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账号
密码
登录
登录
温馨提示
asdjnhadkbnasondoasnlksnm
确定

院士介绍

严群

严群博士是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国际显示行业领域权威学者和研发科学家。他是全球显示行业最具权威的技术组织-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的全球秘书长、中国区总裁、全球显示技术培训学校委员会主席,福州大学特聘教授,SID Fellow和SID Special Recognition Award获得者。曾任长虹电子集团首席科学家、美国松下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曾取得从原创技术开发到大规模生产的突出成就。在专业领域发表了80多篇文献和30多项会议报告,专利发明40多项。现从事基于MicroLED的高度集成半导体信息显示和交互式富媒体领域的研发。

  • 活动动态
  • 个人简介
  • 学术成果
06/18
2025

2025中国(固安)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大会 | 每年此时,如约而至,百家名企齐聚固安!

来源:固安产业新城 公众号

6月15日上午,2025中国(固安)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大会在固安华夏幸福创新中心成功召开。本次大会以“显示新途 智端交融”为主题,旨在推动新型显示技术与智能终端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产业高端交流合作平台。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全球下任主席、中国区总裁严群,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孙政民,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郭灏明,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首席品牌官杨淑娟,小米集团电视部总经理潘俊,深圳优立全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雪兵,南京睿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浩,凯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炜,杭州灵伴科技文旅商务副总胡藤、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技术顾问陈俊,东超科技政府事务部总经理田兴伟,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威,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幸福招商总裁邢玉彪,华夏幸福基业股份公司助理总裁、固安区域总经理任志君等出席本次大会。同时,来自新型显示面板、智能终端制造、核心材料设备等产业链上下游的130余家知名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大会由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郭灏明主持。01 启幕致辞共创新型显示产业创新生态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威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当前,显示行业正处于持续进步、蓬勃发展的阶段。固安从2005年开始就前瞻布局新型显示赛道,已覆盖“材料—装备—光电显示器件—智能终端”完整的产业链,尤其是维信诺在固安落地的国内首条6.5代全柔AMOLED生产线,吸引上百家上下游企业落地,形成产业集聚。未来,华夏幸福将继续坚守 “产业优先” 的核心战略,持续为固安产业做好服务,与各位同行者共同打造新型显示产业创新生态。02 主题演讲共探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新趋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全球下任主席、中国区总裁严群发表了题为《基于Micro-LED阵列的富媒体技术》的主题演讲。他表示,Micro-LED富媒体技术开启了交互式显示新时代。凭借微米级光源和高速响应,Micro-LED可实现高分辨率三维光场显示,构建高度集成半导体交互显示(HISID)系统。该技术将成为元宇宙虚实融合的关键桥梁,推动富媒体内容、空间三维视频等新兴产业发展。从AR眼镜、车载显示、大尺寸交互显示屏,Micro-LED不断拓展显示技术边界,助力电子信息产业升级,为用户带来更智能、沉浸的数字化体验。英唐智控副总裁兼技术顾问陈俊带来题为《显示驱动芯片的边缘推理计算趋势》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未来几年,车载LCD TDDI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主要驱动力来自大尺寸、多屏化的车载显示趋势。新一代TDDI技术凭借高对比度、高画质优势,正显著提升智能座舱的视觉体验。同时,VR/AR、Micro LED等创新显示技术,结合AI驱动的显示驱动ASIC芯片,将加速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演进。南京睿显科技副总经理孙浩南京睿显科技副总经理孙浩进行了题为《硅基OLED微显示技术发展推动近眼显示应用走进生活》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从军事探索到民用渗透,XR技术历经多年发展,在苹果Vision Pro等产品的带动下,硅基OLED显示产业迎来新机遇。随着技术成熟与成本降低,XR设备体验不断提升,应用拓展至医疗、教育、娱乐等领域,预计2030年XR眼镜出货量有望达到平板量级,为人们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杭州灵伴科技文旅商务副总胡藤发表了题为《新型显示终端——Rokid AR眼镜赋能文娱场景》的主题报告。他表示:Rokid作为AR行业的探索者、领跑者,凭借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等技术,为文旅、教育、商业等多个领域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目前,Rokid AR解决方案已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AR眼镜在文博场馆、旅游景区、商业场所等场景中广泛应用。优立科技董事长张雪兵进行了题为《三维可视化技术,更高维度“看”世界》的主题演讲中。他指出:优立科技以创新三维可视化技术,引领我们进入更高维度的“看”世界体验。其自主研发的无限细节引擎突破传统渲染限制,实现PB级三维数据秒级加载与多终端流畅运行。公司创新推出的全息交互系统(含全息桌、全息墙等)结合高精度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仿真、数字孪生等专业领域。03 高端对话共谋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新未来随后,由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郭灏明主持的高端对话环节正式开始。维信诺总裁助理、首席品牌官杨淑娟、小米集团电视部总经理潘俊、英唐智控副总裁兼技术顾问陈俊、东超科技政府事务部总经理田兴伟出席,并围绕“新型显示产业生态的升维重构与区域协同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交流与探讨。维信诺杨淑娟表示,作为中国OLED产业化的先行者,维信诺持续引领行业创新,在全球范围内率先突破柔性显示、低功耗及高频刷新等关键技术瓶颈,持续赋能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等成熟市场产品升级,更前瞻性地布局车载显示、折叠设备等新兴蓝海市场。小米集团潘俊表示,可穿戴显示技术可将信息直接展示在用户眼前,实现人机交互和信息获取,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可穿戴设备为终端用户提供了一个强大的集成平台,在这里,显示技术与人工智能、5G等技术有机融合,发展出了许多创新的功能和应用场景,带来了变革性的用户体验。英唐智控陈俊表示,随着汽车智能化进程加速,车载显示市场正迎来结构性增长机遇。目前。车载显示正呈现三大显著趋势:多屏交互成为标配、屏幕尺寸持续扩大、显示性能要求不断提升。作为行业领先者,英唐智控在显示驱动芯片(DDIC)和触控显示集成芯片(TDDI)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东超科技田兴伟东超科技田兴伟表示,空中成像技术正在突破传统显示边界,实现从“被动观看”到"主动交互"的质变飞跃。用户可以通过手势、语音等方式与空中图像进行互动,实现更加自然、直观的人机交互体验,该技术可以应用于汽车、医疗、教育等领域。近年来,固安在新型显示行业持续发力,连续成功举办OLED产业发展论坛和中国显示学术会议、全球显示产业春季趋势发布会等国内外显示行业顶级峰会,成功搭建了全球产业资源对接与技术创新对话的高端平台,不仅彰显了固安在显示领域的产业集群优势,更推动了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10/28
2023

齐会“仙女湖”,共显“新业态” | 2023第六届Micro LED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大会在新余成功举办!

来源:MicroLEDDisplay

        2023年10月26日,由江西省工信厅、江西省商务厅、中共新余市委、新余市人民政府指导,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中国半导体照明/LED产业与应用联盟、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台湾显示器产业联合总会主办,新余高新区管委会、新余市商务局、新余市工信局、新余市科技局、舜联智库、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Mini/Micro LED显示产业分会、苏州清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23第六届Micro LED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大会”在新余华侨豪生大酒店隆重召开。        自2017年起,横跨显示、LED、半导体三大领域的“中国(国际)Micro LED显示高峰论坛”已成功举办五届。在“新五年”开启之际,“中国(国际)Micro LED显示高峰论坛”更名为“Micro LED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大会”,并首次移师江西新余,旨在促进引导并加快我国Micro LED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搭建全球Micro LED显示行业的交流平台,已成为全球Micro LED产业的标杆性活动和技术发展动态、产业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以“技术先导,显示未来”为主题,2023第六届Micro LED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大会邀请到了多位政府领导、院士、教授及行业人士莅临现场,共话Micro LED显示全新业态。在本届大会中出席的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郭太良,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严群,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原副司长白为民,电子信息司原副司长、中国半导体照明/LED产业与应用联盟秘书长关白玉,电子信息司王莉莉,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常如平,江西省工信厅副厅长辛清华,江西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廖玲敏,江西省科技厅副厅长陈炜蓉,中共新余市委书记郑光泉,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薛文进,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会长、苏州清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裕弟,沃格光电董事长易伟华和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南昌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京东方、群创光电、錼创、辰显光电、雷曼、天马、芯颖、思坦科技、重庆康佳、镁伽科技、集创北方、德龙激光等来自行业协会、企业院校、媒体等近400位嘉宾,共同探索Micro LED产业生态和关键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开幕致辞 奏响大会主旋律        大会之初,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会长、苏州清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裕弟发表致辞,他提到,随着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兴起,显示技术不断迭代,其中Micro LED被视为未来显示技术,现正处于量产化技术全面突破的前夜,Micro LED显示的迅速发展必将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振兴做出重要贡献,本届Micro LED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大会首次落地江西新余,以技术先导、显示无限为主题,汇聚了一大批显示的龙头企业和行业力量。期待通过此次论坛,与会的嘉宾能够深入了解江西Micro LED的产业发展情况,特别是新余市在Micro LED产业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也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加强产业链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Micro LED显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王莉莉在开幕致辞中讲到,近年来我国显示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产业规模跃居全球首位,在工业控制、汽车电子、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现阶段我国显示产业还存在着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不足,产业配套能力薄弱,高端产品占比低等诸多的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加强政策支持,落实十四五相关产业规划;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强化产业协同,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公关;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支持产业链各环节与国际通航加强交流合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研究所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欧阳钟灿在线上为本届大会带来精彩致辞,他提到显示无处不在,新型显示产业正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其产能和市占率均在世界第一位。Micro LED作为显示技术和产业中新的发展方向,正引起学术界、产业界和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现在正处在量产技术产业突破的前夜。Micro LED高峰论坛自2017年首次举办到今年为止已经是第六届了,是我国最早举办的该领域的高端会议,极大促进和推动了我国Micro LED显示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在行业当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本届论坛专家学者、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云集,必将是一个高水平的大会,必将对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共新余市委书记郑光泉代表中共新余市委市人民政府为大会致辞:新余因钢设市、因工立市、因产兴市,在不断地发展中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城市,重点打造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区位上新余地处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前沿阵地,建有大型铁路、公路货运中心、海关商检等服务机构,是赣西地区口岸中心城市,拥有良好营商环境条件,是创新的高地和投资的沃土。在未来,新余将抓好开发区改革,深化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改革,用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新型转型合作示范区京东物流园等平台,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强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余篇章。        新余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刘劲松在开幕致辞中为大家介绍了新余高新区的诸多优势。新余高新区作为江西的第一个副厅级建设的工业园区,充满活力,赋予创造,开放发展,现有工业企业600多家,规上企业269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位列全省开发区第3,上市企业5家,位于全省开发区第2。高新区作为新余的工业经济发展主阵地,围绕着“1+3”主导产业集群发力:“1”是首位产业锂电新能源,“3”是光电、装备和新经济新业态。高新区制定改革开放型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拥有新钢股份、赣锋锂业、沃格光电等多家优质公司。下一步新余将依托江西沃格德虹显示玻璃基板项目的开通,加强与国内平板显各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着力引进一批新型显上下游配套企业和高端电子信息的项目。群贤献言 产业生态观历历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有炓先生和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斌先生在“Micro LED微显示技术研究进展”主题报告中介绍到Micro LED微显示作为Micro LED显示产业的三大发展方向之一,面临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当像素从百微米级别进入到微米甚至亚微米尺寸时,芯片的尺寸效应,边缘效应等制约了关键技术的发展。郑院士实验室立足二维层状过渡金属硫化物材料与晶体管研究上的雄厚基础,创新研发了两款MoS2 TFT驱动的Micro LED微显示芯片和透明显示芯片,国际首创二维半导体TFT和Micro LED异质结集成技术,实现了微显示原型机。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郭太良先生分享了“基于Micro LED的近眼显示”主题演讲,他认为,近眼显示具有提升能力、节能降耗、解放双手等优点,可望真正实现“显示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基于Micro LED的近眼显示,5年之后将成为近眼显示的主流产品。我国在微显示屏、交互传感器件、光学组件、模组整机等方面具有一定基础甚至优势,但在芯片、算法软件等内容存在明显技术短板。近眼显示将助力我国并领跑的微纳显示、光场3D显示、神经形态显示、仿生显示等新技术发展。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严群先生通过“基于Micro LED阵列的高度集成半导体交互显示”主题演讲,向我们介绍了Micro LED现在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外延生长、巨量转移、全彩色化、光提取率、驱动技术、检测修复、无缝拼接、基板键合等。在Micro LED领域内,TFT有很大的劣势,这是由于当Micro LED尺寸逐渐减小时,LED两端的分压大大减小,而TFT两端的分压增加,从而导致功耗增大。然而,由于常规的非晶硅以及低温多晶硅的迁移率不够高,TFT的功耗很难降低。因此,严院士团队在研究小尺寸的Micro LED时,首先采用PM驱动方式,对7微米直到100微米的Micro LED的发光效率及驱动方式进行了研究。通过自主开发驱动控制电路来驱动每个像素,呈现各种各样的图案及视频。严院士展示了点亮后的不同尺寸Micro LED屏。该显示屏实测的光出角、屏幕亮度等参数与光学仿真、物理仿真的结果高度一致。其后,来自北京大学、南昌大学的教授和京东方、群创光电、錼创、辰显光电、雷曼光电、沃格光电、天马、芯颖、思坦科技、重庆康佳、镁伽科技、集创北方、德龙激光各大产业链知名企业领导相继作出精彩演讲,分享了对Micro LED量产化、量子点材料、色转换、驱动、封装基板、巨量转移、检测修复等技术发展的最新看法,并对Micro LED产业化发展趋势和市场应用作出了判断与预测,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干货满满的行业讯息。对于Micro LED 的发展,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未来万亿级市场的发展中,Micro LED无疑将在商显、TV、车载、AR/VR、智能穿戴等应用将大放异彩,但目前在技术、材料、设备、成本等方面虽有突破还面临着一些挑战,距离大规模量产还需要一小段时间,需要上下游产业链携手,打通发展路径,实现应用突破。高峰对话 行业热点新探索        大会的高峰对话环节,由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和深圳平板显示行业协会顾问孙政民主持,新余政府,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科技部“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都实验室”副主任郭太良,京东方晶芯科技有限公司 MLED研究院院长孙海威,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处长杨秋莲,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秀颀,深圳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漫铁,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春波共同参与对话。        嘉宾们围绕Micro LED在近眼显示、商用显示、车载显示等方面的应用前景,量子点材料、封装工艺、封装基板、巨量转移方案等技术层面以及相关企业战略布局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及经验心得,解读Micro LED产业化之路的布局之道,推动显示产业的持续发展。行业交流 产业链协同进步本次大会期间,沃格光电、雷曼光电、重庆康佳、晨创佳科技、光傲科技企业代表现场展示了Micro LED显示产业链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吸引了大量现场嘉宾驻足观看,进行交流和探讨。        齐会仙女湖,共显新业态。2023第六届Micro LED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大会的成功落地,赋能Micro LED显示产业技术突破,各位嘉宾共同探讨了Micro LED未来产业化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对Micro LED市场判断和未来趋势作出了详尽的预测与探索,助力Micro LED显示产业加速整合发展,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布局创新升级。        大会落幕,但精彩活动仍在继续,10月27日大会将组织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参观活动,以加强Micro LED行业间相关技术、信息交流,为行业难题的攻坚提供新思路、新方案,促进Micro LED显示产业生态协同进步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10/21
2023

虚实融合 智兴百业 南昌正加快迈向“世界级VR中心”

来源:南昌广播电视台

“虚实融合 智兴百业”,2023世界VR产业大会今天上午在南昌开幕,全球VR行业的目光再度聚焦南昌,行业翘楚来到南昌,共同推动VR产业向新向实发展。在今年世界VR产业大会上,3.0版虚拟主持人“江小薇”全新亮相,通过口型驱动技术,能够精准捕捉细微表情和口型变化,与现场真人主持人实现同步主持。《俊采星驰漫游赣江古今》、VR明信片、VR带看等一系列创新场景精彩亮相,诺贝尔奖得主爱德华·莫索尔、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风益等十多位国内外院士专家,百余位知名企业家参加开幕式,围绕“虚实融合、智兴百业”主题展开深入探讨。诺贝尔奖得主爱德华·莫索尔:“VR大会是个很好的机会,也是一个重要的大会,可以将相关领域从业人员聚集在一起,交换不同的想法,进一步发展这个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风益:“VR技术已经扩充到了VR和AR,所以从发展角度,一定要把眼镜怎么变成小型化、轻便、快捷、不眩晕、能耗很低,这是一个发展趋势国内外都在想办法突破这个技术。”英国皇家工程院国际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元宇宙与计算创意研究中心主任许彬:“南昌的VR产业其实在全国都很知名,我们都知道南昌是VR行业集中地。这次我们打算了解这边的具体配套、政府支持,看怎么落地,怎样去推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成员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理事长姜文波:“超高清技术的应用,不光是清晰度、色彩、帧率提高才更有沉浸式感受,今天我们做了个《王勃归来》影片。我们全程采用超高清的制作,场景通过超高清摄像进行采集,形成三维的视频,还原出二维视频,还可以做各种场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林晖:“VR产业是数据为王,内容为王需要不同的定制化的软件去盘活数据,所以讲不仅仅是做硬件设备,还有软件,还有数据,还有各种各样的服务,必须要平衡发展。”既有新朋友也有老朋友,来南昌参加世界VR产业大会的嘉宾朋友共同探讨新技术、新趋势、新亮点,树立起全球VR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上海市多媒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扩展现实专委会主任端木海婴:“每年基本上都会来南昌,会发现成为一个习惯,到南昌来跟全国的朋友聚会。大家越来越成为习惯出现的时候,对于南昌是非常好的信号。全球视野,各种各样新的项目、新的机会都有可能落在南昌。”欧盟科学院院士王翔宇:“每次参加,我都会觉得有更多的全球人员来参加。每次来参加也感觉有更多的落地的应用,落地的场景。”作为大会永久举办地,南昌用好大会成果,推动VR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精彩蝶变,华为、阿里、腾讯、高通、海康威视等一批国内外头部企业相继扎根南昌,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产业生态体系。南昌已聚集VR及相关企业282家,形成覆盖硬件、软件、内容制作分发、应用服务等环节的完整VR产业链。2023年,全市VR及相关产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800亿元,正加快迈向“世界级VR中心”。联想集团副总裁毛世杰:“每次来能感受到VR产业在江西的发展特别快,江西省的布局包括了硬件、软件、服务涵盖在内的一整条产业集群。江西省在大力拓展人才建设,我们把省级所定义的需要走的方向, 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调动全国资源做一个优秀案例。”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严群:“我觉得(VR)这个领域是下一代数字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爆发点。江西在显示终端这块,特别在交互式显示终端已经有些布局,突破VR更多的还是内容,南昌可以加大软件开发,包括新的操作系统,新的应用场景方面是有很多机会的。”

09/28
2023

2023世界计算大会音视频产业发展论坛在长沙圆满举行

来源:新湖南

2023世界计算大会9月15日在长沙开幕,国内外专家、院士、图灵奖获得者以及知名高校学者、企业高管齐聚一堂,问道计算产业新方向。15日下午,“算力聚核 音视无限”音视频产业发展论坛聚焦音视频产业技术变革及行业动态。长沙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澎致辞,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党工委书记曾雄、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黎明作园区推介,论坛还特别邀请院士专家、行业翘楚,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方式,共襄盛举,共谋发展。当前,全球音视频产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AI、AR/VR、4K/8K超高清、区块链等技术不断迭代升级,赋能音视频产业迈向智能化更高、体验更舒适、功能更多元的新发展阶段。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彭涛解读了刚刚出台的《湖南省音视频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规划》提出了湖南音视频产业发展的全新目标。未来,湖南将以实施“1211”工程为目标,建成一个研发中心城市,构建两大产业支撑体系,打造一个新型平台经济,培育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开创全省音视频产业发展新空间,引领音视频行业新发展。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是全省音视频产业的“主引擎”“主阵地”。据悉,园区锚定“文化+科技”发展方向,抢抓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和全省音视频产业集群战略契机,紧紧围绕音视频产业发展,筑牢园区“云、网、算”三个新基础建设,培育“产业、研发、金融”三个良好生态,同时依托全球影视工业化新技术和产业政策加持,持续在虚拟现实、后期制作、内容制作、动漫游戏、网络直播五个方向全面发力,为加快构建音视频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作出贡献。为了深入聚焦音视频产业技术变革及行业动态,当天还进行了主题演讲和圆桌论坛环节。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财务长、SID China总裁、福州大学特聘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严群,华为云媒体服务产品部副总裁陆振宇,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谭建龙分别以《基于MicroLED的富媒体技术》《AIGC助力士农工商》《大模型和AIGC安全》为题进行了演讲,前沿的技术、精彩的观点、生动的展示,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音视频产业未来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机遇?在圆桌论坛环节,马栏山视频文创园首席专家周苏岳与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财务长、SID China总裁、福州大学特聘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严群,北京聚力维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天奇,华为云媒体服务产品部副总裁陆振宇,湖南广播影视集团融合发展创新中心总监、马栏山数字媒体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琛良四位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论坛现场,专家们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对音视频产业发展的独到见解。本次论坛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湖南省广播电视局、长沙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协办。

09/12
2023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严群:成渝地区要抢抓柔性OLED显示先机

来源:环球网

9月7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四川成都拉开帷幕。大会开幕式后,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财务长、SID Fellow、SID China 总裁、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严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第一波LCD(液晶显示器)发展的浪潮已过,成都显示产业的基础非常好,成都应当抢抓第二波发展机遇。”“柔性OLED(OLED: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是一个很大的增长点,成渝地区要抓得先机。”在他看来,成都技术优势非常好,产业链较齐全,加之柔性面板产业还在持续发展,可能投资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特别是未来高世代、8.5代或8.6代OLED产线。“成都有了扎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成都要利用好这个契机,在高度集成半导体信息显示技术或更完善的下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提前部署。”他建议,成都要围绕显示行业创新提前布局,这不仅有利于现有产业,也对未来MicroLED做成高度集成半导体新型显示、创造了一个新的交互终端,这是一个很好的前瞻机会。“前期成都更加关注的是如何把产业引进来和做大,然而持续完善的产业链和健康的生态圈才是产业的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他强调,下一阶段,成都要补齐产业链,建好生态圈,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创新技术链和人才链,“这需要由政府引导,与企业共同谋划”。据悉,2022年,成都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占全国的规模超过15%,全球一半以上的iPad和近一半的高端柔性屏为“成都造”。成都已构建起从玻璃基板、掩膜板、面板制造到终端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截至目前,产业链完善度71%、产业本地化配套率近38%。带动了关联产业发展,显示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智能终端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目前成都个人计算机产量居全国第二,投影机市场占有率为20%、位居全国第一。成都又该如何树立国际视野?严群认为,成都可向韩国学习如何把产学研更好地结合,面板企业同上下游企业共同合作,推动显示装备技术的提升,包括如何尽快地导入国内的本土材料。他还建议,成都可向深圳学习在人才聚集、营商环境的经验,多给企业一些容错机会,同时激发中小型企业创新活力,注重培养有新技术、有潜力、有成长力的企业,创造出良好的营商沃土,让更多优秀的企业依靠在一个很好的产业里。

09/02
2023

超高清显示“纤毫毕现”

来源:中国电子报

在位于四川成都的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展厅,8K超高清摄像机拍摄的画面正在8K超高清电视上实时呈现,工作人员根据指令不断放大,最终聚焦于10米外的一把实木家具。“放大十多倍还是高清画面。”指着画面中清晰的木纹,国创中心主任姚平告诉记者,“8K的分辨率相当于4K的4倍、1080P的16倍,让真实世界可以透过屏幕纤毫毕现。”超高清内容要想成为真实世界“纤毫毕现”的还原,离不开显示技术的支撑。近年来,显示技术的不断升级,驱动超高清应用越发多元,而丰富的应用场景又能反哺显示技术,为其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超高清显示面板出货量呈迅速增长趋势,2022年超高清显示面板出货量为1.62亿片,预计2030年将达到2.54亿片。OLED和MLED技术最为突出技术创新是驱动显示产业发展永恒的主旋律。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看来,超高清显示的技术路线中,LCD、OLED、MLED,以及AMQLED、光场显示等前沿显示技术全面发展。以光场显示为例,其具有光场3D、密集视点、强纵深感、流畅移动观感等特点,目前京东方110英寸8K裸眼3D TV和TCL华星32英寸8K悬浮光场屏已经成功研发。谈及超高清显示最热门的技术和未来竞争焦点,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研发中心总经理赵斌认为,OLED和MLED(Mini LED和Micro LED)两大技术路线最为突出。其中,OLED技术是近年来显示产业中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主要市场。Mini/Micro LED作为引领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新潮流,成了不少面板厂商秀肌肉的领域。因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高色域、可无限拼接等优点,Mini/Micro LED打破了LCD、OLED的局限性,在超大屏上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2023年上海AWE展上,三星、康佳、索尼等都展出了Mini/Micro LED创新产品,各项指标都赶超传统显示技术。康佳集团技术研发总经理林伟瀚认为,Mini LED背光加上超高清显示技术,搭配量子点、峰值亮度算法和超高清等技术,能很好提升显示画质,成为市场的快速增长点。咨询公司Omdia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Mini LED背光电视出货量约为33.2万台(全球约270万台),2023年这一数字将达116.1万台。“随着供应链的成熟和制造成本的降低,Mini LED背光在超高清显示市场的机会很大。”林伟瀚说,“大屏电视的商业化为Mini/Micro LED直显在80英寸以上提供了更大的市场。随着不断地改进其制造工艺并降低成本,Mini/Micro LED电视的市场占有率会进一步提升。Mini LED背光将逐渐成为中高端液晶产品的标配。”在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国际信息显示协会中国区总裁严群看来,Micro LED技术这几年进步非常快,实现了透明、柔性甚至拼接。目前,显示已经成为下一代沉浸式交互式体验的主要媒介,显示技术也需要实现交互和多性能集成,这也是Micro LED技术最近几年这么火热的原因。在多终端创造超高清极致体验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已突破3万亿元,产业链正不断成熟。人们希望在生产生活中多种场合的多类终端上享受超高清体验。欧阳钟灿指出,目前超高清显示主要应用在TV领域,在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公共显示、VR/AR等领域也有应用。今年以来,平板、电视、AR/VR头显、车载显示……一系列形态多样的超高清显示终端密集发布。今年年初,TCL华星全球首款65英寸8K印刷OLED显示器正式亮相,这是迄今为止全球基于喷墨打印技术开发的最大尺寸、最高分辨率和刷新率的OLED产品,实现了印刷OLED领域的一次全新突破,为OLED的应用场景做了极大的扩展。“在OLED领域中,我们主要聚焦印刷式的OLED。传统的白光OLED架构非常复杂,我们的技术比较简单,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高像素密度。”赵斌说。AR/VR作为微显示的高阶应用,对显示视野、亮度、对比度、分辨率、刷新率、时延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在4K是主流,随着未来解析度不断提升,视频源将达到8K、12K甚至到16K。VR硬件必须不断提升显示分辨率,可能要再提升3倍以上的分辨率,才能让用户觉得足够清晰,而算力也需要相应提升10倍左右。”HTC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解决方案负责人鲍永哲表示。今年6月,苹果推出了MR头显Vision Pro,在屏幕分辨率方面突破性地采取了双眼8K的Micro-OLED显示方案,也就是说用户的每只眼睛像素数都超过了4K电视,能够获得更舒适的体验。此外,Vision Pro搭载的高性能处理器,使其物理硬件可以支持8K以上直播录制的视频,让拍摄、播放16K分辨率的视频成为了可能。目前,车载显示屏分辨率越来越高的同时,还更加讲求和座舱“融为一体”。据悉,京东方创新推出了双12.3英寸智能木纹表面隐藏显示,采用Mini LED背光技术,可使屏幕亮度提升50%,息屏时仿木纹材质的高端视觉质感和触觉体验与座舱内饰融为一体。京东方携手全球众多车企共同打造高端沉浸式车载视听体验。如理想L8搭载京东方中控副驾双联屏和后排吸顶屏,实现同行业领先的超高清分辨率以及高对比度的画质,驾乘人员在任何角度都能看到饱满真实的画面。超高清显示正走进千行百业前不久,记者在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感受到了“显示无处不在”——在教育、医疗、智能家居等场景中,众多显示产品“争奇斗艳”,应用场景也从个人转向群体,从单向输出信息转向智能交互服务。智慧教育场景展区,记者看到,在一款与平板电脑大小相近的互动录播主机上,显示区域被分割成一个主显示区域和位于右侧的五个小区域。该录播系统依靠内置导播系统,可自动根据不同教学需要去显示相应角度的内容,实时智能切换显示画面;模拟病房中,床位左侧配备了一块智能平板,既可显示医嘱,也能查询费用、用餐等信息,床位右侧配备了一块显示病房患者信息的小屏,病房墙壁上还有一块显示责任医生信息的显示屏。“经过在显示领域十几年的发展,我们越发觉得基于超高清视频的产品在当代社会应用的潜力巨大。因此,我们开始思考如何把超高清显示的边界拓宽到双向交互,进而拓展到商用智能交互显示领域。”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战略资源官段宇向记者表示。高端制造的生产场景复杂,工业可视化难度较高,对超高清显示的需求也更为旺盛。走进鞍钢股份智慧钢厂,现代化的冶炼生产操控设备让人耳目一新。曾经忙碌于生产线上的工人师傅们如今只需坐在转炉连铸集控中心,通过超高清监控设备即可轻松地将整个炼钢的生产过程尽收眼底,还能进行吊车远程指挥、废钢智能识别、无人化钢水运输、转炉智能兑铁、钢包定位等操作,实现炼钢生产过程集中化、少人化、自动化、智慧化。“我们利用超高清结合图像识别等技术,自动采集、记录、发送生产过程相关数据,有效提高了在恶劣环境下图像识别能力和现场自动化控制水平,在减少人工巡视操作、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确保装备物资安全、优化生产过程管理、提高生产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鞍钢股份首席信息官赵庆涛表示。

08/24
2023

竞赛回顾 | 第二届ICDT新型显示技术竞赛结果公布!

来源: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

8月19日华为溪流背坡村欧洲小镇第二届ICDT新型显示技术竞赛圆满落幕!共有34支高校团队参赛最终17支高校团队入围决赛角逐最终大奖一起看看参赛选手们的精彩答辩!本次竞赛上午的开放赛题和下午的颁奖仪式分别在华为招聘微信视频号和国际信息显示学会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吸引10多万人次观摩学习。若错过直播,可进入国际信息显示学会微信视频号观看直播回放。开场&赛题答辩本次竞赛首先由华为BG显示领域资深专家李夏先生作决赛赛程介绍。本次竞赛分为3个赛题共17支团队参与现场答辩一起看看现场的紧张答辩!下午由华为张铁林先生主持;首先由SID全球财务长,SID China 总裁,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严群教授介绍本次赛事情况;之后由华为公司科学家&华为终端BG显示触控可靠性设计与失效分析部经理龙浩晖博士进行华为终端BG招聘宣讲;最后由中山大学杨柏儒教授分享“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即将引爆的显示科技新变革”。在一上午的激烈答辩后经过评审专家们的合议,得出最终的比赛结果名单如下同时现场举行颁奖仪式并合影留念获得一等奖的现场参赛团队代表发表获奖感言最后由华为终端BG显示触控部部长陈晓晨先生作总结致辞集体合影留念华为欧洲小镇观光华为为每位参赛选手准备了精美的伴手礼以及丰盛的晚餐;同时在完成一天的竞赛答辩与颁奖后,为参赛选手们组织了华为欧洲小镇的观光活动。坐上小火车与观光小车,一路沉浸在欧洲小镇的异国风景中。如果你遗憾错过本次赛事关注下一次的竞赛预告吧!我们期待在第三届大赛上领略你的风采!

07/11
2023

严群院士:GPU架构“天狼星”多项指标达先进水平

来源:爱咖号

近日,在国产自主GPU架构“天狼星”发布会上,国际信息显示学会中国总裁fellow、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信息显示学会北京分会理事长严群博士对中天恒星GPU架构给予高度肯定,并分享了今后GPU与显示结合,将孕育出颠覆性的应用体验。严群院士指出:“GPU架构“天狼星”很多指标非常先进,基于“天狼星”架构的第一代GPU芯片正好定位于显示。如果与显示结合,将能在显示领域产生非常多颠覆性的应用创新。我是做显示的,现在显示这个行业也在进行革命,正在进入第三代显示。第一代显象管电视,非常笨重,而且色彩也不好;从显象管到平板是一次革命性的进步,显示器变得很轻薄,画质非常好。”严群院士参与了整个等离子显示的原创研发、规模化生产。他指出,两代显示技术有一个通用的形式,就是显示内容都在平面上,没有跳跃出平面的状态,最大的问题就是互动性没法体现。现在逐步进入到下一代显示,估计五到十年可能就会到来。到那时,显示的内容可以跳到空间中,跟人进行实时影像交互,这个技术是真正的3D影像。有了这个技术以后,就可以实现影视游戏化、游戏影视化。严院士指出:“‘天狼星’GPU架构可以处理像素的带宽非常大。显示领域要做空间三维影像的话,对数据量的要求非常大,计算需求非常大。显示行业现在已经在做这方面工作,如何实现空间三维影像,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做图像处理,包括数据传输,都是一系列巨大的问题,这个生态是非常需要有高算力的图形化处理硬件。”他举例道,苹果一两个星期前发布了VisionPro,核心并不是头戴式设备,头戴式设备只是临时性产品。以后真正的产品是不需要带头盔的,看到的三维影像就在人们的面前。现在的显示屏比较尴尬,是一种被动式显示技术,观看的人对信息传输只有接收,没有互动,一旦显示屏加上很多GPU功能,有了沉浸式三维影像呈现、交互体验,这就不是传统的电视了。现在特别是年轻人很少有人看电视,这个体验已经被手机端、PAD端、便携式电子产品全部替代。严群认为,一旦有了交互体验的时候,将会重新回到大屏,重新回到这些有渲染的、真实的、可以融入其中的体验,这种体验非常不得了。如果没有这个体验,元宇宙也永远火不起来。严院士强调:“交互体验是核心中的核心,现在ChatGPT很火,原因是过去三十年到四十年文字在互联网上,包括一定静态图像的深度学习出来的一个人工智能,这个人工智能我们认为还是处于幼儿园、小学阶段,这个已经很可怕了,开始制定政策防止它走偏。可以想象,元宇宙不是游戏,元宇宙是抓取大家的行为数据、灵魂数据,因为有了交互以后,灵魂是在数据里,这个时候抓取的大数据,不是Chat生成式了,而是交互式GPT的时候,这个时候大数据经过人工智能的学习以后,远远会超过人类的智力和能力,这是真正元宇宙的目的。”苹果Visionpro实际是一个操作系统的革命以及生态革命。严院士指出:“‘天狼星’GPU架构的第一代芯片瞄准显示领域,中天恒星抓住了很好的时机。如果能够逐步上去的话,国内不见得比现在西方有些国家的东西落后,因为我们GPU抓的点是更高阶层的点。”

06/17
2023

国产自主GPU架构“天狼星”在京亮相

来源:中经3c家电

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即图形处理器,是数字世界图形内容生成的基石,不管是桌面应用、游戏、电影、数字孪生还是元宇宙;与此同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业已成为各种应用加速的主流手段,正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和人工智能。然而,我国GPU芯片基本全部依赖进口。随着美国不断加码限制英伟达、AMD向我国供应高端GPU芯片,我国进口GPU也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些多重因素,更加促使国产GPU企业奋起直追。6月15日,国产自主GPU架构“天狼星”鉴定及发布会在北京举办。出席本次活动的行业领导有:国际信息显示学会中国总裁、fellow、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信息显示学会北京分会理事长严群博士;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奕武;原国家能源局电力可靠性和质监中心副主任胡红升;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国投委执行总监梁敬东;杭州市上城区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轰;湖州市南太湖新区招商服务中心章佳辉;OPPO投资部陆宇仟珊;量子创新(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程全富,副总裁郭松;北京锐马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徐言茂,副总裁肖志刚;北京德风新征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妙维。GPU架构“天狼星”出世GPU架构“天狼星”由国内企业中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Advanced Technology Stellar,简称中天恒星/ATS)自主研发。中天恒星研发团队由卡内基梅隆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微电子学研究所副教授、NVIDIA合作教授邓仰东博士率领。邓博士是GPU通用计算最早研究人员之一,被誉为“GPU通用计算先行者”。邓博士长期从事图形处理器体系结构、并行计算研究和芯片产品开发工作;曾设计出全球第一个基于FPGA的GPU仿真平台;研究成果在ISCA、MICRO、等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邓博士撰写多部教材和专著,其中《数字集成系统的结构化设计与高层次综合》入选清华大学及多所大学研究生教材,《异构处理器OpenCL编程导论》是国内GPU异构计算第一部教材,《3-Dimensional VLSI》是三维集成电路的第一部专著。“天狼星”GPU架构有几大亮点:一是具有3D图形引擎+2D图形加速+视频引擎。二是自主可控/灵活优化的指令集和VLIW/SIMD机器指令集(ICCD’13);其中,自主可控/灵活优化的指令集,保证GPU芯片迭代的软件兼容。三是SIMT计算框架,充分利用图形应用的数据并行性( DATE’12.ICCD'13,TVLSI15)。四是支持物理真实渲染(ACMComputingSurvey’14,SIGGRAPHASIA'14.15)。五是Shader Core(Graphics ProcessingCluster),包括SIMT独立指令执行单元、以32位浮点ALU为基础的统一图形架构(ICCD13)以及集成寄存器堆、纹理/数据缓存。六是延迟聚集式全局线程调度技术(ISCA20、TPDS21、TCAD'21)。七是具有良好性能伸缩性的片上互联架构(MICRO'20、TPDS’21)。此次发布的天狼星的主要有三个技术优势:第一、面向亿级订单市场,以独立显卡GPU芯片主流产品为突破口,瞄准需求广阔、增长强劲的亿级刚需市场,突出性价比优势;第二、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以清华大学超过10年研究基础为依托的自研核心架构,确保产品迭代自主可控。以基础理论研究为基础,从数学公式推导开始,从架构设计、算法模型、原理验证、硬件实现、驱动开发等环节全部正向设计。核心架构完整知识产权,已申请专利和著作权数百项,数十项已获授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ISCA、Micro、IEEE TPDS、IEEE TCAD等顶级会议和期刊;第三、完备的交付能力,上下游产业链准备充分,确保产品量产自主可控;芯片设计完成全面验证,确保流片成功;软硬件接口符合国际标准,确保芯片装机即可使用,包括操作系统认证:Windows WHQL;API认证:Open GL Conformance Test;外围接口认证:HDMI DP CTS;专业测试认证:PHY layer和LIINK layer;质量体系认证:显卡3C认证(中国)、 日本VCCI 、欧盟CE、 美国FCC。 得到业界专家高度认可当前,Imagination和Vivante两家公司是主要IP来源,这些IP主要是针对移动应用的GPU内核,不适合桌面应用。此外,购买第三方的IP,难以形成成熟的图形显卡级GPU,核心电路专利无法自控和自主迭代。中天恒星联合创始人、总架构师邓仰东博士表示:“很多国产的GPU的IP授权主要购买的第三方。中天恒星的路线有所不同,核心的图形引擎完全自主设计的,所以3D图形引擎这块不涉及到别人的知识产权,也没有IP的问题,全部是我们自己拥有,从0到完整架构的实现,都是我们自主的技术。”自研GPU架构存在极高的技术挑战。邓仰东分析指出:“GPU设计有几个地方非常复杂:一个是架构级的设计,这其实是个统筹的艺术。GPU本身的资源,在所谓的uni版的shader,所有的计算资源是一样的,大家都用32比特或者64比特的浮点运算单元,这是一个配合的问题。有很多个核共享L2的cash,然后每个核内有自身的计算单元,还有通往片外的各种通道,实际上片上还有一些针对图形的,比如像纹理的缓存;这些虽然很容易知道是什么样的模块,难的是如何配合起来实现整体性能最优。换言之,如何通过统筹协调,能够适应绝大多数图形应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均衡的设计保持性能每秒至少30帧,这是一个极具挑战的地方。二是,架构仿真的时间非常长,需要经验也需要直觉,去找出架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方面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有多年的积累才能去做这件事。”GPU架构“天狼星”得到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和好评。对于天狼星架构,国际信息显示学会中国总裁、fellow、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信息显示学会北京分会理事长严群博士指出:“现在所有显示器都可以称为被动式显示技术,观看的人对它的信息传输只有接收,没有互动,一旦显示屏加上很多GPU功能,有了沉浸式三维影像呈现、交互体验,那就不是传统的电视了,现在没有人看电视了,特别是年轻人很少有人看电视,这个体验已经被手机端、PAD端等便携设备全部替代了,没有必要看那么大的电视。但是一旦需要有交互体验的时候,我们就会重新回到大屏,重新回到这些有渲染的、真实的、你可以融入其中的体验,这种体验非常不得了。”严群博士表示,现在ChatGPT很火,这个人工智能我们认为还是处于幼儿园、小学阶段,但这已经很可怕了,如果有了交互,以后灵魂是在数据里了,这个时候抓取的大数据,不是Chat生成式了,而是交互式GPT,这个时候大数据经过人工智能的学习以后,会远远超过人类的智力和能力,这是真正元宇宙的目标。““我觉得现在真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要抓住它,潮流也在往这个方向走,机会非常多。我们如果能够逐步上去的话,我们不见得会比现在西方的有些国家的东西落后,因为你抓的点是更高层级的点。”严群分享道。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奕武认为:“现在正好是非常好的关口,即产业革命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大家也看到包括云计算、数字化、智能汽车、云端到边缘等等,这些产业化以后,都需要大算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GPU。所以我们赶上的时机非常好,未来随着新的技术产业革命的发展,这个方面的空间是非常大的。”“中天恒星自研架构,有这几个特点:一是3D图形渲染。二是指令集的自主可控,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三是它的框架结构,包括在整个储存器当中的DDR4实现高速存储,这个设计也是比较领先的架构,中天恒星都用上了,这决定了未来的产品用途非常广泛。中天恒星的切入点在显示领域,我觉得显示领域非常广阔,我相信在黄总的带领下,中天恒星一定会从架构到产品,最后能够使我们的产品在全球落地。”郭奕武指出。克服重重考验 终将“亮剑”依托研发团队多年研究成果,中天恒星从数学公式推导开始,架构设计、算法模型、原理验证、硬件实现和驱动开发等环节全部正向设计,核心IP完全自主可控,拥有图形GPU完整知识产权,并已申请专利和著作权数百项,其中25项已获授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SCA、Micro、IEEE TPDS、IEEE TCAD等顶级会议和期刊。2019年,第一代“天狼星”架构芯片设计验证完成。2021年,第一代“天狼星”架构GPU诞生;2022年,定义第二代GPU架构“大角星”;2023年,第一代“天狼星”架构GPU实现量产。GPU架构取名为“天狼星”有着独特的寓意,中天恒星创始人黄永博士指出:“我们的架构全部是以恒星来命名的。Stellar是恒星、星宿、星座的意思,引申出来有超一流、卓越的含义。第二代架构命名为大角星;大角星是第二亮的恒星。只是因为距离地球更远,所以看起来没有天狼星亮;实际上,大角星比天狼星更亮,其亮度是太阳的110倍。”据悉,2024年,中天恒星会继续优化基于“天狼星”架构的GPU。2025年,将量产第二代GPU架构“大角星”。国产自研“天狼星”GPU架构的推出,无疑推动国产GPU芯片朝前迈出一个新的高度。当前,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打压仍在继续,对中国限制供应高端GPU芯片的打压不会减弱。国内的国产替代处在深入推进期,国内下游应用市场采购国内自主可控的芯片的自主性和迫切性更强,这进一步激发中国企业自研GPU芯片的热情,为国产GPU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共2页/17条数据

工作经历

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  专家
全球显示行业最具权威的技术组织-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  全球秘书长、中国区总裁
全球显示技术培训学校委员会  主席
曾任长虹电子集团  首席科学家

工作业绩

曾取得从原创技术开发到大规模生产的突出成就。在专业领域发表了80多篇文献和30多项会议报告,专利发明40多项。


科研项目

从事基于MicroLED的高度集成半导体信息显示和交互式富媒体领域的研发

学术任职

福州大学 特聘教授
曾任美国松下实验室 首席科学家

获奖信息

SID Fellow和SID Special Recognition Award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