运营官王婷婷博士,深圳因诺免疫有限公司王明军博士,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转化医学院研究员罗微,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战会教授等均从TCR-T和免疫治疗方面做出了主题分享。从左至右依次为来恩生物首席医学官兼首次运从左至右依次为来恩生物首席医学官兼首次运营官王婷婷、深圳因诺免疫有限公司王明军、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转化医学院研究员罗微、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战会华大吉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信息副研究员宋彬,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员夏小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二区副主任潘京华以及广州威溶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朱文博重点带来癌症疫苗相关的专题报告会。从左至右依次为华大吉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信息副研究员宋彬,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员夏小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二区副主任潘京华,广州威溶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朱文博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CAR-T细胞治疗中心李玉华教授通过分享《CAR-T治疗B细胞肿瘤临床策略新进展》,介绍了CAR-T治疗B细胞肿瘤的现状及局限性并总结了四个提高CAR-T疗效的策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科室主任李玉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振峰教授从CAR-T和实体瘤免疫治疗方面做了《介入微波消融促进肺癌AXL靶向CAR-T细胞治疗疗效的实验研究》的主题分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中心副主任张振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黄朝峰教授主要通过实体瘤免疫治疗做了《靶向广谱抗原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应用探索》的主题分享。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副教授黄朝峰除此之外,广州百暨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百吉生物医药的罗敏博士和潭逸然博士分别从CAR-T和实体瘤免疫治疗方面做了主题分享。广州百暨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博士罗敏百吉生物医药博士谭逸然瑅安医药董事长/首席科学家 CSO李懿博士,作为英国Immunocore 公司(2021年纳斯达克上市)和 Adaptimmune 公司(2015年纳斯达克上市)的TCR药物开发技术的早期核心发明人,在此次大会中做了《运用人类抗原识别功能研发细胞药》的演讲,为研发细胞药提供了新思路。瑅安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博士李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周鹏辉教授分享了《实体肿瘤细胞治疗的应用与障碍》主题报告,主要对肿瘤的微环境和黑色素瘤的治疗等做了重点讲解。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研究员林首恒、深圳市人民医院生物治疗中心助理研究员魏腾分别通过《新型免疫细胞治疗的研发和机制研究》、《靶向病毒抗原的细胞免疫治疗技术探索》,从研发、机制及治疗技术等方面介绍了细胞免疫的相关内容。广州泛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周鹏辉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研究员林首恒深圳市人民医院生物治疗中心助理研究员魏腾在技术报告会中,广州明迅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光明、深圳泛因医学有限公司CTO武靖华和深圳裕策生物罗海涛博士分别就《四倍体补偿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新免疫检查点与肿瘤免疫治疗》、《时空组学技术助力肿瘤免疫转化医学研究》进行专题报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细胞免疫治疗的发展情况。左为广州明迅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光明、中为深圳泛因医学有限公司CTO武靖华、右为深圳裕策生物罗海涛博士博海生物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李彬教授带来《MCTL®从肿瘤药靶检测到治疗实现诊疗一体化》报告。金斯瑞蓬勃生物助理副总裁魏士刚主要讲述《细胞治疗病毒载体生产挑战和解决方案》。广州市元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讲者展开《Agilent流式细胞仪技术报告》。讲者们表示,随着细胞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CAR-T治疗为代表的细胞药物方向不断有新进展,同时还有大量的细胞实验室在推进细胞技术的应用。博海生物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教授李彬金斯瑞蓬勃生物助理副总裁魏士刚广州市元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表本次论坛聚焦精准免疫治疗领域临床研究和应用,不仅有国内知名科学家、医学专家交流、探讨精准免疫治疗治疗新技术、新进展的报告分享,还有关于精准医学前沿技术在精准免疫治疗领域临床应用的深入解读。在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的支持下,论坛最大化集合优势资源,凝聚了一大批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共同探索相关治疗新方案。在多学科头脑风暴碰撞下,相信大家在对精准免疫治疗机制的挖掘中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最大化改善患者治疗结局。

11/22
2023

第五届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在广州举办 全力推进精准医学

来源:精准医学学会

11月17-18日,我国精准医学领域年度盛会——2023年《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之第五届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在广州隆重举办。论坛由广东省科协、广东省科技厅指导,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联合主办。会议立足于我国精准医学前沿技术发展现状,邀请到两院院士、国外顶级学术机构专家、国家级高层次人次,在为期2天的会期内,聚焦“创新精准医学,奋进科技自立自强”作精彩分享,多维度、系统性地梳理精准医学的前沿进展,总结近一年来我国精准医学发展成就,推进精准医学跨领域、多学科融合,引领、促进、规范精准医学应用,并对中国精准医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出重要的建设性建议,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奋进科技自立自强。论坛议程系统规划 高层次专家引领论坛开设《百家争鸣》和《科学头脑风暴》两大主题论坛,分别邀请1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领衔主讲,20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共话新时代精准医学科学前沿战略及组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医药技术与临床应用等热点,发表领域内众多前沿研究成果和经验,为中国精准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广东省科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范英妍,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凡凡、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总干事长刘平生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开幕式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主持。据悉,这场汇聚精准医学领域的知名院士、业内顶级专家等专业力量的精准医学高峰论坛,迄今已举办5届,已经成为精准医学领域交流的高规格平台。每届论坛通过科研学者之间的深度交流,多维度、系统性地梳理了精准医学的前沿进展,总结近一年我国精准医学发展成就,引领、促进、规范精准医学应用,并对中国精准医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出重要建议。本届论坛由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支持,广东科技新闻工作者协会、生物岛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粤港澳大湾区健康管理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精准医学分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合肥)、广东省精准医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科协精准医学学会企业联合体、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花岗科技园管委会等单位共同协办。2022年度广东省精准医学科学技术奖同期颁发在第五届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开幕同期还举行了2022年度广东省精准医学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现任会长侯凡凡院士、创会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临床医学院执行院长 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执行院长 蚌埠医学院院长翁建平教授、学会副会长、广州国家实验室副班主任冉丕鑫教授,为9个获奖项目颁发证书,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推动精准医学创新,促进精准医学研究和应用中不断进取,为建设生物医药强省再添新功。百家争鸣,院士专家为精准医学建言献策在论坛首日《百家争鸣》主题论坛中,10余位院士、专家各抒己见,分享了精准医学的技术前沿进展以及对新时代精准医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是精彩观点摘录:钟南山院士:《创新人才及精准医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国家实验室主任钟南山教授从创新的内涵与动力、创新的实践、创新人才的科学素质等三个维度出发,结合国内外近年精准医学的创新发展情况,通过线上方式向与会人员阐述了关于精准医学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见。侯凡凡院士:《从肾脏病防治谈精准医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会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侯凡凡教授从肾脏病领域多年丰富的临床研究经验出发,指出目前我国肾脏疾病防治的重要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讲授了精准医学的内涵:预测、预防、个体化,并阐述了发展精准医学的要素:大数据、多组学、人工智能等研究技术;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协同研究平台;完整的疾病生物和医学信息网;包括临床医学科学家在内的人才队伍。董家鸿院士:《精准肝脏外科范式与技术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院长董家鸿教授讲解了精准肝脏外科范式与技术体系,提到精准肝脏外科关键核心技术包括可视化技术、可控化技术和可量化技术。该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破解肝胆外科领域系列技术难题,提升了复杂肝胆病的外科治疗效果,引领现代肝脏外科理念和范式的革新与转变。宋尔卫院士:《寻找肿瘤隐肽抗原 开发新疫苗的策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医学部主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院士介绍了关于肿瘤特异性circRNA编码隐肽的前沿研究进展。他指出,肿瘤特异性circRNA编码的隐肽可能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利用肿瘤特异性circRNA的疫苗接种可能是一种针对恶性肿瘤的有吸引力的免疫治疗策略。肿瘤DNA中CA重复序列产生的Z型结构通过促进DNA分子与cGAS的结合效率来触发cGAS-STING通路的过度激活,而富含CA的DNA片段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肿瘤疫苗佐剂。陈志南院士:《生物技术药物AI新成药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国家分子医学转化中心主任陈志南教授介绍了AI驱动的生物医药研发近年来的增长趋势和未来方向。陈志南院士认为,在制药行业推广人工智能AI,主要目的就是实现降本增效,推动创新药物的开发,并以AI驱动首个全新技术的抗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进入临床,肺纤维化等在临床上难以解决的难题为例,说明AI驱动智能赋予的新药模式出现将大大降低新药的成本,提高新药的创新能力。顾东风院士:《心血管疾病基因组风险评估、预防及临床应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顾东风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风险评估是心血管健康管理的基石,遗传风险评估能有效指导生活方式干预预防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指导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管理。谭蔚泓院士:《精准医学与靶向药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谭蔚泓教授在报告中提出了建立第一代基于核酸的疾病靶向治疗技术的生物医药中国梦,阐述了关于核酸适体-药物偶联物(ApDC)的研究、制备与临床应用,并提出了健康中国时代需要发展分子医学、建设临床研究型医院、创新产业服务大众。林东昕院士:《食管癌基因组学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林东昕教授分享了目前食管癌基因组学研究的前沿进展。林院士指出,环境因素及其导致的基因组改变是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原因,其中TP53功能丧失造成的细胞周期和凋亡调控以及DNA修复异常是驱动食管癌前病变向癌演进的主要原因,相关研究结果为深层次理解食管癌发生发展及其早诊早治和早筛提供了重要基础。张泽民教授:《以生物信息数据整合解码肿瘤异质性》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主任张泽民教授提到,其课题组以生物信息学数据整合为支撑,通过收集大规模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系统刻画了自然杀伤(NK)细胞在不同癌症类型和组织之间的异质性,发现了肿瘤微环境(TME)特异富集、杀伤功能异常的NK细胞亚类,揭示了NK细胞与微环境中其他组分的潜在调控关系。卢洪洲院士:《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在报告中提出关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并以所属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为例,结合该院在感染病防治、诊疗的临床和研究工作中的亮点,阐述了开展医学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实施路径。张丹院士:《精准医学与CGT》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昆翎医药联合创始人&CSO张丹教授在报告中围绕细胞与基因治疗(CGT)技术,阐述了药物研发面临的新环境以及细胞疗法临床开发的未来,并指出细胞治疗的发展需要走药物申报路线,同时非常需要大规模的CGT CDMO生产基地作为依托,来实现细胞治疗商业化生产的目标。杜如虚院士:《ChatGPT与精准口腔医学》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杜如虚教授以风趣幽默的风格为我们带来了近年全球热点Chat-GPT与精准口腔医学研究应用的报告。杜院士阐述了关于Chat-GPT与“盲人摸象”算法相结合,并研发各类生物医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科学头脑风暴,为精准医学献智献力11月18日,在论坛第二天《百家争鸣》主题论坛中,20余位国家高层次人才等权威专家,围绕近年来多组学技术研究、分子技术、生物医药技术、临床研究等在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基础研究、重大疾病预防及治疗等方面取得重大前沿进展、应用及成果推广展开深入探讨。以下是精彩观点摘录:黎明涛教授:《国家基金申请的选题与撰写》中山大学黎明涛教授以生动的言语向大家分享了基金申请的重要指导,指出在选题方面要重视相关科学问题/科学假说、创新性/意义、研究基础/预实验结果的内容。刘高处长:《湖南省科技伦理治理工作探索与实践》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处刘高处长在报告中提到,科技伦理治理工作要加强相关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省区域科技伦理审查中心建设、科技伦理审查机构标准化建设、科技伦理人才队伍和教育、以及科技伦理与科技创新良性互动。张康教授:《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生命健康和生物医学转化研究》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张康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目前生命健康和生物医药研究的转化中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包括数据结构、组合、互联等难题以及对应的技术和算力方面的挑战。张教授提出,从AI协助、AI赋能、AI与医生的互动与信任等方面来提供解决方案,并介绍了目前的研究进展。邓初夏教授:《类器官在精准肿瘤学中的运用》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院长邓初夏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类器官技术在肿瘤学的研究与应用。邓教授表示,类器官技术的应用方向可覆盖从基础研究、药物筛选到临床应用的完整链条,并列举了在晚期乳腺癌、鼻咽癌及结直肠癌方面的具体应用。林鑫华教授:《类器官在生物学和转化医学中的应用与前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院长林鑫华教授介绍了类器官技术中关于器官发育和稳态维持机制的研究、病毒传播风险及致病机制的研究、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和药物的开发等方面的进展。刘明耀教授:《基因编辑与创新性细胞治疗》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所长刘明耀教授介绍了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的原理过程、临床转化研究中的痛点和关键要点、其团队研发的三种治疗策略及优异的临床结果。张勇教授:《构建染色质基础模型解析转录调控因子互作》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张勇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关于染色质方面的研究进展,他们开发了一个计算框架来系统地预测生物分子凝聚体的组分和基因座,并开发了一个预训练的深度语言模型来解析转录调节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杨跃东教授:《多尺度组学数据融合及药物设计应用》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副总工程师、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杨跃东教授介绍了多尺度生物组学大数据融合和挖掘的新理论、新算法、新应用,包括图神经网络与知识图谱、多组学挖掘和蛋白质预测、药物设计平台及应用等。汤新景教授:《靶向RNA的核酸药物》北京大学药学院汤新景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关于环状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和RNA靶向嵌合核酸药物的研究前沿。汤教授团队近期在应用核酸酶靶向核酸降解、环状反义核酸、载体自组装核酸药物的递送等方面取得进展。魏文胜教授:《基因编辑与细胞及基因治疗》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教授分享了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探索细胞及基因治疗疾病技术的前沿进展。魏教授团队近期利用腺相关病毒(AAV)将工程化的环状ADAR招募RNA(circ-arRNA)递送到非人灵长类动物及人源化小鼠体内,实现了长期、高效和精准的RNA碱基编辑效果。解明岐教授:《合成生物学与细胞和基因治疗》西湖大学解明岐教授向与会人员报告了关于合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列举了多项关于细胞和基因治疗的技术研究前沿。胡志远研究员:《靶向多肽纳米探针用于肿瘤CTC检测和体内成像》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胡志远研究员分享了关于靶向多肽纳米探针在肿瘤循环细胞(CTC)检测和体内成像的研究与应用,并展示了相关成果,即通过纳米体内成像的非侵入方式对肿瘤循环细胞CTC进行检测,精准指导肿瘤进展评估,从而发现免疫治疗的机会。廖莎博士:《原位空间多组学》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主任科学家廖莎博士向大家分享关于时空组学的研究路线、相关技术原理和应用成果,重点提及了Stereo-seq的技术原理及在不同组织、单细胞中的应用与效果。梁天骄教授:《散裂中子源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副主任梁天骄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其加速器系统可以将质子加速打到靶上产生中子,有助于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能运用这项技术能够看清蛋白质在不同时间空间尺度上的变化过程。王黎教授:《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的介绍与应用》瑞金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王黎教授介绍了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科学、工程目标与建设内容,并列举了如生物样本库等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及多项代表性成果。张晓实教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实体瘤的标志性成果和挑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内科张晓实教授介绍了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实体瘤的三项成就,同时提到了疗效评价和耐药问题、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等梁两项瓶颈。李晓江教授:《利用基因修饰大动物模型研究脑疾病》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李晓江教授介绍了应用动物模型进行脑疾病研究,其中重点介绍在大动物模型上采用基因修饰的研究手段,并指出疾病相关蛋白的物种依赖性表达和功能可能与灵长类动物大脑中的特定神经病理存在对应关系。秦樾教授:《肿瘤微环境可逆乙酰化修饰》浙江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秦樾教授介绍了肿瘤中乙酰化修饰的研究进展。秦教授主要开展有关肿瘤与炎症免疫相关性的研究,重点关注肿瘤转移干细胞中信号转导的表观遗传变化如乙酰化修饰方面的研究。张惠杰教授:《代谢性疾病》南方医科大学内分泌科张惠杰教授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了以肥胖为重点的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强调在坚持限时饮食方案治疗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同时限制热量摄入的重要性。裴端卿教授:《干细胞治疗基础:细胞命运调控》西湖大学裴端卿教授向大家介绍当前精准医学研究热点——干细胞治疗的最新进展,其中提及了关于染色质重塑复合物NuRD在体细胞重编程的早期阶段参与关闭开放染色质的研究成果。

11/18
2023

湾流路演厅|​把握时代新药研发脉搏,培育自主创新人才——“全球临床研究与新药研发领军人才创新论坛”在锡举行

来源:太湖湾思享汇 Value

11月14日,为期一天的“全球临床研究与新药研发领军人才创新论坛”在无锡成功举办。论坛由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医学前沿》、江苏省欧美同学会、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共同主办,无锡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等为协办单位。来自国内外生物医药、医学界、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与企业界人员以及江苏省市相关部门的领导等280多人出席了本次活动。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全球主编艾瑞克·鲁宾、NEJM集团商务及内容战略执行董事杰奎琳・普林斯、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肖瑞平、副院长席建忠,企业界的复星医药王兴利、恒瑞医药江宁军、君实生物邹建军、泰格医药陈霞、昆翎医药张丹、智康弘义黑永疆、观合医药徐颐、强生集团杨森、亚太研发中心李梦涓等参加本次论坛。论坛第一阶段与会者共同见证了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全球新药研发领军人才项目、NEJM高水平临床研究培训认证项目的全球首发仪式,以及北京大学“长三角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生态圈项目”签约仪式。领军人才项目依托《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哈佛大学与北京大学的学术资源,聚焦战略决策、全球注册、临床开发和经营管理四大能力方向,打造“医学+技术+商业”的复合型特色课程和国际化生态互动圈,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前沿性和颠覆性的行业领袖,实现科教资源优势与产业转化能力有效融合。培训认证项目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医学前沿》联合打造NEJM全球首个项目。该项目由NEJM主编团队领衔,30余位来自哈佛、约翰霍普金斯等高校医学院、教学医院及业内知名专家组成的师资团队提供全程指导,以互动式、小班化、案例教学为特色,通过研修班、专题讲座、辅导课及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为中国临床研究人员提供高标准国际化的临床研究课程,完成相应课程后将获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医学前沿》联合颁发的认证证书。大咖云集 产学医共论创新中国近20年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加快发展,成为全球新药研发的前沿阵地,临床试验数量不断突破新高。未来,创新药的发展方向、临床价值导向的重点、中国新药研发的人才支撑体系,研发如何国际化等成为本次论坛聚焦点。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编,Eric J. Rubin表示,“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来自中国临床研究论文投稿数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如何帮助中国临床研究人员进一步提升临床试验质量,提高临床试验国际影响力,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本次培训认证项目的初衷。”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肖瑞平也是全球新药研发领军人才项目发起人、《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副主编,她表示,北京⼤学未来技术学院以未来生命健康为主要⽅向,整合分子医学研究所、生物医学⼯程系、国家⽣物医学成像科学中⼼的⼈才队伍,着手创建⼤数据与生物医学⼈⼯智能系,探索产学研⼀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才培养模式,扎根长三角区域,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学科交叉型”领军⼈才。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就消除结核病流行临床研究体系建设与实践作主旨演讲;他结合多年结核病研究经历,从结核病历史发展维度论证临床研究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根据中国结核病特点,他们团队在精准诊断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耐多药结核病超短程方案研究。他还表示本次论坛活动引入国际高端资源,培养高端临床研究团队和人才,促进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很有意义。把医疗卫生与产业链上前端、后端的人都聚集在一起,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为人类提供服务。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董事江宁军以“借力转化医学,加速新药研发”进行主题分享。他以败血症为例,分析从动物研究到人体疾病治疗,强调可转化性是创新药物成功的关键。药企高管  聚焦临床需求研发探索论坛第二阶段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新药研发思考与实践”主题,由无锡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首席专家徐重远主持。君实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兼全球研发总裁邹建军《精益求精,创新研发走稳出海之路》演讲智康弘义联席CEO、首席医学官黑永疆《肿瘤治疗中的剂量优化》演讲泰格医药首席医学官陈霞《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研发思考》演讲复星医药执行总裁王兴利《中国创新药的国际化道路》演讲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昆翎医药首席医学官张丹《细胞药物生产与临床研发的一体化管理》演讲观合医药CEO徐颐、美国强生集团杨森、亚太研发中心人力资源负责人李梦涓分别与演讲嘉宾们参与了题为《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高质量临床试验要点》、《创新要与组织文化和人才队伍》的圆桌对话。

11/02
2023

【驭势向新·协力共赢】CPHI思享会—2023第三届新药开发与合作生态大会盛大开幕!

来源: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

10月31日,CPHI思享会—2023第三届新药开发与合作生态大会于上海中星铂尔曼大酒店盛大开幕!本次大会以“驭势向新·协力共赢”为主题,邀请近70位来自医药研发领域的顶尖专家与学者与会,共同探讨医药产业的新技术、新进展、新成果,通过多角度、深层次的高端交流实现产业突破和创新升级。# 主题论坛 # 驭势向新·协力共赢主题论坛由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肇晖主持。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轮值主席翁永和,作为主办方为论坛致开幕词。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建华,代表支持单位之一为论坛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作为主论坛重磅嘉宾,作主旨报告《天然药物与有机合成》。江苏谱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联席董事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丹受邀线上参会,作主旨报告《从国际监管的角度看CGT产品的开发策略》。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副主任卓阳针对《药物临床试验法规及监管要求》这一主题作主旨报告。上海医药集团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创新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夏广新就《新一代肾素抑制剂Sitokiren(SPH3127)的研究与开发》这一主题作主旨报告。恒瑞医药集团副总经理、瑞宏迪董事长廖成针对《中国生物药研发现状与发展趋势》这一主题作主旨报告。# 专题一 #抗肿瘤药物前沿创新技术探索与临床实践联合策划方: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秦文星作为专题开场嘉宾,作主旨报告《全球抗肿瘤药物研发与临床进展》。甫康(上海)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球产品组合总监徐晓丽针对《全球视野下PI3K 药物研发的机遇和挑战》这一主题作主旨报告。上海荣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CEO周国庆针对《溶瘤病毒OVV-01注射液治疗晚期实体瘤I期临床研究》这一主题作主旨报告。惠和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曾立针对《新一代抗体药版“CAR-T”抗肿瘤创新药的研究与临床开发》这一主题作主旨报告。优理生物CEO陈旭星针对《合成致死策略用于MTAP缺失型肿瘤疾病的治疗解决方案》这一主题作主旨报告。在上海市肺科医院主任医师何雅億主持下,甫康(上海)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球产品组合总监徐晓丽、上海荣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CEO周国庆、惠和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曾立、优理生物CEO陈旭星参与了圆桌对话,围绕“抗肿瘤药物技术与临床实践探索和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展开了讨论。# 专题二 #CGT创新技术开发和治疗实践进展联合策划方: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莉作为主持人首先发言。她表示,CGT领域经历了飞速的发展,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我们的创新与实践。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内卷、挑战,但也存在机遇的时代。星奕昂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立群作为专题二的第一位分享嘉宾,就《通用细胞治疗产品的开发》这一话题作主旨报告。昆拓信诚医药研发(北京)有限公司资深注册总监钮建琴针对《当前新政背景下细胞类产品开发的策略思考》这一主题作主旨报告。凯恩科上海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明刚针对《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的开发体验与未来展望》这一主题作主旨报告。纽伦捷生物CEO朱朝针对《原位转分化技术用于开发治疗神经系统肿瘤的基因治疗药物》这一主题作主旨报告。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杜冰针对《基因编辑引领创新细胞治疗技术发展》这一主题作主旨报告。在星奕昂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立群的主持下,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杜冰、纽伦捷生物CEO朱朝、凯恩科上海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明刚、昆拓信诚医药研发(北京)有限公司资深注册总监钮建琴、江苏谱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COO李查参与了圆桌对话,围绕“CGT创新产品开发的理想与未来”进行了讨论。# 专题三 #创新药“出海”及产业生态合作联合策划方:美中药协(SAPA)中国西部创新中心威斯津生物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宋相容担任本场嘉宾的主持人,并作为开场嘉宾作主旨报告《mRNA原研新药开发挑战与策略》。科兴生物副总经理邵珂针对《携手出海进行时,科兴生物制药与中国药企及biotech合作案例分享》这一主题作主旨报告。锐得麦医药董事长操先华针对《中国创新药出海同步临床的策略及考量》这一主题作主旨报告。雅法资本中国业务部负责人叶多针对《中国创新药出海策略和最佳实践分享》这一主题作主旨报告。安渡生物全球药政事务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宇文镐针对《从我国创新药出海看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要求》这一主题作主旨报告。在凡恩世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明晗主持下,和其瑞医药联合创始人娄实、科兴生物副总经理邵珂、安渡生物全球药政事务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宇文镐、锐得麦医药董事长操先华就“临床驱动,对标全球:从源头创新引领商业模式转型”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 精彩瞬间 #回顾CPHI思享会现场

11/01
2023

【药学记事】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生物医药创新转化专委会正式成立!

来源:药咖荟

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四个面向,推进落实长三角生物医药一体化战略,更好发挥长三角区域社会组织在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加快国产药械的国际化进程,经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同意成立“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生物医药创新转化专业委员会。10月27日,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生物医药创新转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南京召开,政府部门、学协会、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转化联合体(CBIITA)主委、医疗机构、上市公司、Biotech、CRO服务机构、非盈利服务机构、投资机构等代表近100人现场参加了成立大会。搭桥引路  专委会精准服务生物医药的创新与转化成立大会由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办公室主任张丽娜主持。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赵芝明出席成立大会并致辞。赵芝明会长指出,联合会以“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政府”为宗旨,具有产业集聚化、服务专业化、视野国际化等特色。作为江苏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业提速和推进区域联动发展、多领域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凝聚了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必需的政、产、学、研、金等多维度资源力量。成立生物医药创新转化专委会,意味着政府、产业、学术等更广泛的资源共享、更紧密的协作机会以及更深层次的行业交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实际应用,让更多人受益。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科研使命,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使命。致公党江苏省副主委高健表示,致公党是一个具有侨海背景的政党,一方面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义务,提出自己党派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是海外联络,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去年12年,致公党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正式成立,汇聚了卫生健康领域的相关的人才,希望能与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生物医药创新转化专委会共同赋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转化联合体(CBIITA)副理事长张丹认为,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研发项目、创新产品在全世界的占比迅速攀升,同时江苏省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数量在全国首屈一指,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然而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仍然有源头创新不足、成果转化成功率低等问题。针对生物医药产业最后一公里的转化,需要全球化技术服务体系的支撑。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生物医药创新转化专委会的成立,将发挥服务业民间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中国与世界生物医药民间社团组织的联系往来,推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进一步与国际对标,整合政府及社会资本聚焦大健康领域,推动科研临床转化。正式揭牌  多位产学研院士、专家受聘专委会会上,赵芝明会长宣读了关于同意专委会成立的批复文件,联合会秘书长秦少华宣读专委会组织架构。同时,会上正式聘任专委会特聘专家、专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候任主委、江苏省政协教卫体委员会分党组成员副主任、原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赵俊,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CBIITA联盟副理事长张丹,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蔡宝昌,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副秘书长兼健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韦学明,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现代服务研究院院长王开田,南京大学华智全球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经济科技处处长吴新华,致公党江苏省直法律支部主任委员,省法律致公党江苏省委法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光凯等7位院士专家受聘成为专委会首任特聘专家。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转化联合体(CBIITA)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转化中心理事长郑晓南受聘担任专委会首任主任委员。聘任亚盛医药董事长兼CEO、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转化联合体(CBIITA)杨大俊,柯菲平董事长、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转化中心常务理事秦引林,中国食药促进会医院装备创新转化分会主任委员,原东部战区总医院副院长,博鳌国际医院院长杨国斌,江苏省科技情报所副所长、江苏省企业研发机构促进会副理事长李克贵,江苏信臣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转化中心常务理事王鑫,等5位产学研专家受聘担任副主任委员。赵芝明会长与专委会主任委员郑晓南共同为生物医药创新转化专业委员会揭牌。资源集聚  构建创新生态引领产业发展郑晓南主任向联合会领导及参会人员汇报了专委会成立情况及工作计划。郑主任指出,生物医药创新转化专委会由10家行业学协会和行业头部企业共同发起,旨在推进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融通创新,协同政策链,培育服务链,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健全有利于联合攻关的创新要素市场,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促进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委会成立之后,工作涉及创新孵化、成果转化、咨询评价、监管准入、智库建言、国际交流,产品出海等多方面。李克贵副主任介绍了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省企业研发机构促进会的资源和特色优势。作为专委会发起单位,情报所和促进会有丰富的专家资源、信息资源,多种科技服务,助力专委会服务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转化,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更多努力。亚盛医药高级运营副总裁、盛禾创新中心总经理张玉斌从产业角度介绍了创新及投资孵化服务的经验。盛禾创新中心是创新药物完整价值链体系提供者,也是创新药物价值倍增体系创造者。中心为早期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创业和资本赋能,希望通过打造国内一流的生命健康加速平台和新型创新空间,建立以头部企业引领的生态圈。重磅签约  聚焦长三角医药产业、人才一体化发展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开发园区。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海门作为上海大都市圈九大城市之一,全面接轨上海,深度融入、协同发展,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承接上海与苏南地区产业的外溢红利。会上,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和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产业领域,将共同推动在战略新兴产业生态发展、加强产业战略布局研究、建立高效的协作交流平台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是由在沪工作的“两院”院士、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和上海市领军人才以及已经入选中央联系名录的专家、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直接掌握和联系的高级专家信息库人才组成,是联合国智库单位。江苏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集聚院士、333工程、双创计划、长江学者、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单位团体代表等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江苏省人才工作的得力助手,被定为党委政府联系人才的桥梁和纽带。现场,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江苏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分别与联合会生物医药创新转化专委会签署长三角医药产业人才一体化合作协议。汇聚智慧、凝聚人才、共谋良策、共促发展,签约合作为专委会,集聚更多人才力量,进一步调动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人才的积极性,为共同推动长三角产业升级、加速,高质量创新发展积聚力量。座谈研讨  专委会以需求为导向服务产业发展专委会成立议程结束之后,与会嘉宾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创新的服务链的模式与路径展开了研讨。话题围绕企业BD、创新药械出海、源头创新与成果转化、人才与智库搭建、中医药服务贸易等方面的路径与模式。针对生物医药企业如何进行国际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省医药产业代表企业的提出的实际需求如何解决;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等议题,来自政府部门、学协会、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转化联合体(CBIITA)主委、医疗机构、上市公司、Biotech、CRO服务机构、非盈利服务机构、投资机构等代表,从产业需求出发,针对具体问题,纷纷提出了专业见解。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生物医药创新转化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实力迈进的又一步。生物医药创新转化专委会将在联合会的指导下,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培育服务链,提升价值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水平,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加快国产药械的国际化进程。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共4页/33条数据

学习经历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  博士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  硕士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医疗管理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方恩(北京)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
曾任全球最大的跨国CRO美国昆泰集团公司(Quintiles Transnational Corp.)  第一任大中国区董事长

工作业绩

张丹博士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了昆翎(天津)医药发展有限公司。昆翎医药聚集了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等不同学科背景的高级技术人才,是国内目前唯一能够提供全方位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临床开发服务CRO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以天津为中心,分别在北京、上海、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支结构,全球现有员工1700多人。


科研项目

长期从事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等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