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账号
密码
登录
登录
温馨提示
asdjnhadkbnasondoasnlksnm
确定

院士介绍

孙立宁

孙立宁,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机器人技术领域的知名学者,30年来专注于微纳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机器人学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研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获国家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10项,发表SCI论文260篇,授权发明专利90项,出版专著5部。

  • 活动动态
  • 个人简介
  • 学术成果
04/09
2024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孙立宁:微纳感知促进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发展

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4月2日,由中国机器人网、智能谷产业园主办的「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在上海顺利举行!数千人齐聚,聚焦人形机器人产业前沿话题,剖析产业风口,共同探寻产业融合与落地的方向。在上午的院士专家报告环节中,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孙立宁围绕「微纳感知促进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主题报告。以下是本次报告实录,「中国机器人网」整理删改: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特别快,今天我从几个角度来分享一下当前人形机器人的进展。从国家这几年发展机器人到十四五规划,到近期工信部也提到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规划:25年快速发展,到27年能够达成深度结合。上个月我们也看到了19个方向,今天也看到一些展品,我们注意到,未来产业创新的规划第一条就是人形机器人。从这点来看,国家非常重视这个领域的发展,近期大家也感受到无论是科技部还是工信部都在对白皮书进行制订,而且各个省市也都成立了创新中心研究院。人形机器人的好处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主要是解决复杂场景。从美国的Atlas,到近期的擎天柱,非常高兴看到一年半的时间,沉寂了20多年人形机器人再次爆发,而且发展非常快。那么,我们想达到什么目标?两个方面,一个是从技术层面,想机器人像人一样,能够动,能够跑,更重要的是能够跟人一样比对,这就是模仿人的仿生和智能。很多的场景还在探索之中,至少方向没有变化。 回到技术层面,大家知道人形机器人有6项关键技术,从高爆发力的驱动,然后是环境感知,运动,然后是本体,大模型,然后是像计算机手机一样,今天重点是感知和控制方面的介绍。有了机器人这个概念,过去我们更关注内在的闭环,像工业机器人,现在更关注外部。我们听,我们看,我们闻,外部的手和皮肤,我们理解也比较容易,近期,我们也在探索这个技术,比如说,我们团队搞机器人电子皮肤,摩擦发电,用先进材料研制出来可穿戴的皮肤。第二个是传统的,不可少的微纳感知技术,灵巧手触觉。环境感知,环境几何特征感知,这个像人一样精准化大场景,最终野外作业的时候,具备了野外的图像采集,地形感知与分割,也是借鉴移动的技术,人形机器人解决应用就可以了。从宏观到微观到场景,操作应该是属于协作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特有的,炒菜、抓取,对物体的感知,早期做视觉比较多,现在对软体复杂的情况,这边就发挥很大的作用,包括清华大学一些传感器,已经能够识别材质,包括手指也已经有了纹理,更加精准化。系统建模,这比较难。早期做人体运动,普通倒立、弹簧附载倒立摆,如果是系统动力学模型,就能够跟大数据行为结合,可能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再加上人形机器人的自学习训练,像人一样,人是没有模型的,就是通过训练学习过程。运动控制,步态运动,这个方面看到了挑战,控制手段与要素,控制目标与模型的问题。现在看全身运动控制应该是从早期的控制手段到控制要素仔细的变化,基本是动力学。现在全身动力学要搞冲击力的柔性,人跳起来的样子,基础的模型多方面的,有基于动量,有基于动能,发展趋势做了10年,高动态运动,最终是拟人化。四肢协调,两个胳膊两个手,这里面的复杂动作是协调性带来的挑战。模型驱动总是很难做到那么精准,计算量很大。数据驱动非常重要,人的行为可能没有很多的模型,通过学习进化变成了外部环境。数据平台大模型结合了,未来发展在手的操作方面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挑战,实现人形机器人真正的应用,包括物理模型的融合。最终是多模态,今天不讲,但是我的理解是底层运动跟我们的行为结合,这是目前一个真正比较现实的问题。今天讲一讲创新,我们人类的发展有39万亿的细胞节点,我们的运动实际上是最根本的神经元。2006年、2008年把神经元模型建起来了,经过10年把生物芯片造出来了,这个模型非常好,如果能够跟动力结合会很好。那么,能不能把这个建好,通过一定的训练,自己爆发出一个神经元。我们发现神经元包括人类对于声觉和视觉的认识,是我们脑海马体模拟对象的机器人仿生出来的,前期工作也得到了建图、仿生强化学习结合起来,算力比较怪,这个比较前沿,未来研究上结合起来是一个新的思路。ChatGPT热了一年多了,但是真正对我们发展有帮助的,是神经网络和生成数据,这两个非常重要。算法AI,如果是神经元这种借鉴可能更快更好,这是一个趋势,需要大家探讨。应用前景大家非常清楚了。那么,这里面关键问题怎么弄?一个是语言模型,一个是机器人操作,动作怎么描述出来有很多数据,操作发展过程当中,还有数据存储,一个视频几百兆,一个动作,恐怕得非常巨大的海量数据,后面还有很多模型神经网络,这方面很重要。有了数据以后我们人的行为有了,怎么迁移到机器人来,包括人类行为迁移到机器人,数字迁移问题很重要。这个问题我们有不同的角度来迁移数据,所以我们在面临人形机器人的时候,大战略思路非常清楚,细节问题很难。感知方面也存在一些创新,最重要的就是人工智能技术怎么落地。一个数据,一个操作,这些问题也给我们带来挑战,这些问题如果能够解决,就能回到人形机器人的初衷。人形机器人在教育科普、特种环境、工厂里面都很重要。把技术结合起来,希望大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合作和交叉,解决共性问题,最后迁移到我们产业的载体,使我们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更好使用,从而达到我们的梦想。

03/07
2024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孙立宁教授来我市考察调研

来源:张家港科协

为巩固深化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对接合作成果,进一步促进高端科创资源与我市产业的联系合作,3月5日下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机电学院院长孙立宁教授团队来我市冶金园(锦丰镇)考察调研,市科协主席戴艳、冶金园(锦丰镇)科技招商局局长金今花等陪同调研。孙立宁教授团队首先调研了位于冶金园(锦丰镇)劢迪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港。孙立宁教授参观了创新港展示馆,详细听取了创新港的情况简介、发展思路与未来规划,并向创新港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随后,孙立宁教授团队去到苏州优贝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江苏日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进行考察调研,听取企业发展历程、发展理念、战略定位等基本情况,并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进行技术交流和沟通。座谈会上,冶金园(锦丰镇)介绍了园镇医疗器械产业园区的总体现状以及配套政策。孙立宁教授团队介绍了苏州协同创新医用机器人研究院的发展历程、专家团队、研究领域等相关情况,双方就下一步的合作意向做了友好深入的沟通交流。孙立宁指出,在刚刚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量子技术与生物医疗被定义为两大未来产业。这是一个鲜明的风向标,可以为我们地方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指明方向。多年以来,其本人一直坚持与地方政府合作,助力地方科技经济融合工作,走双方共赢的成果转化道路。此次前来张家港开展专题调研,对张家港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孙立宁表示,张家港的医疗器械产业虽然起步不算早、规模不算大,但胜在企业数量多、产品质量高、政府服务好,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他本人十分赞赏张家港上下想要做大做强医疗器械产业的决心与努力,也非常愿意与张家港开展更加深入的后续合作,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2/25
2023

划重点!这场会议聚焦纳米新材料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

来源:苏州大学

12月23日,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系列活动——纳米新材料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大会在苏州召开。会议由省委人才办、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共同主办,苏州大学承办。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涌,苏州大学党委书记张晓宏,苏州实验室筹建班子成员、一级巡视员周旭东,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述汤、迟力峰、顾宁,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赵扬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星,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季晶,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陈方旻出席会议。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徐子敏主持会议。张晓宏代表苏州大学对与会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及办学成果。他指出,本次大会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的积极行动。苏州大学在纳米新材料领域已拥有了良好的人才储备、研究成果和技术积累,希望通过本次大会,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深化教育界、产业界协同创新,为打造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纳米新材料产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季晶指出,近年来苏州市不断加强教育事业投入,加强高校创新资源与社会经济转型升级需求的深度结合。纳米材料作为面向未来的前瞻性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本次大会教育、科技、产业界专家们的交流互动,相信将推进更多纳米产业领域的创新合作。苏州市政府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纳米新材料的发展建设,为科学家、企业家在苏州的创新创业提供最优服务。张星重点介绍了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他指出,新材料是我国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关键性支撑作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院所长期的基础研究投入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本次活动以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为契机,有望实现科技、人才、产业、资本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对探索构建更加完善的纳米新材料创新发展生态产生积极影响。活动现场,江涌、张晓宏、周旭东、季晶、赵杨威、陈方旻共同启动苏州实验室与苏州大学共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后期,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省内材料相关领域优势学科高校将陆续参与到先行示范区建设,形成以苏州实验室为中心,多所高校参与的“1+N”合作共建格局。会上,还举行了“江苏省纳米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仪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授牌仪式;开展了高校科技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发布、项目签约、政策环境推介等产学研对接活动;发布了2024年度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系列活动方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述汤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永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迟力峰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顾宁教授等被聘为江苏省纳米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优质的创新环境是技术成果转化的“良田沃土”。会上,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胡捷介绍了苏州纳米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的建设情况、苏州纳米新材料相关政策,并进行政策环境推介。江涌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江苏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挥高校所长、聚焦产业所需、坚持“四个面向”,通过打造高水平大学群体、高素质人才集聚地和高校科研平台矩阵,切实把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在助力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上做出重要贡献。江涌强调,开展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活动,是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探索产学研融合的生动实践。教育界要强化发展规划对接、成果转化对接、人才选育对接、示范建设对接,与产业界协同发力、共融共促,让对话对接活动在省内外发挥更好的品牌效应。全省高校要坚持面向国家和江苏重大战略需求,深入落实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要求,主动对接“1650”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要,做好产学研融合这篇大文章,更好服务江苏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会议主旨报告环节由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孝峰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顾宁教授,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孙立宁教授作了有关《心血管健康先进诊疗技术用微纳材料》《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生态建设》的报告分享。据悉,本次大会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主动对接江苏“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和“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贯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化等全链条的共建共享格局,助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省委人才办、省工信厅、苏州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关高校负责同志及职能部门负责人,产业界、金融界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会议。素材来源:苏大新闻网编辑:毛穿有

12/12
2023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制造创新联合体新成员单位介绍(第四批)

来源:启迪漕河泾科技园

日前,2023第二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制造创新生态合作大会在启迪漕河泾科技园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上,上海黑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长三角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等5家单位正式加入创新联合体。2021年5月,由启迪漕河泾科技园和智慧工厂研究院联合发起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制造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截止目前,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共计32家,包括15家跨国企业和上市公司、6家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5家启迪科技园区。新成员单位简介上海黑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黑湖科技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工业科技公司,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模型等前沿技术,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基于云端、算法驱动、灵活可配置的制造协同系统,用轻量、低成本的方式帮助工厂完成生产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打破大中小微制造企业的内外部信息孤岛,实现生产现场数据的实时聚合、协作、分析、决策,让工厂云端在线,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提升中国制造的柔性响应能力,灵活快速应对多变的市场需求。黑湖科技员工规模近700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200人,在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重庆、山东、福建均设有分支机构。目前有20000余家大中小型制造企业和黑湖建立了合作,其中包括数十家世界500强集团,涵盖汽车制造、家电电子、化工制药、食品饮料、塑料包装等行业,客户足迹遍布中国以及东南亚。伟马快德机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伟马快德机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德国WERM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总部成立于1950年,是世界声光信号设备设计及生产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产品涵盖了信号塔灯、爆闪/旋转警示灯、报警器及其它电子复合音调蜂鸣器、防爆声光报警装置等。其模块化信号塔灯已树立行业标准。目前还针对工业以及物流领域提供创新系统,帮助流程系统化。联想研究院上海分院联想上海研究院成立于2001年,是联想集团的公司级技术研发机构,是联想研究院在上海的分支,一直致力于推动智能设备和服务的技术发展,为公司和客户引入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和理念。团队多次承担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863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以及上海市经信委项目等,积累AR及移动技术等领域国内外发明专利超过300件。拥有自研品牌联想晨星,包含机器人、AR眼镜等智能硬件和多种以XR与元宇宙为核心的解决方案。 上海分院致力于创造一个面向行业的元宇宙空间,打造虚实融合和虚实联动全新体验,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此,我们持续研发高品质的元宇宙技术,涵盖XR、机器人、3D建模、空间定位、云渲染等领域,并提供高价值数实融合解决方案。 上海工业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工业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首枢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数聚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而成。中心立足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开展工业大数据智能技术、机器学习及工业应用技术、机器人与智能系统技术、工业图像识别与智能检测技术等使能技术和应用的研发,打造大数据驱动的工业智能生态服务体系,构建面向航天、纺织新材料等重点行业的工业智能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与公共服务平台。长三角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究院长三角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由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教授设立的成果转化平台。研究院依托苏州大学、江苏省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协同创新医用机器人研究院、江苏汇博机器人、苏州康多机器人等,研究院着力于围绕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服务与特种机器人、微纳生命科学仪器装备及智能传感与人工智能等4大关键技术方向,建立核心零部件与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工程转化-创新产品商业化”全产业链创新成果转化平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制造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32家):上海启迪漕河泾科技园智慧工厂研究院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IBM(中国)有限公司安士能电器(上海)有限公司伟马快德机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传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内配(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英搏尔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华虹计通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卧龙伺服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金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黑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意先进制造联合实验室中德智能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联想上海研究院上海工业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三角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闻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启迪科技城苏州启迪科技城昆山启迪科技园宁波启迪科技园

12/12
2023

厚积十载 智造致远 | 2023(第十届)高工机器人年会盛大启幕!

来源: 高工机器人

2013年-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从近3.7万台跃升到超30万台,全球市场份额从20%提升至50%以上,我国连续十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国,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以2013年为肇始,中国机器人产业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十年。十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经历了萌动、狂热、洗牌、理性、遇冷、回暖、突围、出海……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期,到翩翩少年初长成,再迈向风华正茂的成年期,从稚嫩到韧性,一颗颗新星正冉冉升起。在此背景下,恰逢高工机器人成立十周年,以此为引,12月11日-13日,以“厚积十载 智造致远”为主题的2023(第十届)高工机器人年会暨十周年庆典在深圳机场凯悦酒店隆重举办,这是一场机器人行业十年的复盘,也是未来机器人十年的预测。大会现场现场超1200+机器人产业链人士对政策展望、资本洪流、产业跃进、跨界角力、模式创新、应用延伸、出海开拓等重大战略决策议题展开探讨。高工机器人董事长张小飞博士大会伊始,高工机器人董事长张小飞博士率先发表致辞。张小飞博士表示,十年的光景,中国机器人行业已经从萌芽期过渡到了成长期。十年里,传统机器人向智能机器人转变,机器人在生产制造、医疗健康、智慧物流、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今年,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机器人行业迎来了“小寒冬”,行业发展变缓不断考验着企业的韧性和应变能力,在这个“小寒冬”中,行业人士更应该坚定信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机器人行业需要坚持长期主义,下个十年的征途,仍然充满机遇和挑战,高工机器人将与各位一起同行。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俞万昌随后,本次大会协办单位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俞万昌发表致辞。俞万昌介绍,近年来,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倾力打造了浙江省唯一一个以“机器人”命名的特色小镇——萧山机器人小镇,聚焦机器人全产业链,围绕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终端应用等领域,集聚了ABB、凯尔达机器人、翼菲机器人、钱江机器人等一批知名企业,力争打造成为全国机器人全产业链高地。目前,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加速汇聚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更将带来无限发展可能和无穷想象空间。配天机器人总经理索利洋大会总冠名企业配天机器人总经理索利洋发表致辞。索利洋表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本土企业的竞争力也在逐步增强,中国机器人行业现状呈现积极发展的趋势。但同时也要警惕的是,中国机器人行业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部分零部件仍依赖进口。其次,公共服务平台、标准、人才等产业体系尚待完善。此外,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影响力相对较弱,推广应用难。最后,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重复建设隐忧显现。如何面对这些挑战,是现如今中国机器人产业人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高工机器人董事长张小飞博士紧接着,高工机器人董事长张小飞博士进行了“厚积十载 智造致远”为主题的主旨演讲。张小飞博士表示,“内需”是国产机器人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增速下滑、锂电和储能去库存、3C延续疲软、金属制品迎来下行周期等都影响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加上融资收紧,也对企业的资金回流造成影响。可以肯定的是,国产替代正在加速,不管是以协作机器人为代表的异军突起还是核心零部件的突破,都在表明国产化率正在快速提升。开幕式专场:非凡十年 磅礴力量埃斯顿总经理吴侃在【埃斯顿冠名】的“开幕式专场:非凡十年 磅礴力量” 上,埃斯顿总经理吴侃发表了“回顾非凡十年,彰显磅礴力量”的主题演讲。吴侃回顾并总结:从2010年到2023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每3年跃升一个台阶。如今达到30万台/年的需求量,可以发现,国产机器人在中国机器人产业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产率占比达到45%。机器人产业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机器人产业将是以卓越技术和品质,健康的产业生态链体系,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向上发展。埃斯顿从2011年进入机器人赛道,已形成三大产品线:工业机器人产品、运动控制产品、数字化产品,基于三大产品线,埃斯顿形成了完善的机器人+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可以赋能千行百业。在机器人高速发展的大潮中,埃斯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持续多年位列国产机器人出货量首位。配天机器人总经理索利洋配天机器人总经理索利洋发表了“笃行而热忱,求索而坚定”的主题演讲。索利洋表示,人工智能正在突破传统技术,通过AI技术,令机器人的任务能力从专机专用扩展到单机多任务并行,并在极低的制造、部署、运营成本下,将其大规模部署于在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环境,是机器人行业未来10年发展的重要趋势。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发表了“让时间见证预判”的主题演讲。吴丰礼表示,短期做集成、中期看产品,长期看零部件,可持续发展要看生态。机器人产业能不能做大做强,做出竞争力,与自身生态圈下的供应链息息相关,未来的中国机器人竞争不是某个企业或者某个行业的竞争,而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供应链的竞争。成立十六年来,拓斯达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发展发展路径:坚持多元+聚焦主业的业务布局,通过底层技术+核心装备,打造以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硬件平台。吴丰礼认为,好的创业者,要把自己训练成长跑选手,放眼未来十年,生态圈做大、核心优势做强、组织规模做轻显得尤为重要。遨博智能总裁李刚遨博智能总裁李刚发表了“协作机器人发展展望”的主题演讲。李刚表示,随着机器视觉技术与协作机器人本体的深度融合,以及力控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将见证协作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大转变,它不仅提高了机器人的操作精度和灵活性,还大幅扩展了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潜力。工业、大健康、新零售、新能源服务者领域将成为未来协作机器人行业的增长引擎。与此同时,在李刚看来,国产机器人与外资品牌的最大差距还是在于软件,这需要国产机器人长期投入。遨博智能一直在坚持软件长期主义的投入,今年推出了ARCS-遨博机器人控制系统软件和ARAL-遨博机器人算法库。目前,遨博智能在软件算法方面已经建立起强而有力的竞争力。富士康科技集团自动化技术中心协理王树华博士富士康科技集团自动化技术中心协理王树华博士发表了“迎接机器人革命的新时代——富士康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战略”的主题演讲。王树华博士表示,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三大路线是集成化与系统化、群体化、智能化;机器人本体的三大构造变化是人形化、仿生化、机构变形;机器人控制与执行机构的三大技术要求是机械智能、可移动复合机器人、机器人群集协同作业;对于机器人性能的三大要求则是高速、高精度化、精确控制、协作、柔性力控、平台化、编程与示教操作简易化。未来引入注目的三大应用情景将是农业与建筑业、手术与护理、设施的安全维护。北航机器人所名誉所长王田苗教授北航机器人所名誉所长王田苗教授发表了“硬科技时代与具身智能的思考”的主题演讲。王田苗教授表示,未来十年,在全球智能制造竞争格局当中,中国企业在新能源与汽车、航天工业、电商物流、轨道交通、机器人自动化、边缘AI、中端医疗器械等产业将逐步发展成为领先第一梯队。具身智能向机器人提出了两个新的机会和功能:一是,希望基于AI多模态大模型,嵌入“人机交互”,让机器人按照人的意图,通过机器学习或大模型将目标分解系列化子目标或思维链,完成相应的任务;二是,强调感知垂直模型,能够在非结构化的情况下实时在线学习、识辨或修正补偿时变环境,让机器适应更多场景完成作业的能力。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教授发表了“学科交叉促进机器人智能化创新发展”的主题演讲。孙立宁教授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3D等多学科融合是重要的特征,比如新一代生物、信息、制造技术快速向医疗器械领域汇聚,机器人+微纳+3D信息+人工智能交叉融合改变医疗健康模式,智能、个性、精准、网络化,形成巨大的产业。萧山机器人小镇党委书记俞爱华下午,萧山机器人小镇党委书记俞爱华就“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小镇推介”主题进行了演讲。俞爱华介绍,萧山机器人小镇作为浙江省唯一一家以“机器人”命名的特色小镇,重点发展机器人全产业链,包括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及应用。通过5年的努力,在3.5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培育了上市企业6家,规上企业7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2家。小镇诚挚邀请大家到小镇多走一走、多转一转、多看一看,成为“小镇合伙人”,共赴星辰大海,成为彼此成就的“命运共同体”。萧山机器人小镇将竭力为企业营创最优质、最高效、最便捷的营商环境,提供最安心、最顺心、最舒心的服务保障,成为企业发展的“金牌服务员”。感知智能专场:感知世界 智创未来华成工控销售总监冷慧鹏在【华成工控冠名】的“感知智能专场:感知世界 智创未来”上华成工控销售总监冷慧鹏发表了“技术创新立差异,传递价值求共生”的主题演讲。华成工控销售总监冷慧鹏表示,2023年大环境不及预期,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内卷加重,终端客户更愿意买低价版。在此趋势下,华成工控始终把“客户用得起,用的好”作为战略方针,实施差异化战略:一是分步式发布技术成果;二是加强技术创新,给客户带来差异化。机器人控制系统作为华成工控持续发展的主力产品,经过近8年的打磨,从2015年脉冲型技术开发,到2018年总线型驱控一体,再到2022年多芯直连的驱控型一体,一路创新升级。目前,华成工控面对机器人行业可以提供3公斤到500公斤全系列的驱控一体,还开发了不同行业的工艺包,操作简单,容易上手,性价比极高。梅卡曼德创始人、CEO邵天兰梅卡曼德创始人、CEO邵天兰发表了“智能机器人助力集成商迸发新力量”的主题演讲。邵天兰表示,工业3D视觉市场快速发展,由于产品迭代研发投入大,且优质客户和资本向头部聚集,马太效应显现,行业已经明显形成多个梯队。未来两年内出货量不足、不能进入良性循环的小供应商将退出市场。梅卡曼德坚持以强大产品与服务能力,助力集成商伙伴提升竞争力、实现业务增长。根据高工研究院数据,梅卡曼德目前已经在中国3D视觉引导工业机器人领域连续三年市场占有率第一,优势十分明显。大族机器人CEO王光能大族机器人CEO王光能发表了“聚势同行,智能协作机器人大有可为”的主题演讲。王光能判断,就协作机器人本身而言,不具备智能功能的协作机器人只能称作轻量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必须集成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功能,降低客户的使用难度,才能有机会大规模地推广到市场。在“机器人+”的政策支持下,协作机器人应用行业、场景越来越广泛。在工业领域,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已经涉及汽车制造、新能源、3C电子、科研教育、机加工、五金卫浴、食品包装等领域;在商业场景,协作机器人还可以应用在家庭、医疗、养老、零售等领域。大族机器人深耕协作机器人领域多年,除减速器外,已经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实现自主可控,拥有成熟的、系列化的协作机器人产品体系,负载能力覆盖3KG - 30KG,能够极大满足客户对柔性自动化的需求,极大地实现降本增效目标。阿童木机器人CMO施凤财阿童木机器人CMO施凤财发表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挑战与出路”的主题演讲。施凤财表示,在国产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历史悠久且强大的外资品牌、研发高投入筑起的技术壁垒、完善的渠道和广泛的客户积累三座“大山”。在此背景下,国产机器人要借助国家政策和资本的力量,坚持正向研发,提升产品力,追赶差距。同时,还要坚守服务致胜,扩充品类,逐步追赶。阿童木机器人自成立以来,已经研发出60余款高速并联机器人、7款高速SCARA机器人,覆盖食品饮料、制药、日化、3C、汽车及零部件、PCB、新能源等细分行业,帮助客户实现产线少人化、自动化升级与降本增效。目前,阿童木机器人已经实现累计出货量6000+。大熊星座CTO葛景国大熊星座CTO葛景国发表了“焊接装备智能化的核心-过程工艺自主决策”的主题演讲。葛景国介绍,全球焊接劳动力严重短缺,相关数据调研显示,全球焊工总缺口大概有200万人,其中强工艺场景下的高级焊工是主要缺口所在。在智能化转型的趋势下,焊接装备智能化决策势在必行。葛景国判断,从工艺段来看,前端原材料、工件、工况端优化,成本高昂,不可实现,后段装备智能化将成为主要优化方向。基于此,大熊星座推出过程决策核心产品-UMATIC智能焊接决策平台,基于材料的工艺数据库和行业场景的匹配模型,帮助客户实现传统自动化向智能化的升级。标杆应用专场:数智十年 向新而行勃肯特市场总监傅俭在【勃肯特冠名】的“标杆应用专场:数智十年 向新而行”上,勃肯特市场总监傅俭发表“并联机器人,大有所为”的主题演讲。傅俭表示,在政策和经济的支持下,传统制造业正在加快智能转型。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在役数量突破1500000台,中国连续十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与此同时,国产替代加速,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提升至45%。勃肯特一直致力于用创新高效解决方案助力智能制造,在产品方面,已经推出全系列产品矩阵,为行业供多行业柔性、个性化应用场景。截止2023年8月,通过对研发的大力投入,目前勃肯特已累积机器人相关专利达100余项。格创东智新能源事业群总经理李楠博士格创东智新能源事业群总经理李楠博士发表“AIoT创新技术赋能未来制造业数智升级”的主题演讲。李楠博士表示,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一个持续过程:过去10年是数字化升级时代,未来10~20年将进入智能化升级时代,企业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在此趋势下,AIOT驱动的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势在必行。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转型:一是利用好数字孪生仿真与规划验证;二是以数字化供应链控制台,实现柔性协同制造;三是场景智能决策+自动化控制,实现少人化、无人化生产;四是做好AI区块链赋能双碳运营。格创东智是TCL战略孵化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凝聚了TCL 40多年工业上的积累,其AIoT技术可以协助企业搭建数字化工厂。翌视科技联合创始人& CTO王玉国翌视科技联合创始人& CTO王玉国发表“3D视觉为高精度检测保驾护航”的主题演讲。王玉国认为,线激光3D相机是工业视觉的主流方向之一。线激光的成像原理决定其拥有很大的景深,结合工业成熟的直线导轨和光栅尺编码器技术可以在工业场景运用广泛,从而实现更高的精度、更大的测量范围。翌视科技一直致力于做线激光3D相机,推出的LVM系列的3D线激光传感器,已经覆盖了低速到高速整个视野的范围,已经应用在3C、锂电、光伏、汽车制造等多个行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电子行业大客户总监王森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电子行业大客户总监王森发表“数碳双驱下的新鉴识”的主题演讲。王森表示,在当前的国内外政策背景下,低碳化已成为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实现双碳战略,数字化手段的综合运用变得至关重要。通过数字化技术,企业可以准确计算和监测碳足迹,实时了解碳排放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以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碳减排措施。企业可以从四个方向进行规划:一是计算真实可信碳足迹;二是设定科学碳中和目标;三是持续优化与改进;四是实施碳减排、碳抵消举措。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通过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将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无缝连接,并借助全面的“数字孪生”实现持续的循环优化。同时,西门子数字化工业利用无限数据,赋能无限契机,助力快速确信的决策,为工业企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加速度。飞书制造及汽车行业群总经理王占林飞书制造及汽车行业群总经理王占林发表“协同赋能 组织提效”的主题演讲。王占林表示,加速制造企业出海破局的本质是,企业业务自身的特点意味着需要推动实现“公司本身的全球化”,因此企业的发展目标、语言、文化、绩效等都需要实现同频。基于该认知,飞书打造了一套以能定级、以级定薪、以绩定奖的全球统一的薪酬绩效体系,可以真正做到全球的员工无障碍地流通,也帮助企业员工打造了全球化的视野,从而提升企业整个的全球化的竞争能力。红狮宝盛研发主管吴式胜红狮宝盛研发主管吴式胜发表“航空金属部件智造升级”的主题演讲。吴式胜介绍,红狮宝盛是一家专注于航空制造领域的科技型企业,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一站式的服务,产品品种累计多达三万余种,具备各类精密零部件月生产40万件以上的生产能力,产品主要用在飞机航电零部件、发动机零部件、航空结构件、航空内饰件等。在精密工艺能力方面,红狮宝盛已经在钣金制造、机械加工、金属热处理、金属表面处理、部件装配与测试、实验室检测等方面具备高超的技艺。圆桌对话:从感知到决策,智能工厂的进化在下午以“从感知到决策,智能工厂的进化”为主题的圆桌对话中,大族机器人CEO王光能、天机董事长陈曦、配天机器人总经理索利洋、梅卡曼德创始人、CEO邵天兰、坤维科技创始合伙人&CTO袁明论、格创东智新能源事业群总经理李楠博士等嘉宾就“智能机器人与智能工厂的卡点和突破点在哪?”、“各细分场景对智能化的需求与要求”等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至此,2023(第十届)高工机器人年会暨十周年庆典第一天议程到此结束。随后举办的是【梅卡曼德&远荣智能联合冠名】的高工机器人十周年庆典,届时将会颁发卓越合作伙伴、战略合作伙伴、十年行业影响力人物奖、天工奖(表彰工匠技术人)、鲲鹏奖(表彰卓越领导人)、鸿鹄奖(表彰行业先行者)、星火奖(表彰青年创新者)等多个奖项,详情请看今天高工机器人公众号推送的头条。12月12日-12月13日,2023(第十届)高工机器人年会暨十周年庆典还将进行“【中科新松冠名】本体跃进专场:精耕细作 激流勇进”、“【智同科技冠名】关键技术专场:中国制造 自立自强”、“【斯微特传动冠名】创新实践专场:创新原力 未来引力”、“【银牛微电子冠名】‘机器人+’专场:示范引领 百花齐放”、“【拓斯达冠名】闭幕式专场一:十年刻度 中国力度”、“【新时达冠名】闭幕式专场二:下个十年 再启新程”等六大专场精彩演讲,以及备受关注的2023(第十届)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敬请期待!

11/29
2023

第十六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暨前沿技术大讲堂2023十一月北京先进传感器专题会圆满举行

来源: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11月27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清华大学、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同主办,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承办的“第十六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暨前沿技术大讲堂2023十一月北京先进传感器专题会”(简称“前沿技术大讲堂”)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简称“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微纳领域的百余名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企业代表、高校师生,通过线下及网络直播的方式共聚一堂,共话先进传感器原始创新。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理事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机电学院院长孙立宁教授致欢迎辞。孙立宁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以前沿技术大讲堂为契机,共同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科学内涵与高效路径,加快推动优秀原创性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徐红星教授通过线上致开幕词。他表示先进传感器是现代科技的重要基石,不断推动电子信息、工业自动化、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发展,希望此次前沿技术大讲堂能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充分交流和分享行业最新前沿科学与技术,汇集众智,推动技术创新,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心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夏善红介绍了前沿技术大讲堂的设立背景和组织形式,活动秉持“因创新而无限、因共享而永恒”理念,聚焦前沿技术创新和高精尖产业发展,汇聚创新思想,明晰创新方向,凝聚创新共识,弘扬创新精神,为提升科技创新增长引擎能力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方向指引。中心主任王茤祥作“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组织模式与实践”主旨报告,重点讲解了组织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工作范式以及取得的部分代表性成果,希望与各位专家学者加强合作,共同培育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本次前沿技术大讲堂聚焦微米纳米技术发展前沿,从多元视角共同探讨先进传感器的机遇与挑战。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刘云圻院士作了“二维材料的可控装备及其在高性能传感器中的应用”报告。苏州大学孙立宁教授作了“MEMS助力智能装备创新发展”报告,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欧阳劲松教授作了“新时代传感器行业高质量发展思考与建议”报告,中北大学张文栋教授作了“微纳声学传感与系统研究进展”报告,扬州大学丁建宁教授作了“太阳能电池技术发展现状与空间应用”报告,清华大学黄翊东教授作了“微纳光电子芯片的研究及产业化”报告,汉威科技集团传感器研究院副院长刘建钢高工做了“MEMS传感器在家电领域新应用”报告,电子科技大学王成教授作了“基于旋转谱线稳频的芯片级分子时钟”报告,苏州大学陈立国教授作了“基于可穿戴液滴微流控的汗液检测传感器研究进展及应用”报告,充分展示专家学者在微米纳米技术领域的深耕成果。期间与会专家开展“先进传感器专题研讨”,围绕产业转化现状、存在难点、行业前瞻、技术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探索破解先进传感器领域难题,梳理共性技术类别和路线,及早发掘布局行业新赛道,抢占科技创新战略高地。中心常务副主任郝一龙结合讨论内容和专家报告做总结,他表示此次前沿技术大讲堂聚焦行业痛点难点,促进前沿技术交流研讨,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共商未来战略布局,希望各位专家学者持续发挥术业专长,凝聚创新合力,为先进传感器行业创新加速提出布局意见,共同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本次前沿技术大讲堂水平极高、内容丰富,各位专家的报告十分精彩,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思想,参会专家、师生及企业反响热烈。

11/28
2023

专家汇聚 智库引领 加强工业智能创新与产业化,提升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供给能力

来源:山东省自动化学会

11月24日,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智库论坛暨工业智能国际交流会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长清校区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孙立宁教授,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张厚祥教授,发展中国家工程技术科学院(AETDEW)院士、马立新研究员等11位报告嘉宾,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院长)段培永,山东省科协副主席(挂职)舒明雷,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杜广选,山东理工大学校长李玉霞,山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李贻斌,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名誉理事长贾磊,山东省社会组织总会党委书记周天增,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器人产业首席战略专家曲道奎研究员,来自山东省工业智能领域的高校、科研、产业界专家代表共约400人参加了线下和线上会议。论坛会场(一)出席论坛的主要领导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院长)段培永致欢迎辞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理工大学校长李玉霞致辞活动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大众报业集团、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主办,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山东省社会组织总会、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承办,并得到了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的指导,得到了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学技术协会、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欧德神思软件系统(北京)有限公司、山东国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大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金诺国际会展有限公司、百科创荣(山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论坛主题“工业智能创新与产业供给能力提升”。旨在顺应智能时代下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工业设计、生产、服务过程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强国战略下的工业智能的自主创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供给能力。论坛会场(二)山东省自动化学会监事长王起功主持论坛开幕式论坛报告密切围绕作为工业智能核心的工业软件与平台系统、装备智能化、智能制造应用三个维度,从技术趋势、创新热点、产业发展分析等多个层面展开。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教授的报告,分析了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以及工业企业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工业智能系统的内涵和实现工业智能系统面临的挑战难题,通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复杂工业过程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工业智能系统的应用案例,表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解决工业智能系统的挑战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最后提出了工业智能系统的研发思路与方法。柴天佑院士的主旨报告全面阐述了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工业智能系统微纳器件与系统及微纳机器人专家、国家杰青、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孙立宁教授,以“微纳感知赋能智能装备创新发展”为题,结合所带领团队围绕微纳机器人前沿研究与技术的近30年研究探索和产业化实践提出,应以强化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集成,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用协同,推进微纳感知与智能装备的创新融合。孙立宁院士做“智能时代 MEMS助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主旨报告学会副理事长、长江学者、山东大学宋锐教授,以智能机器人创新热点与国产化为题,结合其参加的国家十四五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指南研究工作,分析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现状与趋势、产品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的问题。并在论坛的专题采访中,对我省  工业智能发展的基础优势和重点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山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元福研究员,也接受了采访,结合当前制造领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企业应用现状,强调云边端的协同和产学研合作的场景落地。宋锐教授在接受采访中讲到: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工业智能的根本使命张元福董事长在接受采访中强调云边端协同国家智能制造重大工程编写专家组成员、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欧阳劲松所长,以新时期深入推进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为题,对智能制造回归制造过程本质、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等,分享了权威认识,为我省智能制造向深层次推进给出了建设性意见。欧阳劲松所长在出访期间为论坛带来线上报告分享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华中科技大学陈立平教授,以一类工业基础软件创新思考与实践为题,重点分享了作为其团队二十多年技术积累与持续研发而形成的系统设计与仿真验证平台MWorks,该平台国际先进、亚洲唯一、完全自主,可作为matlab替代、解决卡脖子问题。陈立平教授重点分享了设计与仿真验证平台Mworks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挪威科技大学张厚祥教授围绕船舶生命周期服务的数字孪生,进行了分享;澳门科技大学李建庆教授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缺陷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享;CODESYS(欧德神思)控股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马立新院士,从虚拟技术与智能控制的技术角度,和支撑国产化创新的开源生态角度,进行了分享;和利时集团中央研究院副院长黄劲松,海克斯康数字化研发中心主任、数字化质量产品研发总监顾磊,蒂德—华数制造研究中心主任商逸远,分别从和利时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新一代智能化数控系统、以质量构建智能制造生态等角度,分享了各自企业分别在五轴引领、复合升级,自主可控助力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行业数字化转型赋能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和技术服务。张厚祥院士线上分享了数字孪生技术在船舶生命周期服务中的应用李建庆教授线上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键盘产品缺陷检测中的应用马立新院士在国外访问期间线上分享了对虚拟技术与智能控制的研究和技术实践和利时集团中央研究院黄劲松副院长介绍和利时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及自主可控助力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顾磊主任介绍海克斯康以质量构建智能制造生态、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资源和软件协同生态商逸远主任介绍华中数控“五轴引领、复合升级”的新一代智能化数控系统及其对国产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的支撑在论坛活动中,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山东国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大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分别结合近二年的软课题研究、企业专题调研、重大创新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发布了与工业智能密切相关的智库研究成果。山东省自动化学会的部分会员单位以展示方式交流了在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大脑、工业控制软件开发平台、智能制造系统等工业智能细分领域的创新成果和支撑资源。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张国腾研究员分享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发展报告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李刚处长在智库研究发布中指出,山东省工业软件发展应强化产业协同配合实现多元共享山东数字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马亮介绍以“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新模式助推山东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大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荆书典研究员依据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服务实践,提出应充分借助工业互联网内涵提升,推动仪表产业转型升级与会代表在展示现场观看和交流为进一步推进智库研究、技术创新引领的常态化、机制化和协同,论坛期间,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发起山东省科学计算与系统建模仿真发展联盟、山东省自动化学会等34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山东省社会组织总会“十强产业”专家委员会、山东省自动化学会的智库工作平台也进行了揭牌。山东省科学计算与系统建模仿真发展联盟共同发起单位签约省社会组织总会党委书记周天增与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李玉霞共同为“十强”产业专家委员会揭牌省自动化学会名誉理事长贾磊、副理事长李玉霞为学会智库工作平台揭牌依托论坛交流,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将进一步汇集和吸纳专家意见、组织专题研究,立足“补短板、强优势、抢高点”的逻辑,结合山东省的创新与产业禀赋,形成智库建议。

11/27
2023

中国云体系联盟协办2023开源和信息消费大赛总决赛暨产业峰会

来源: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11月19日至21日,2023开源和信息消费大赛决赛及颁奖典礼暨“智生产·慧生活·i消费”产业峰会在湖南省株洲市隆重举行。本届大赛以“提质消费供给,智造美好生活”为主题,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株洲市人民政府、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单位共同举办,旨在探讨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对智能生产、智慧生活的影响,分析在产品即服务、制造即服务等新型生产制造理念驱动下,“i消费”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大赛历时近一年,汇聚了一批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优秀赛果,峰会上同期举行“2023开源和信息消费大赛颁奖仪式”。中国云体系联盟多位领导、顾问和专家出席本次产业峰会,联盟秘书长、清华智能网络计算实验室主任、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沈寓实应邀担任大赛总决赛评委总顾问,出席会议并做重要发言。开源和信息消费大赛峰会现场出席21日颁奖典礼暨峰会的领导和嘉宾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及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及党组书记、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务院参事张纲,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世江,湖南省工信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熊琛,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株洲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陈恢清,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处处长周平,中国云体系联盟秘书长、清华智能网络计算实验室主任、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沈寓实,中国信息化周报社长、北京赛迪出版传媒总经理宋波,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株洲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杨英杰,株洲市政府副市长、市工商联主席杨胜跃,株洲市政府秘书长刘会才,株洲市工信局局长宋长征,走向智能研究院院长赵敏,智联招聘集团联席总裁王戈,华为云生态发展与卓越运营总经理彭坤民等。李毅中部长(右)和沈寓实秘书长出席峰会会议由株洲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陈恢清主持。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首先致欢迎辞,他指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场景,赋予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新机遇,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株洲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充分发挥制造、创新等优势,加快布局5G、工业互联网、北斗等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生态不断完善,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大赛第四次走进株洲,是株洲的又一次难得机遇。株洲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精神,纵深推进“智赋千企”行动,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更好赋能全市高质量发展。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株洲,多提宝贵意见建议,市委、市政府将竭力提供最优环境、最好服务。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致欢迎辞随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世江和湖南省工信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熊琛分别为大会致辞。王世江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举办开源和信息消费大赛是我国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模式创新;以信息消费提质升级为抓手,将进一步推动数实融合,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熊琛总经济师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所趋,下一步,湖南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实施“智赋万企”和算力支撑能力提升行动,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成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产业聚集区和应用先导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世江致辞在主题发言环节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及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及党组书记、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走深向实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只有通过实在的举措和深入的实践,发挥智能化的强劲动力,才能实现工业制造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希望各方能够积极响应,共同努力,推动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向前迈进。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说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首先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规划,有了规划,就有了共同的目标、愿景和遵循;其次要强化发展基础,有相应的硬件支撑和政策支持;再次要加大推进力度,引导更多企业来抢占标准数字化转型的制高点;最后要释放转型效能,培育新制造生态,通过数字标准化的实施和引领产业发展,加速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的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发言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务院参事张纲在后续发言中提到:标准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正在快速渗透到各个领域的各个方面;通过数字化到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未来产业的核心竞争将是知识与技术的迭代,而这一迭代的一项重要表现就是数字驱动的新型标准化。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也表示:目前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中,机器人已经从笼子里作业走向人机共融,出现了工业协作AGV复合机器人、物流搬运协同机器人、回收拆解分拣机器人、视觉识别定位系统、无编程的视觉与对话示教技术、软体抓持执行器、云加工共享中心等较为先进的产品,并且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赋能了工业数智化、智慧农业、智慧生活等场景。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纲发言会上,历时近一年的2023开源和信息消费大赛总决赛结果隆重揭晓。本届大赛分设工业APP和信息消费两个参赛方向,设数实融合推动智能制造、全链条打造绿色工厂、协同创新强化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数字健康服务等十大赛题。赛事共有2538支队伍报名参加,115支队伍入围决赛,经过11月19、20日两天紧张的答辩与评审,60支队伍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瓜分大赛120万元奖金池。获奖项目优先入选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优先入选《全国信息消费优秀项目集》,优先对接市场资源、传播资源。大赛还开设了2023开源和信息消费大赛创新成果展示区,以“智”生产、“慧”生活和“智能+”平台服务与治理三个赛题领域,精选出一批创新成果进行现场展示。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湖南省工信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熊琛,以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世江等领导为大赛获奖作品和单位颁发获奖证书。2023开源和信息消费大赛颁奖仪式21日下午,以“数字新动能,智造新株洲”为主题的专家闭门会如期召开,邀请到多位院士、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出席,为株洲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会上,株洲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陈恢清首先介绍株洲市情,株洲市政府副市长、市工商联主席杨胜跃介绍2022年闭门会议专家意见落实情况。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及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及党组书记、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务院参事张纲,云体系联盟秘书长、清华智能网络计算实验室主任、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沈寓实,走向智能研究院院长赵敏,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车科学家、功率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国友等10余位院士、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建言献策。沈寓实秘书长在发言中特别指出: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将“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促进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赵华林主席在闭门会上做发言2023开源和信息消费大赛的成功举办,是推动我国开源体系建设、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成果,以开源软件创新为引领,有助于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以信息消费提质升级为抓手,进一步推动“数实”融合,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中国云体系联盟作为我国首个以“云-网-端”体系为核心理念的国家级联盟,和中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支持单位,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等要求,聚焦《“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的“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要求,将进一步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在引导企业解决行业应用中的共性难点问题、鼓励企业利用新兴技术创新产品服务、赋能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沈寓实博士(右三)与大赛评委代表合影附:获奖名单

11/22
2023

“科创中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学融合会议在芜湖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打造制造强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实支撑。为务实推动我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芜湖“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相关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在中国科协的统一指导下,2023年11月1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创新部主办,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和芜湖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承办,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智能传感与电气装备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科创中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学融合会议”在安徽芜湖成功举办。来自产学研各界的200余位代表齐聚芜湖现场参会,“科创中国”直播平台、腾讯会议、哔哩哔哩等平台线上同步直播,8000余人次观看了会议直播。我会副秘书长高巍和芜湖市一级巡视员、市科协主席陈怡出席会议并致辞。高巍副秘书长致辞芜湖市一级巡视员、市科协主席陈怡致辞论坛特邀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教授,国际大电网绝缘电缆中国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江苏中电线缆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长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副总经理、南网高级技术专家李端姣,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郭小强教授,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部主任韦统振研究员,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副教授朱秋国,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所副总工程师饶文彬,国网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主任何光华,国网湖南电力有限公司无人机中心副主任杨嘉妮,合肥工业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点负责人、自动系主任都海波教授,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所风电室副主任严帅共11位专家做精彩报告。孙立宁院长科学阐述机器人前沿技术和重点方向吴长顺董事长围绕线缆质量控制的数字化转型交流观点专家聚焦我国机器人、高端电气装备和新型电力系统等热点发展领域,分别以《机器人前沿技术与产教融合创新生态建设》《线缆产品质量控制数字化的表徴》《电力机器人应用实践与思考》《新能源多能互补制氢系统装备智能控制与应用》《智能化电力互联装备关键技术与应用》《人形机器人技术研究进展》《双碳背景下电缆高质量发展》《高压电缆线路智能化运检技术》《输电无人机规模化应用发展及思考》《基于国产自主可控平台的工业机器人智能感知与先进控制》《深远海风电场集群协同优化与控制平台装备关键技术》为题,从多个角度交流研讨机器人、电线电缆、智能电力电子装备、新能源场站等热点领域的关键技术方向,推广先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专家报告环节由我会咨询部主任刘淼和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智能传感与电气装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霍群海主持。会议现场座无虚席自2015年中国科协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以来,我会积极与安徽芜湖政府部门、地方学会等密切合作,推动安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基于“需求牵引、优势互补、责任分担”的原则,开展了一些列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线上+线下”科技服务工作,针对芜湖电线电缆产业、新型电力系统装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产业发展需求,精深助力相关产业创新发展,举办了“电线电缆行业发展高层论坛”“‘阔视野、谋转型’中国(芜湖)电缆产业发展论坛”“长三角智能制造协同创新高峰论坛”等,发起成立了“机器人产业(芜湖)创新助力学会企业联合体”并担任理事长单位,助力“‘互联网+’在线监测生产企业电缆出厂试验认证管理平台”成功落地并在多家企业推广应用。2021年,我会克服疫情困难,针对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我会组建了“科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学会联合科技服务团,牵头举办了“中国(芜湖)‘双碳’能源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来自全国高校院所和重点企业代表聆听报告并拍照学习今年,我会更是以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活动为契机,作为首批参加“入皖行动”的全国学会代表,深入安徽省合肥、芜湖、铜陵、六安等多个城市的20余企业实地考察调研,了解当地产业布局、发展及技术需求情况并开展了多场技术交流和科技咨询活动,从企业创新发展战略、新产品研发制造、生产工艺精益升级、新材料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建言献策,切实发挥了破解地方产业发展难题的“分诊台”作用。我会将进一步发挥专家资源优势和服务能力优势,搭建全国高端智力资源与地方企业的桥梁,推动地方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率、绿色、智能化方向持续迈进,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安徽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多的学会力量。

11/15
2023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八届青年科学家论坛在绍兴市成功举办!

来源: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2023年11月10-12日,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八届青年科学家论坛在绍兴市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绍兴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政府、绍芯实验室、绍兴文理学院联合承办,“科创中国”面向智能制造的物联网IoT产业科技服务团特别支持,来自学术界、产业界、金融界、投资界、新闻界及地方部门领导等200余人线下参会,4.2万余人次线上关注。论坛开幕式由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肖定邦主持,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彭倍,绍兴滨海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祝国金,绍兴文理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陈均土,绍兴文理学院教授、绍芯实验室执行主任王跃林,绍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常务副主任王国飙分别代表主办方、各承办方及绍兴地方致开幕词。论坛具有突出传帮带特色,邀请资深专家、领军人才作论坛主旨报告。主旨报告环节由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乔大勇主持,苏州大学特聘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立宁报告题目为《MEMS赋能智能装备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陶虎报告题目为《脑机接口:让大脑连接未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方基地主任王军波报告题目为《高端MEMS传感器研发与产业化》,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赛迪顾问副总裁李珂报告题目为《新形势下国内外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论坛深度聚焦MEMS产业化这一中心议题,进行主题深度对话及报告。主题对话环节由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彭倍主持,围绕“破局MEMS成果转化瓶颈,打通‘最后一公里’”展开对话,浙江大学胡欢教授、绍兴中芯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监闾新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欧欣、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梅、盛世投资执行董事张海峰参与交流。主题报告环节由浙江大学胡欢教授主持,武汉大学教授孙成亮、北京大学教授王玮、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乔大勇、国防科技大学肖定邦、上海烨映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德辉、绍兴文理学院教授方泽波分别带来《基于压电AlN薄膜材料的BAW射频滤波器研究现状与进展》、《MEMS规模制造的良率分析方法》、《微光学执行器及其产业应用》、《高性能微机电陀螺研究》、《MEMS传感器从实验室样品到量产的创新破局之路》、《绍兴文理学院人才政策宣讲》等主题报告。论坛专题丰富且各具特色,设六个专题论坛、一个青年人才托举沙龙。论坛围绕主题设物理量传感与执行器件、生化量传感器、微米纳米制造技术、MEMS建模设计与集成、新型传感测试技术及应用、微纳机器人与微纳增材制造等六个专题分论坛、近60余位青年才俊作报告分享。同时,论坛期间举办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2023青年人才托举沙龙,为青年被托举人搭建了砥砺学术精神、交流学术思想、碰撞思维观点的平台。论坛科技赋能地方特色产业,为绍兴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功能。论坛期间组织了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参观考察活动,50余位专家集体参观了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展示中心、绍兴中芯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美新半导体(绍兴)有限公司、长电集成电路(绍兴)有限公司、绍芯实验室等,得以近距离了解绍兴集成电路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为未来深入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注入了持续动能。本届圆满落幕,通过多样化形式为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交流与转化的桥梁,为青年科学家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基础和进行示范,拆除阻碍从原理原型样机向量产转化之间形成的“篱笆墙”,促进MEMS和微米纳米技术的产业化。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共7页/67条数据

工作经历

国家万人计划  领军人才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负责人

工作业绩

发表SCI论文260篇,授权发明专利90项,出版专著5部


科研项目

30年来专注于微纳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机器人学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研究

学术任职

教育部“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苏州大学机电学院 院长

获奖信息

何梁何利奖获得者
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
获国家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省部级奖励10项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