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批准、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指导、广东省客属海外联谊会主办的第五届世界客属青年大会于10月11日至13日在广州召开。在10月12日开幕式上,出席大会的领导嘉宾为世界客属青年博士智库联盟(下称智库联盟)揭牌、为智库联盟荣誉顾问颁牌、为优秀客属青年博士颁奖。中国工程院廖万清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何质彬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刘焕彬院士,加拿大工程院杜如虚院士,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国务院参事何星亮,中国工程院吴清平院士受聘担任首批智库联盟荣誉顾问。来自海内外的十位博士林海岩、曾传滨、何伟玲、兰林峰、潘永平、何志才、钟海旺、廖矿标、罗少雄、郭逸帆获优秀客属青年博士奖。与此同时,智库联盟还与南沙创享湾国际青年社区、广州民营科技园、海归精英交流协会及宝盛ICC国际创新中心签订了共建“创新创业基地”的协议。

图片

中国侨联程学源副主席(左一)为客青博士智库联盟荣誉顾问颁奖

图片

广东省政协黄武副主席(左一)为优秀客属青年博士颁奖

随后,大会以“客智汇湾区 科创展未来”为主题,举行了“客家院士与客青博士湾区对话”分享会。出席活动的多位客家院士和客青博士代表围绕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片

世界客青博士智库联盟共建仪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廖万清首先发表演讲,强调科技创新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关键,并提出要充分利用区内的创新资源与平台,推动区域内的科技进步。

图片

刘焕彬院士则提出了“大系统思维”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呼吁整合区域资源,共同促进湾区科技生态的健康发展。

图片

何星亮参事强调了客家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并指出文化创新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

图片

何质彬院士提出了航空航天的“南门天计划”,指出这一项目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推动区域内的航天产业发展。

图片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从“人力到脑力”的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未来制造业中的应用,呼吁加快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图片

在博士对话环节,客青博士、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的曾传滨教授结合自身芯片行业经验,建议湾区在AI和芯片领域发力,并从芯片产业的痛点出发,提出如何利用政策和技术突破推动广州科技创新。

客青博士、广州国家实验室的廖矿标研究员分享了他在化学合成自动化方面的科研成果,并指出AI技术将在大湾区的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领域带来巨大的机遇。

客青博士、中山大学的智能机器人专家潘永平教授则讨论了机器人产业的前景,强调了技术进步与市场扩展的趋势,并建议通过平台机制推动行业发展。

客青博士、香港青年梁倍源谈到,香港客家青年积极参与湾区建设,继承客家先辈的拼搏精神,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贡献力量。

图片

客青博士、美国哈佛大学的罗少雄博士后则提出,应通过中美联合研究,推动生物科技的国际化合作,加速湾区科技成果的转化。

此外,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的客青博士郭逸帆强调客家精神中的坚韧和创新,将继续推动数学与大数据等领域的突破。

作为世界客青博士联盟副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客青博士卜羽琦指出,博士联盟将致力于促进跨学科交流与产业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落地,为湾区经济注入新动能。

联盟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客青博士后饶阳之则表示,联盟将团结全球客家青年,以客语和客家文化纽带为根基,共同助力大湾区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知名主持人、江西省人大代表、赣州市知联会王石水主持本次对话活动。


附:世界客属青年博士智库联盟简介

为凝聚全球客属青年博士力量,推动优秀客家青年博士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助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及客属地区,第五届世界客属青年大会主办方广东省客属海外联谊会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起成立“世界客属青年博士智库联盟(智库联盟)”。迄今为止,该联盟已得到了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比利时、新加坡、马来西亚、毛里求斯及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的客家青年博士的积极响应,以及廖万清、江欢成、吴清平、刘焕彬、何质彬、杜如虚6位客家院士及国务院参事何星亮教授的大力支持。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80余位优秀客家青年博士加入联盟,后期还将有一大批优秀客家青年博士陆续加入。

未来,智库联盟将与世界客属青年大会秘书处合署办公。其将会被打造成为由众多海内外客家青年博士(博士后)及青年专家学者组成的国际性、联谊性、学术性的高端智库和客属学术界、专业界的代表性平台。

来源:广东省客联

编辑:谭华英

审核:柯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