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账号
密码
登录
登录
温馨提示
asdjnhadkbnasondoasnlksnm
确定

院士介绍

葛世荣

葛世荣(1963年-),男,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摩擦学与可靠性工程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机械摩擦学和可靠性工程研究,取得了高水平研究成果。先后主持和参加了20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140余篇,并多次被SCI、EI、CSCD等收录130余篇(次),被SCI、CSCD等引用100余篇(次)。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9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并多次应邀出国讲学与合作研究。

  • 活动动态
  • 个人简介
  • 学术成果
03/09
2024

“大国能源与现代文明”探索课程育人新机制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务处

本网讯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史,也是一部能源利用方式不断更新、能源技术不断革新的历史。”3月4日下午,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开设的《大国能源与现代文明》课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葛世荣教授倾力为一年级本科生讲授了课程第一讲“采矿与人类文明进步”专题,启迪同学们深刻认识矿业科学推动经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作用。葛世荣院士从矿业保障人类生活、提升农业文明、推动工业文明、支撑中国富强、赋能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系统介绍了采矿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围绕矿山开采智能化、煤基能源低碳转型、煤基金属保障战略矿产等,以实际案例介绍了智能采矿的前沿进展。最后他以边防战士陈祥榕的英雄事迹鼓励同学们“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大国能源与现代文明课程》将矿大人“不忘初心、开采光明”的报国情怀融入课堂,激励同学们勇担时代使命,努力成长成才,展示了一堂生动的课程思政课。《大国能源与现代文明》课程,聚焦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围绕能源与人类文明发展、国家能源安全、未来能源革命、能源科技创新前沿内容等,融合学校智慧矿山、智慧应急、新能源、碳中和与碳减排、智能制造、生态修复等多学科领域最新成果,让同学们充分了解能源科学及相关学科领域发展前沿,理解未来能源革命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课程将能源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将学生自身发展与国家、行业命运紧紧相连,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和行业使命感,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课程由校长葛世荣院士领衔主讲,邀请院士、杰青、长江学者等知名专家,多学科领域专家共同授课,坚持大师名家领衔、科技前沿引领、学科交叉融合,用顶级的师资铸魂育人、分享经验、传递智慧,让学生与大师对话、与思想同行,为培养科学精神、提升人文素养提供新渠道、赋能新动力。课程还采用全新的授课模式,线下讲授与线上直播同时进行,师生可以同步观看。同学们还可登录学校在线课程中心“路矿云学堂”,自主学习已上线的开放课程,增进知识理解。同时,学校开设“大国能源大讲堂”,特邀能源领域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进一步开拓学术视野。通过课堂与讲堂整合、线上与线下结合、课内与课外融合,把学校学科背景、行业特色、文化渊源融汇贯通,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精英素养、能源特质”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12/13
2023

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世荣:建设智慧矿山,数据智能非常重要

来源:C114通信网

C114讯 12月12日消息(南山)经国务院批准,由科技部和河南省政府共同主办,以“5G变革 共绘未来”为主题的2023世界5G大会于12月6日至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围绕“强基韧链与引领带动”、“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世界5G大会设置了12个平行论坛。在“5G与智慧矿业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发表演讲表示,中国各类矿山约有3万个,从业人员超过540万人,增安、提效、减人、低碳,这是智慧矿山面临的历史任务。以煤矿为例,已建设了1400个智能采煤工作面和智能掘进工作面,部署了1000多台煤矿机器人和300多台无人驾驶矿车。拥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炭产能,占到全国煤炭产能的近60%,这些煤矿的安全性平均提升了50%。可以说,智能矿山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葛世荣认为我国煤矿智能化工作面绝大部分处在初级智能化阶段,或者说高级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常态运行率较低。原因在于,智能化系统在井下使用的可靠性不高,难以连续的常态化运转。要常态化地可靠运转,智能化系统从能用到好用,是业界努力的方向。葛世荣强调,业界除了关注装备智能,还要关注数据智能、算法智能和流程智能。尤其是从数据智能来看,关键是要有预测智能、引导智能,助力生产系统实现自主、可靠、高效的运行。此外,数据要能够传输、挖掘、分析、应用,能够交互,能够智能感知、智能决策。5G对于智慧矿山的价值因而凸显。通过5G技术实现能连尽连,打通IT系统和生产系统,达到“流程5G全覆盖,场景5G全应用,生产要素5G全连接”,实现数据的价值挖掘。葛世荣举例,神东集团建成了覆盖整个集团的5G定制网,包括3个矿区的13个矿井,实现了井下设备基于5G的传输,基于AI的智能控制,实现了现场无人或少人化的安全高效生产。据悉,该集团一天产生100亿条数据,正在探索研究数据开采工具,从“机器开采煤矿”转变为“用数据开采煤矿”。葛世荣强调,数据智能是支撑高级智慧矿山的基石。“人的智慧是靠观察力、记忆力、抽象力、思考力和行动力来支撑的。煤矿要实现智慧矿山,也得有信息采集能力、存储能力、挖掘能力、应用能力和自动控制能力,对应人的智慧五个维度,靠的是数据智能。智慧矿山构建数据+算法+算力数智决策系统,使矿山开采看得透、控得准,从而实现高级智能化。”

09/12
2023

第二讲:《煤矿智能化发展与技术体系》

来源:内蒙古智能矿山学会订阅号

2023年8月24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受邀在包头为内蒙古智能化矿山(一期)专业人员培训班授课,本次授课主题为“煤矿智能化发展与技术体系”。葛世荣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党委副书记,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矿山智能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葛世荣院士指出目前全国智能矿山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95%的矿井处于智能化初级水平,仅有5%的煤矿接近中级智能化水平,智能化常态运行率较低。基于目前的现状,葛世荣院士提出矿山智能化是基于数据驱动实现采矿设备机器人化、生产数据知识化、开采过程透明化、采掘现场无人化、矿山环境低损化,最终建成智能安全高效绿色的矿山系统,而智能矿山的关键技术核心是装备智能、数据智能、算法智能与流程智能。葛世荣院士强调,数据智能是煤矿智能化的经络,智能化是由“数据+算力+算法”构成的决策系统,解决了矿山开采中“看不见”的问题。未来要基于数据做工艺的升级、设备的升级、功能的升级与融合的升级。最后,葛世荣院士表示通过煤矿智能化建设,煤矿作业无人时代不远将来。

02/07
2023

葛世荣院士:煤矿机器人技术新进展及新方向

来源:煤炭学报

创新点(1)提出了新的煤矿机器人技术体系架构,明确了煤矿机器人概念和学科范畴,通过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交叉融合,构建其标准规范体系和平台技术支撑,形成丰富的机器人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2)系统分析了煤矿机器人防爆设计、机构创新、动力驱动、智能传感、定位导航、井下通信等共性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总结了我国目前煤矿机器人研发和典型场景应用成果,提出了煤矿机器人重点攻关突破方向。(3)指出了煤矿机器人发展新方向,重点介绍了煤矿井下环境变胞机器人、机器人化采掘机群、人机环共融机器人、矿井机器人数字孪生管控的创新任务及攻关目标, 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煤矿机器人自主化、智能化水平。煤矿机器人技术新进展及新方向作者:葛世荣1,3 ,胡而已2 ,李允旺1,3单位: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2. 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 3.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创新应用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研究背景长期以来,煤炭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提供了重要基础能源和工业原料。 进入新时期,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是实现煤炭行业转型升级、 推动煤炭生产技术革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满足矿工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特别是煤矿机器人的研发应用为煤矿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核心技术和装备支撑,通过机器人替人,减少煤矿井下一线危险繁重作业岗位的用工数量,对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煤矿以井工开采为主,矿井开采条件复杂、开采强度大、灾害严重,对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的需求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迫切。因此,国内煤矿机器人研发起步早、投入大、覆盖面广,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标准制定、装备研发、工程示范和人才培养均走在了世界前列。特别是自2019年原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以来,煤矿机器人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但总体来看,当前煤矿机器人还面临诸多技术瓶颈亟待攻关,其自主化、智能化水平还相对较低,同时还面临各类不同作业机器人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通过产学研联合创新,加快提升煤矿机器人整体研发和应用水平。摘要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煤矿机器人研发应用推动煤矿智能化迈向高水平,同时智能化的全面建设和发展又给机器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工业应用场景。 本文研究提出了完整的煤矿机器人技术体系框架,精确定义了煤矿机器人的技术底座和产品外沿,广义煤矿机器人包括单体机器人、机器人化装备、机器人集群和无人化系统等。 科学阐明了煤矿机器人研发的共性关键技术支撑,提出了通过与 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交叉融合,大幅提升煤矿机器人的自主化和智能化应用水平,通过建立科学完备的煤矿机器人行业标准规范体系,实现各类机器人的定制化研发和标准化生产。 具体分析了煤矿机器人的防爆设计、机械系统创新、动力驱动、智能传感、定位导航、井下通信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综述了当前我国各类煤矿机器人的研发应用现状。 提出了未来煤矿机器人研发的新方向:研发变胞机器人,通过机构创新,提高井下地形适应能力;推广机器人化采掘系统,提升采矿装备的整体智能化水平和开采作业效率;发展人机环共融机器人,提高煤矿机器人自主化和协作水平;加快全矿井机器人系统数字孪生,提高煤矿机器人常态化运行水平。部分图片图 1  煤矿机器人技术体系框架图 2 正压型防爆箱体原理图 3  煤矿机器人构型设计创新案例图 4  煤矿机器人电池数字孪生监测原理图 5  刮板运输系统堆煤量机器人感知图 6 煤矿机器人巷道环境实时建模图 7 煤矿机器人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 8 5 类 38 种煤矿机器人研发应用情况图 9  悬臂式掘进机机器人化改造方案图 10 新型煤矿掘进机器人图 11 综放工作面智能感知原理图 12  地下平行驾驶系统架构图 13 水仓清理机器人系统作业布置示意图 14  全矿井煤矿巡检机器人系统图 17 四足变胞爬行机器人设计图 18 球体变胞机器人图 19 变胞液压支架结构示意图 20机器人化掘进机群图 21机器人化采煤机群图 22 煤矿智能巡检灭火机器人结构图 23机器人灭火实验图 24煤矿巡检机器人数字孪生控制系统来源:葛世荣,胡而已,李允旺.煤矿机器人技术新进展及新方向[J].煤炭学报,2023,48(1):54-73.

08/05
202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院士一行到访中国煤科

来源:集团科技发展部

8月2日上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院士一行到访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就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合作、人才联合培养、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座谈交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范中启;中国煤科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善亭,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永峰,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建军、熊代余、刘见中等出席会议。葛世荣介绍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他指出,长期以来,中国煤科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双方在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与清洁低碳利用等领域的合作成效显著。希望双方在煤矿智能化、智慧应急、机器人等领域进一步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加强智能化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加快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煤科领导班子对葛世荣一行到访中国煤科表示欢迎,双方就加强前瞻领域科技创新布局,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条件建设,打通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市场化机制提升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共建互利合作发展新格局,引领煤炭行业科技进步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座谈交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煤科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编辑:徐环环

工作业绩

"长期致力于机械摩擦学和可靠性工程研究,取得了高水平研究成果。从事生物摩擦学、摩擦学非线性理论、救灾机器人和矿山机械可靠性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并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研究课题。 他先后提出了零件可靠性设计的拉格朗日乘子法以及摩擦传动的可靠性理论,并广泛应用于矿井提升机事故治理、摩擦传动可靠性分析等重要工程领域,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先后主持和参加了20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140余篇,并多次被SCI、EI、CSCD等收录130余篇(次),被SCI、CSCD等引用100余篇(次)。 葛世荣教授的科研成果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9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并多次应邀出国讲学与合作研究。出版《摩擦学的分形》、《摩擦学导论》、《矿井提升机可靠性技术》、《矿山机械可靠性设计》等著作。"


科研项目

长期致力于机械摩擦学和可靠性工程研究,取得了高水平研究成果

学术任职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校长、党委副书记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摩擦学与可靠性工程研究所 所长

获奖信息

1993.01   中国科技奖励基金会孙越崎青年科技奖
1995.01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二等奖
1995.0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
1996.01   被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授予“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7.01   被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技术专家”称号
1999.01   获得“第二届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以及“江苏省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
2012.01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2.01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20.05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