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晨建议,将产业导向和开放政策向城市更新地区倾斜,引导综合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城市更新地区集聚。

实施北京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发展转型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一直关注的内容。今年两会,他依然将目光聚焦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他说,城市更新带来的不仅是城市面貌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要为城市寻找到新的发展动能。城市更新要融合北京的历史与未来、传统与创新,让市民感受到城市高质量转型带来的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吴晨。受访者供图

导入城市功能、植入产业是城市更新项目的关键

2021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城市更新工作在相关政策和专项规划的指引下,持续开展各类更新项目实施和模式探索,在资源盘活、活力提升、文化传承、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吴晨说,城市复兴是城市更新的高级阶段,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城市更新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如何以城市更新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城市复兴,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立足国内对标国际,城市复兴旗舰项目能够为地区带来大量就业岗位和经济增长,带动地区整体复兴。”吴晨表示,当前,全国各个城市都在探索以产业更新带动城市发展转型的战略思路,以低效用地和低效楼宇为城市产业升级改造腾挪空间,重构城市价值、提振城市效能、激发城市经济活力才是城市更新与城市复兴的核心目标,如何导入城市功能和植入产业将是更新项目的关键。

产业类城市更新项目尚存一些困境

吴晨表示,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城市更新与城市复兴提供了新的思路。让城市更新服务产业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符合城市当前的发展规律变化,但就目前的情况看,产业类城市更新项目存在一些困境。

“投资回报预期不明,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更新动力不足。”吴晨介绍,以老旧厂房和低效楼宇为代表的产业类城市更新项目通常面临较大前期投入,短期内主要依靠租金获取资金回流,投资收益较难平衡,大量项目需要通过十余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平衡它前期投入的部分,如果再考虑到折旧、资金利息等要素,形成了持续的隐形债务负担。

吴晨表示,产业空间更新在实施中不可避免涉及结构调整、用途变更、加层改造等问题。在减量发展的背景下,更新改造产生的建筑规模增量获得审批的概率不高,对产业选择造成制约。此外,部分现行技术规范对更新类项目多有限制,致使更新改造成本过高,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产业空间的提质增效。

推动高附加值新兴业态向城市更新地区集聚

针对上述情况,吴晨建议,探索城市更新市场化运作模式。城市更新项目应通过多元化的市场合作,增加经营收益等方式实现资金循环,支撑未来的更新建设投入。通过设置联席会的方式,由政府下放部分职能行使权,提升项目主体行政管理层级,赋予其更大的资源配置权力,让城市更新可盈利、可持续。

吴晨还建议,将产业导向和开放政策向城市更新地区倾斜,引导综合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城市更新地区集聚。他说,“城市更新项目多位于中心城区,交通区位条件和生活氛围优于新开发的城市功能区。在科技回归都市的大背景下,建议从政府层面加强产业战略引导,推动高附加值新兴业态向城市更新地区集聚,提高人均、地均产出效率,为地区发展带来持续动能。”

吴晨表示,利用具备规模优势的城市更新地区,设立产业政策先行区也至关重要,建议加强政策创新,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成果转化、企业引入、项目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更新项目要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

吴晨谈到,对标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其在用地功能布局方面往往与城市融为一体,除办公研发用地外,有15%-50%的土地用于居住以及服务配套,商业商务与居住用地占比基本持平。因此,建议更新项目在满足产业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采取弹性预留的方式对大片办公和商业用地进行混合优化,并适度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或人才公寓的供给政策,配置特色文化、休闲和生活设施,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

吴晨表示,高质量的城市更新就是城市复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产城相互促进才能带来新的发展动能。城市为人而建,城市因业而兴,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为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腾挪空间,既可以优化城市整体功能布局,也能够进一步实现人的聚集。而人的聚集所带来的需求多样性又会进一步促进产业的活力,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相互引领的更新生态。创造良性的循环才能让城市焕发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唐峥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