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账号
密码
登录
登录
温馨提示
asdjnhadkbnasondoasnlksnm
确定

院士介绍

张学记

张学记(1964年-),男,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深圳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副理事长。《American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s》、《Frontiers in Bioscience》等23个国际期刊编委。国家重大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首席科学家, 国家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委。曾任北京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解放军301总医院临床生化部副主任。先后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首都劳动奖章,北京优秀共产党员、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等。

  • 活动动态
  • 个人简介
  • 学术成果
12/28
2022

特大喜讯|张学记院士等入选“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来源:神草传奇

祝贺!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公布,协合研究院张学记等院士、协合研究院执行院长韩鹤友教授入选!▲张学记院士据悉,该榜单由斯坦福大学John P.A.Ioannidis教授团队本次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为2022年版本,统计数据时间节点为:1960年-2022年,涵盖全球200409位科学家。榜单主要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1960-2022)”和“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两个榜单。江苏协和转化医学研究院由著名生物医学专家、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院士领衔的科学家团队与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联合组建。研究院重点聚焦精准医疗、精准健康和分子诊断领域,推动生物检测监测技术的创新与转化;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以及生物医疗器械等方面持续发力,打破临床核心技术、核心器械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一流临床医疗产品,致力于打造成为一个集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高端人才集聚平台、投资孵化平台和健康服务平台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2022年9月,西安神草传奇实业有限公司与江苏协和转化医学研究院旗下中迪泰克达成战略合作。依托江苏协和转化医学研究院科技成果,搭建大健康产业集群,专注于科技美容及健康头疗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致力于打造成中国美容、养发行业的领头羊企业。▲签约仪式未来,神草传奇仍将持续推动创新链、商业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协同市场+产品高速发展,集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人才、孵化创新商业模式,为打造百年品牌笃定前行!协和转化医学研究院入选本次“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的院士简介:[1]张学记: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中组部国家人才评审巡视组组长,深圳市杰出人才,南京市顶尖人才(A),国家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美国USF,沙特国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俄罗斯工程院中国中心副主席,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顶尖科学家2020榜单,入选(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1)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2]韩鹤友: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11/07
2022

速度与激情!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成立 第一届赛艇联赛开赛!

来源:深圳卫视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成立第一届赛艇联赛开幕 大沙河上洋溢着青春活力与昂扬精神。11月6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成立仪式暨第一届赛艇联赛开幕式在大沙河生态长廊举行。市长覃伟中出席活动,和嘉宾共同点亮联盟LOGO,并为联盟首届轮值理事长单位授旗。 当前,深圳正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内的高校、科研院所成立X9联盟。初期成员包括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鹏城实验室以及未来将落户该片区的高校,在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教师互聘跨校授课、文体交流比赛、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图书数据资源共享、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重大科研项目协同攻关、科教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等领域开展合作。这将进一步发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教育、科技、人才资源聚集优势,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创新发展和城市产业发展的能力,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供支撑。 市领导余钢、郑红波、张华,市政府秘书长高圣元参加活动。  800米竞速赛  24支队伍参加  铿锵的口号,整齐的节奏,强劲的肌肉带动桨板,长长的涟漪把水面“劈”开,溅起层层水花。 本届联赛共有24支队伍、360名选手参赛,11月6日-15日期间,来自深圳高校的24支队伍、360名选手将出征“X9赛艇联赛”,在大沙河和茅洲河上,用八人单桨的方式于800米双赛道上共赴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水上竞速赛。本次参赛的不仅有高校师生和科研院所人员,更有院士,在挥桨逐浪间,竞相展现深圳科教单位的健康活力和鹏城的青春色彩。       “赛艇真的很有趣!学会这项技能之后,我想与周围人分享心得,让更多人体验到赛艇的乐趣。”深圳大学体育学院大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丘志伟说。 竞争激烈 凝聚团队力量  11月6日,赛艇联赛进行第一站比赛。选手们此前通过预赛,决出了进入决赛的4支队伍。在决赛中,预赛排名前两名的队伍捉对厮杀,争夺冠军;排名三、四名的队伍则争夺季军。当日比赛中,深圳大学成为最大赢家,在学生组男子八人单桨有舵手、男女混合八人单桨有舵手、专家八人单桨有舵手三个项目中均显示出强劲实力,包揽了全部冠军。   虽然作为X9联盟首届轮值理事长主要承办本届赛事,但深圳大学赛艇队却是实打实的赛艇“新手”——队伍是新组建的,队员是新招募的,所有队员此前从未接触过赛艇运动。为了赛出水平,学校专门预约了南山区大沙河赛段河道和光明区茅洲河南光绿境驿站河道,同时分别聘请了和鹭赛艇俱乐部和光明深潜中心的教练为团队提供专业的赛艇训练指导。组队以来,深大赛艇队坚持教学日每天一到两练、周末每天两练,国庆假期也不例外。教练根据队员们的身体素质和组别制定了详细且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着重从加强训练强度、频度等方面发力,并根据训练情况反馈对队员位置、角色等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保证配合达到最佳状态。 除了激烈的名次争夺,本次比赛一大看点是参赛选手够“分量”——不仅有学生、老师,还有科研人员,甚至包括丁文华、张学记、张宏、刘洪海等在内的多名院士。 深圳大学副校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学记表示,自己本身就是体育爱好者,平时喜欢长跑,还经常参加乒乓球训练。“赛艇对于我来说是件新鲜事,因为工作比较繁忙,所以只参加了几次训练,但是我深深觉得,这是个充满魅力的运动”,张学记说,赛艇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这项充满激情的运动对于一个人潜能的激发大有裨益。“我们科技工作者也需要放松和调节,我认为参与赛艇运动,可以让我们保持很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和科研中。” 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讲席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张宏也表示,自己参与了南科大队的训练,深感运动和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做科研,需要劳逸结合,参加运动可以调节身心,让我们迅速恢复状态,以更饱满的状态去做科研”。张宏院士表示,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之一,就是这里多元的文化,丰富的文体活动也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 鹏城实验室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不仅认真参与训练,而且在比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专家组八人单桨有舵手比赛中,丁文华院士被安排在鹏城实验室队非常重要的一号位,为队伍的劈波斩浪立下了汗马功劳。 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表示,众多科教单位通过X9赛艇联赛展现深圳高校院所的活力和风采,更以体育为媒、以联盟为本,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合作新篇、共绘科教蓝图。 “X9赛艇联赛在推进体教融合的同时,也在唤醒大众对生态、对环保的关注。”谈及赛艇联赛未来发展规划,深圳赛艇协会会长陈珊表示,作为深圳倾力打造的体育赛事品牌,联赛将实施“三年计划”,逐年将赛事由深圳高校推广到世界高校,实现“百年传承”的最终愿景,进而打造深圳城市名片,向世界传递深圳声音。 据悉,本届联赛的第二站比赛计划于11月12日在光明区茅洲河举行,11月15日在南山区大学城决出首届赛艇联赛的冠军。  “艇”进姿态 共同起航 11月6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与赛艇联赛共同起航。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深圳各大高校将在人才联合培养、资源共建共享、科研协同创新等方面携手前行,致力打造国内高校联盟典范。 近年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的规划与建设不断完善,深圳高校“鹏友圈”越来越广,联系日益紧密,在成为亮眼的深圳“科教名片”同时,也将“包容、开放、国际”的科研文化基因深植深圳。 创新南山,赞246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只是深圳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深圳抢抓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机遇,引进办学与自办高校并举,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实现了高等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 立足当下,深圳高校建设始终与深圳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着力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急需高端人才。面向未来,X9高校联盟的成立与壮大将助力深圳高等教育取得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增添更多、更强、更新的力量。

08/04
2022

专访张学记院士:未来糖尿病患者不用每天“扎手指”

来源:民生网

国际生物传感领域专家张学记近三十年研究,开辟了生物传感技术赋能生命健康的新天地,让冰冷的科技有了温度。传感器,在普通人看来是高精尖技术,张学记却解读得十分“接地气”。他在接受人民康养专访时指出,“传感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温度”的生命科技今年北京冬奥会,将应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体温监测系统”。这套系统发明者是张学记和他的团队,2020年这套系统曾被称为“抗疫神器”,在医院、酒店等新冠隔离区应用广泛,也让张学记从科技行业,走入大众视野。作为“智能生物传感”概念提出者,张学记也是这个领域的先行实践者,他率领团队建立了国内首家芯片化的智能生物传感平台,该平台可广泛运用精准医疗慢病管理环境监测公共卫生安全检测领域。2020年基于精准预防“新冠疫情”使用的智能体温计和人群体温集中监测系统正是基于该平台开发的应用场景之一,统称“智能体温监测系统”。这套系统应用生物传感技术,24小时无接触、连续测量人体体温和云端数据同步管理,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更能精准找出体温异常人员。张学记告诉人民康养,“通过这个系统我们筛选了很多新冠患者,比如有患者半夜突然发烧,系统马上进行预警。因为我们系统设定了温度达到37.5度,就自动报警。我们的控制系统就知道谁在哪个房间发热,减少了进一步传染可能,最重要是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张学记向人民康养回忆道,“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当时是深圳市新冠疫情技术攻关领导小组组长。我马上意识到测温非常重要,当即组织团队紧急研发,做成了智能监控系统。”研发成功后即在深圳率先投入使用,深圳也成为全国首批将体温数字化管理引入疫情防控体系的城市。张学记现任深圳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在他看来,深圳是中国创新人才高地之一。深圳对科研的支持力度是全国最大,在全球也比较高。张学记团队在深圳本土研发的“智能体温监测系统”,现已在全国几十个城市隔离区应用。张学记表示,“预计今年2月份,我们的几十万套系统就会应用到北京冬奥会上。”从传感器发现新世界观传感器,是张学记解读世界的介质。 “掌握了传感技术,能认识世界;而掌握了生物传感,能认识生命密码。”张学记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强调这个观点。张学记的身上拥有多国院士头衔,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等。他曾在多国先后任职,引领世界自由基传感领域的前沿发展,最终在2009年选择回到祖国,在中国这个传感器大国投身于生物传感科技创新事业。2021年张学记获得中国传感器杰出贡献奖,在世界传感器大会上,他作为国际生物传感领域著名的中国专家作了50分钟报告。传感器,通常被理解为一种检测装置,它能感知被监测物信息,并将其转换成可测量的信号。根据张学记的解释,人本身就是一种‘生物传感器’,目之所及是“视力传感”,饮食过程是“味觉传感”。生物传感器是对生物物品的识别,比如人体血液、汗液,都蕴藏健康信息。张学记的研究目标就是读出这些信息。根据最新行业认知,传感器作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的感知基础和数据来源,已是推动数字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张学记则提出更新的观察,他告诉人民康养,“元宇宙的基础是传感器”。张学记近三十年主要集中研究智能传感,将看不见的人体生理特征转换为看得见的物理、化学信号。“智能传感未来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我们从智能传感打造数字生命,最终是人类走向元宇宙。元宇宙的基础,实际上就是传感器。没有传感器,我们所有的大数据,所有的智慧社会,所有‘人工智能’都不复存在。”传感器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大众对传感器了解不多,实际上传感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张学记看来,传感器,大到国防安全、每一颗导弹、每一颗卫星都布满无数传感器,小到日常生活、身体检查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张学记向人民康养科普道,“传感器可以分成三大类,一类是军事传感器,导弹、战机、潜艇等都要应用到;一类是工业传感器,几乎每个工厂生产过程都要使用,比如工厂用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一类是民用传感器,这个被广泛应用到人民日常生活,比如运动步数、体温、心电,心率,血压、血氧监测等。”民用传感器应用最广泛的就是生物传感,张学记举例说,“大家耳熟能详的生物传感,就是糖尿病患者扎手指头测血糖值。”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数据显示,在中国有1.4亿糖尿病患者,居全球第一。血糖监测是控制糖尿病发展的重要环节,而传统“指尖刺血”检测方式,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各种不便和痛苦。张学记表示,“未来糖尿病患者可能不需要扎手指,就直接戴一个可以连续监测血糖的设备。我们实验室已经研发出来血糖智能监测设备,正在进行测试,马上要量产。以后,糖尿病患者可以连续监测血糖变化,大大提高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和管控。”他预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价格的降低,血糖智能监测设备将在未来5到10年间可以得到普遍的推广,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简介:张学记,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中组部国家人才评审巡察小组组长,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深圳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顶尖科学家榜单。)(文/李贤娜)

08/19
2020

6位院士为南山代言 助力建设文明城区

来源:顶端新闻

“净一点 静一点 敬一点”“科学知识智启生活文明言行优雅你我”……近日,记者在南山区发现,产业园区、地铁里、商圈中出现一批由院士代言的创建文明城市海报,与以往的公益广告代言相比,显得十分新颖。原来,这是南山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新做法。南山区文明办工作人员表示,院士群体广为社会各界尊重和认可,希望充分发挥院士群体榜样引领作用,提升全民共建文明城市的知晓度和行动力,助力建设文明城区。在今年召开的南山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南山区全职院士增至57人,国家、省、市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均占全市50%以上。“这组海报的主题为‘院士与您共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每幅海报都挑选一句金句,让院士以接地气的口吻号召市民一起为创建文明典范城市助力。”南山区文明办工作人员介绍,首批邀请了辖区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6位院士参与。目前,这组公益广告已在全区38个地铁站点、340个楼宇电梯屏、62块户外LED大屏刊播。“创建文明城市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作为深圳市民,有责任与义务为创文出一份力。”深圳大学副校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张学记表示,此次代言的公益属性打动了他。张学记是首批代言的院士之一,他的文明宣言为“深爱文明圳在前行做了就是文明人”。他认为,文明并非等同于文化,文明不能靠空想,而是需要行动,文明通过实践将文化“更进一步”。一同参与的院士还有: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郭仁忠,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学明,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明杰,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主任、讲席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孟庆虎。来源:深圳特区报

学习经历

1995.07 -- 1999.08    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化学系  博士后

工作经历

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理事长
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  副理事长
《American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s》、《Frontiers in Bioscience》等23个国际期刊  编委
国家重大研究项目  首席科学家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首席科学家
国家重大研究计划  指导专家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咨询委员会  委员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  评委
曾任北京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
曾任北京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  执行院长
曾任解放军301总医院临床生化部  副主任

工作业绩

"围绕肿瘤精准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从组织层面的多模态肿瘤成像探针构建,到分子层面的复杂生物样品中肿瘤标志物检测,发展了基于功能纳米探针与仿生微纳界面的肿瘤精准诊断新方法。已在国际一流刊物Chemical Reviews, Science 子刊,Nature 子刊,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Chem. Sci., Anal. Chem等发表SCI论文400多篇,专利130余项,分别在Elsevier、Springer、科学出版社出版中英文专著8部,研究工作被引2万多次。已有30余项技术产业化,产品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大会主席,学术委员会委员,在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或专题学术报告100多次。 "


学术任职

深圳大学 党委委员、常委
深圳大学 副校长

科研项目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美国NIH、NSF、NASA、国防部,北约,能源部和欧洲宇航局,国家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仪器研发专项,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多项。

获奖信息

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
中国杰出工程师奖
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首都劳动奖章
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2012年当选中共十八大党代表
2021年荣获第二届中国传感器·雷磁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