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美好如“七”而至。7月26日-28日,由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指导,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城市勘测专业委员会西北西南工作组主办,宁夏测绘学会、宁夏回族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院、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大学、西安市勘察测绘院、银川市勘察测绘院、银川中凯和昊会议服务有限公司、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承办,自然资源部智能城市时空信息与装备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徕卡测量系统贸易(北京)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的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城市勘测专业委员会西北西南片区2023年学术交流会在宁夏银川成功举行,成果丰硕。会议为期二天,共举办了一场主论坛、三场分论坛,会议期间还开展了工程测量新装备、新技术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中国测绘学会、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城市勘测专业委员会等有关领导,工程测量分会主任委员和委员代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城市勘测专业委员会西北西南片区会员代表,以及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事业单位代表等共计7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现场内容精彩纷呈、气氛空前热烈。

大会主会场

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世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邹进贵,宁夏测绘学会理事长包敏,深圳大学党委书记、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清泉,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李广云,自然资源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所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党亚民,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主任委员、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陈翰新,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城市勘测专业委员会代表张海涛、李兆平,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城市勘测专业委员会西北西南工作组组长、重庆市勘测院副院长向泽君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主席台就座的各位领导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工程测量智能化”,院士、专家、学者聚焦工程测量行业的热点、难点和痛点,探讨了工程测量智能化新技术的创新发展,众多高校、企事业单位分享了各自领域相关的创新成果及应用。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充分的沟通交流与思想碰撞中,共享发展成果、汲取学术知识,共同携手呈现了一场规模盛大、成果丰硕的学术盛宴。与大会同期召开的是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城市勘测专业委员会西北西南片区2023年学术交流会,旨在通过加强西北西南片区城市勘测专业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凝聚行业力量,践行协同发展,从而不断提升城市勘测专业委员会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促进城市勘测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开幕式领导致辞

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主任委员、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陈翰新致开幕辞

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主任委员、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陈翰新致开幕词,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指导分会工作的各级领导以及各兄弟单位、各委员单位表示了感谢!对分会过去的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他谈到,新一代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快速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将带来更加深刻而广泛的变革。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在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将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未来,分会将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测绘发展大格局,持续瞄准数字经济与空天信息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在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奖励申报、科学普及、服务会员等方面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打造工程测量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新空间、新示范、新高地。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世民致欢迎辞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世民致欢迎词,对会议选择在宁夏银川召开表示了感谢。接着介绍了近年来宁夏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测绘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他表示,目前,宁夏正在大力推进高铁建设,深度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加强与全国主要城市群和经济区之间的联系。接下来,还将继续聚焦新型基础测绘和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应用支撑工作,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和人才队伍建设,助力测绘行业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发表讲话

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跑出了加速度,谱写了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新篇章。随着数字城市、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数字新技术衍生的数字化思维,正在加快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从传统测绘到数字化测绘,再到智能化测绘,成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他强调,工程测量领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为契机,推动转型升级,重塑行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紧紧抓住地理信息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交汇融合的重要发展机遇,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催生行业新的应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拓宽行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主论坛主题报告

聚焦工程测量智能化,院士、专家齐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分享《时空智能赋能数字经济》主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刘经南探讨了时空智能对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作为融通信、导航、遥感功能于一体的时空智能基础设施,既是能将智能PNT功能赋给数字经济及其他行业和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也是“新基建”中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同时介绍了时空数据和时空信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以及北斗系统的功能、优势和发展目标,并举例说明了北斗作为时空智能基础设施,如何满足数字中国与数字经济的赋能需求、以及赋能方式和典型应用。最后指出,智能和泛在的数字经济需求,催生世界从信息互联到时空位置互联,将更加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带动形成数十万亿规模的时空信息服务市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清泉分享《大规模基础设施变形测量新技术及应用》主题报告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清泉在报告中提到,我国基础设施类型多、数量大、分布广、维护投入高、社会影响大。大规模基础设施形变测量是国家重大需求。报告分析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形变测量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动态精密工程测量理论框架,介绍了多传感器协同表观变形高效测量、基于惯性技术的内部变形测量、基于视觉的瞬时变形测量等新技术和自主研发的测量装备,以及在川藏铁路、冬奥会速滑馆、深中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自然资源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所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党亚民分享《多源监测数据地壳稳定性定量评价与地灾前兆预警分析》主题报告

自然资源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所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党亚民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地灾前兆预警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介绍了如何综合利用北斗GNSS、重力、水文等多源数据,开展区域地壳稳定定量评价和区域地质灾害前兆分析研究,并在浙江丽水、川滇等地区开展了示范应用。

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李广云分享《精密工程测量传感器动态检测方法研究及应用》主题报告

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李广云在报告中指出,当前测绘进入了移动测量、无人机测量时代,汽车正在朝着无人驾驶、智能驾驶的方向发展,精密工程测量也发展到了动态精密工程测量阶段。报告介绍了精密工程测量、无人驾驶所涉及到的主要传感器,深入研究了动态条件下的检测方法,提出了基于高精度运动平台、高精度导轨、运动跟踪系统、测试场、定标场等实现传感器动态检测的原理与实现方法,对检测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传感器动态检测面临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香港理工大学土地及空间研究院院长丁晓利分享《光纤监测技术及其在水管渗漏监测中的应用》主题报告

香港理工大学土地及空间研究院院长丁晓利在报告中指出,地下水管渗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水管渗漏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光纤是当代最重要的通讯载体,也是功能强大的传感器,它可以以高时空分辨率准确地监测震动、温度及应力变化等参数,解决很多一般传感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基于光纤探测及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可以用于准确地进行水管渗漏探测。研究表明,该技术探测渗漏的准确率达到85%以上,渗漏点定位的精度达到米级。由于该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供电及通讯等难题,比现有技术更适用于水管渗漏探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测量与导航工程系主任杨红磊分享《地基干涉雷达在抽水蓄能电站监测中的应用》主题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测量与导航工程系主任杨红磊在报告中表示,抽水蓄能电站是目前技术最为成熟的大规模储能方式之一,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报告从抽水蓄能电站的特点与形变监测现状、地基干涉雷达形变监测的主要误差源及其校正方法、地基干涉雷达时序形变监测与预报的技术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

武汉市规划编审中心正高级工程师肖建华分享《测绘4.0 时代的时空大数据与大模型》主题报告

武汉市规划编审中心正高级工程师肖建华在报告中提到,“测绘4.0”的实质是智能测绘,是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集成。报告从测绘发展历程、数据要素演化与空间智能发展角度出发,介绍了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所需的地理场景、地理实体、物联感知、社会经济等大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梳理了时空大数据平台与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的区别与联系,就人工智能在空间地理信息方面的应用、基于大数据构建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大模型赋能智能测绘和知识服务等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

武汉大学孙上哲博士分享《无人系统自主协同三维信息获取》主题报告

武汉大学孙上哲博士在报告中指出,无人系统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深地深空探测、军事变革的重要力量。集群协同是无人系统发展的新趋势、新范式。在水陆空跨域复杂环境下,无人系统如何自主协同实时精准获取三维空间信息,是“智能测绘+”无人系统与人工智能领域新的研究前沿与重要应用发展方向,亦是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难题。报告阐述了多模数据自融合的无人系统环境全面感知、面向自主探索的精准认知,多无人系统自主协同高精制图等关键技术,讨论了群智无人测绘系统未来方向及其在深空深地无人探测、重要基础设施监测运维和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林鸿分享《基于5G+北斗的城市地灾多尺度全息感知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主题报告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林鸿在报告中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城际轨道交通等工程项目激增,城市地灾隐患点的识别、监测和治理成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需求。以北斗+5G为核心支撑,以全息时空融合技术为核心监测手段,结合地质数据和机理模型,可以实现城市地灾隐患点的实时监控与研判预警。报告介绍了城市地灾全息感知技术体系、关键技术创新,以及地灾监控平台系统在广州地灾隐患点识别、地铁隧道工程建设及营运当中的典型应用。

北京中建华海测绘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胜良分享《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研究与展望》主题报告

北京中建华海测绘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胜良在报告中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超高层建筑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常见,然而,由于其高度和复杂性,施工过程中的测量任务变得愈发困难。报告从我国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起步到形成,从仪器设备、测量方法、执行标准等一系列的测量方法,结合多个具有代表性的超高层测量案例,介绍了建筑施工测量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展望了未来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杨雪峰分享《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施工平顺性控制关键技术》主题报告

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杨雪峰在报告中指出,随着我国中长期铁路规划的实施,在跨越江河或海峡的地方修建大跨度斜拉桥且在桥上施作无砟轨道的案例日渐增多,大跨度斜拉桥因其跨度大、结构复杂,桥梁主梁结构容易受到温度、荷载等因素影响而产生较大变形,从而导致轨道控制网CPⅢ的三维坐标存在多值性,不能直接用于底座板和轨道板的施工控制。报告总结了国内多座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施工平顺性控制研究成果,介绍了绝对控制施工测量技术,相对控制施工测量技术,绝对与相对控制相结合的施工测量技术等内容。

分论坛主题报告

围绕城市测绘、大型工程测量、青年科技创新,智慧、思维齐碰撞

城市测绘分论坛现场

青年科技创新分论坛现场

大型工程测量分论坛现场

分论坛31位专家分享主题报告

同时,大会还举办了三场分论坛,一是城市测绘分论坛;二是青年科技创新分论坛;三是大型工程测量分论坛。来自行业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们围绕“智能服务、实景三维建设、新型基础测绘、数字孪生城市建设、车载移动测量、北斗定位与形变监测、无人机、智能测量技术、城市更新”等内容分享了31个无比精彩的主题报告,给大家带来了一系列学术盛宴,生动的展现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

新装备、新技术成果展示交流

会议现场,还开展了工程测量新装备、新技术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徕卡测量系统贸易(北京)有限公司、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单位带来了工程测量领域的新装备、新成果、新产品展览,现场众多代表驻足观展,积极提问,踊跃交流。


现场嘉宾与各参展单位交流工程测量创新技术成果

岁月漫长心怀热爱;携手同行共赴星辰大海。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以及院士、专家们的鼎力支持下,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规模宏大,内容干货满满,观众反响热烈。通过此次会议,代表们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大家纷纷表示,此行收获颇丰,既学习了更多的高新技术,也感受到了智能化测绘时代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