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账号
密码
登录
登录
温馨提示
asdjnhadkbnasondoasnlksnm
确定

院士介绍

吴开明

吴开明(1966年-),男,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武汉科技大学“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博导,国际钢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二级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曾为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学者、日本宇宙利用推进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高性能钢铁材料的精炼、连铸、相变等研究,是国内海洋钢铁材料、桥梁钢铁材料、纳米结构钢等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之一。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0篇,被EI收录38篇,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

  • 活动动态
  • 个人简介
  • 学术成果
06/17
2025

国际钢铁研究院召开耐蚀钢技术交流会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官网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岳双庆)近日,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籁雅得浩宇翰(武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行赴我校国际钢铁研究院,召开耐蚀钢技术交流会。副校长马腾出席会议,国际钢铁研究院院长吴开明主持会议。马腾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学校秉承“厚德博学,崇实去浮”校训,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我国钢铁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推动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与力量。吴开明介绍国际钢铁研究院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希望通过这次技术交流与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合作共赢,一起为中东等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添砖加瓦。交流会上,中材国际沙特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朱明德介绍了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及沙特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双方围绕技术应用难点、协同创新路径等开展探讨,会后参观了实验室。吴开明表示,此次交流促进了国际钢铁研究院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是推动产学研协同的生动实践,期待后续双方以技术合作为纽带,通过全方位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院、国际交流合作处负责人及相关老师参加会议。

05/10
2025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与技术大学(阿尔马雷克)校长一行来访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 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通讯员:詹紫龙 岳双庆 吴伯洋)2025年5月9日上午,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与技术大学(阿尔马雷克)校长一行来访,讲座开始前,协同中心院长吴开明教授携中心代表特邀乌兹别克斯坦一行人参观了中心实验室。参观结束后,一场聚焦国际学术前沿的盛宴在武汉科技大学青山校区钢铁楼十楼 1014 报告厅隆重举行。协同中心特邀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与技术大学(阿尔马雷克)校长,开展了以 “智能制造、材料科学与国际合作研究展望(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Science, Future Collaborations)”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双方就金和铀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开发展开深度交流探讨。此次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与技术大学(阿尔马雷克)代表团阵容强大,由校长乌马尔罗夫・法赫德贝克・雅库洛维奇(Umarov Farkhodbek Yarkulovich)亲自带队,科研处处长扎伊洛夫・谢尔泽・沙依颇维奇(Zairov Sherzod Sharipovich)、教育技术处处长努弗洛耶夫・加富尔・苏赫诺维奇(Nutfulloev Gafur Subkhonovich)、研究人员伊诺亚陀夫・阿卜杜尔・阿卜杜哈米多维奇(Inoyatov Abdulvokhid Abduhamidovich)以及协调员叶尔买克(Yermek)一同出席。本次讲座由协同中心院长吴开明教授主持,中心师生等重要代表全程参与。讲座中,乌方代表团成员围绕智能制造技术在金和铀开发中的创新应用、材料科学在矿产资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双方在相关领域的合作方向等内容进行了精彩分享。双方就资源高效开发、技术创新合作、人才联合培养等内容展开探讨与交流。此次讲座不仅为双方搭建了学术交流的桥梁,更为未来在科研、教育等多领域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推动了学校对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03/02
2025

吴开明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签约 助力伊犁精品钢生产基地建设

来源:新源县融媒体中心·腾讯号

新源融媒讯:(塔勒德镇通讯员 阿克马热勒 报道)近日,伊犁州精品钢生产基地吴开明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签约仪式在伊犁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举办。新源县委常委叶尔哈那提•帕特合别克及县委组织部、科技局、科学技术协会、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与会人员首先进行了现场观摩。对伊犁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流程以及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情况做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现场观摩,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伊犁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方面的坚实步伐,为后续的技术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随后吴开明院士围绕钢铁生产技术展开深入交流。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分享了钢铁技术理念与发展趋势,为新疆伊犁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提升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新疆伊犁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部长 赵晓军:“伊犁钢铁以用户为中心加强科技赋能,研发高附加值产品,依托院士的国际视野与前沿技术,伊犁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必将攻克生产中的难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精品钢生产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随后,签约双方进行正式签约,并达成了框架协议。伊犁州“精品钢生产基地”吴开明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是新疆伊犁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伊犁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将以此为契机,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为伊犁州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时该创新中心的成立也将为新源县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为新源县乃至更广泛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县委、县政府将全力以赴,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监制:李列红审核:肖伊红责编:曲书辉编辑:王彦丽

10/21
2024

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团队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银奖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新闻网

原文标题:【理学院】团队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银奖武科大网讯 近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上海交通大学落下帷幕。我院“海洋钢骨”团队荣获全国银奖,这是我院在该赛事上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同时也是我校首次在“产业命题”赛道夺得全国银奖。我院院长丁义明表示,我院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通过活动引导、社团建设、竞赛参与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他还指出,我院专门成立竞赛小组,并多次组织专题培训会,对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进行辅导,还提供了专用场地进行模拟路演和答辩。“海洋钢骨”项目团队由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吴开明担任首席指导教师,团队成员包括来自多学科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共同组成,我院党委书记王文涛亲自带队赴上海参加比赛。团队立足于企业要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在钢板生产的多个环节实现技术革新,研发出了耐腐蚀、高性能的锆钛镁复合脱氧钢板,为企业海工钢产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路径。王文涛希望“海洋钢骨”团队以本次创新大赛为契机,继续深化与企业在产学研转化、新产品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力争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新质生产力时代海洋强国战略的钢筋铁骨。(理学院)

02/01
2024

学校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兆瓦级海上新型风力发电实现机理及关键技术”项目推进会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

武科大网讯(记者陈孖川) 1月30日,学校在青山校区钢铁楼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兆瓦级海上新型风力发电实现机理及关键技术”项目推进会。我校副校长吕勇、马腾,湖南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守道,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洋能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海峰、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顾问陈小海、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曲荣海、武汉理工大学教授王继辉、中车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超义等项目跟踪专家组成员,项目负责人、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开明以及各子课题负责人、项目组成员30余人参加会议。吴开明主持。马腾致辞,欢迎各位专家、领导的到来,感谢大家对武汉科技大学的支持与帮助,并简要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马腾表示,大规模发展风电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支撑。我国风电发展趋势迅猛,随着风电的大规模开发,机群全周期服役质量评估与调控已成为风电行业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本项目面向风力发电和计量检测的科技前沿,面向“双碳”国家战略和绿色可再生能源主战场,可为加强风电领域基础设施体系的国际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系统化作出重要贡献。希望各位专家以及项目组成员,多提宝贵意见,共同推进项目的顺利进行。吴开明作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汇报。与会专家在认真听取汇报后作指导,并交流研讨。吴开明、山东中能华源海上风电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徐新华、湖南大学罗德荣教授、华北电力大学林忠伟教授、哈电风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阳雪兵分别就自己所负责的课题作专题汇报。会议还讨论了迎接中期检查工作安排以及其他事项。发布者:陈孖川

05/08
2023

全国工商联“百名院士进民企”暨“院士专家科技服务站”授牌仪式在安泰集团举行

来源:今日头条

5月6日上午,全国工商联“百名院士进民企”暨“院士专家科技服务站”授牌仪式在安泰集团举行。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吴开明院士团队将与安泰集团在冶金科研创新方面展开合作,帮助安泰集团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副主任张一卫,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办公室主任、科技服务处处长王书柏,省工商联副主席李剑英及我市市委书记任光耀,市委副书记、介休开发区负责人齐宏亮,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霍哲慧,安泰控股集团总裁李猛出席授牌仪式。任光耀在致辞中指出,安泰集团“院士专家科技服务站”正式授牌成立,标志着安泰集团在推进产学研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蹚出了新路子,也标志着我市重大项目开发、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增添了新动力,必将成为“市校共建、产学共赢”的合作典范。希望安泰集团珍惜这一宝贵机遇,借梯登高、借智兴企,全力支持配合院士专家科技服务站的工作,加大特钢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坚定不移走技术强企之路,引领全市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恳请各位专家领导积极发挥所长、加强帮助指导,多为介休发展和安泰发展出点子、献计策,真正把院士专家服务站建成校企合作的“领跑者”、技术创新的“试验田”、产学研一体的“孵化器”。市委、市政府将高度关注和全力支持院士专家科技服务站工作,积极帮助各位院士专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困难问题,也将坚定不移支持推动我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各类人才和企业发展创造更加高效、宽松、便利的良好环境。张一卫指出,安泰集团历来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举办此次活动,就是为了请国际顶尖科技专家为安泰未来的发展进行一对一的把脉问诊,在产业规划、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安泰提供专业的指导,帮助安泰在转型升级中谋得先机,创新发展,再创一流。全国工商联将以此次授牌仪式为开端,进一步在资源对接、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地提供支持,做好对接,为企业开展有力有效的服务。相信在吴开明院士团队的鼎力支持下,安泰集团一定能成为新时代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李剑英希望安泰集团抓住此次机遇,抢占新的赛道,取得新的辉煌,希望此次科学家与企业家的携手,能喜结硕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吴开明表示,安泰集团一直以来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外行业标杆企业。今后将充分发挥院士团队在企业科技创新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吴开明院士是武汉科技大学“耐火材料与冶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带头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入选者、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长期从事高性能钢铁材料的精炼、连铸、相变等研究,是国内海洋钢铁材料、桥梁钢铁材料、纳米结构钢等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中国海洋工程和铁路桥梁建设等领域,天兴洲长江大桥、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港珠澳大桥等都应用了其团队的研究成果。此次吴开明院士团队在安泰集团成功落户,将有效激活安泰集团的研发资源,充分发挥研究优势,帮助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团队、积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制约、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03/20
2023

百年东大传旗手校旗传递活动湖北站圆满举行

来源:东北大学湖北省校友会

百年东大传旗手校旗传递活动湖北站暨东北大学院士专家武钢行圆满完成2023年3月12日,恰逢植树节,荆楚大地,春意盎然。白山黑水铸就百年东大,华夏神州赓续世纪风华。距离东北大学百年校庆庆典倒计时188天之际,东北大学湖北省校友会在英雄的城市——武汉,举办了百年东大传旗手校旗传递(湖北站)活动。东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辉,校友总会秘书长李鹤专程出席,来自湖北各地的近百名校友代表参加了活动,共庆母校华诞,共叙同校情谊,传递东大旗帜,传承东大精神。1987级钢铁冶金系校友宋泽啟副总经理、武汉科技大学校长倪红卫等领导和嘉宾分别致辞,感恩母校教诲,祝福东大再创辉煌。东北大学王辉副校长在讲话中对湖北校友会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对湖北校友致以亲切问候,强调东北大学永远是广大校友的家,欢迎校友们多回家看看。湖北校友会会长李运城发言感谢母校的培养,感谢各位校友的鼎力支持,希望各位校友团结协作,为母校百年华诞贡献自己的力量。原计划出席百年东大校旗传递活动的东北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教授,因临时赴京参加重要会议未能出席,但丁院士特地发来贺词,表达了对活动的热烈祝贺和对东北大学百年校庆的美好祝福。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均为东北大学历届校友:东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辉 教授;武汉科技大学 校长:倪红卫 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武汉科技大学国际钢铁研究院院长:吴开明 教授;1987级钢铁冶金系校友:宋泽啟 副总经理;东北大学对外联络与合作处处长、校友总会秘书长:李鹤 处长;全国工商联执委、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科峰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俊峰 董事长;东软集团华中大区总经理:崔滔 总经理;原武钢股份公司顾问、原炼钢总厂厂长:李凤喜 老领导;东北大学湖北省校友会会长、武汉山力板带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运城董事长;东北大学湖北省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邓世军学长;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戴方钦教授;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李光强教授;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王 黎教授;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蔡元奇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罗光前教授;武汉景弘环保科技股份事业部总经理:姜陆军总经理;湖北省武汉市歌舞剧院歌唱演员:杨承华副秘书长。以及近百位在鄂工作或求学的各个年龄段的东大校友踊跃参与。随后,校友们参观了武钢1号高炉工业遗址。武钢一号高炉于1957年7月1日动工修建,1958年9月13日产出第一炉铁水,2019年10月14日永久退出生产。自投产到退役,武钢一号高炉累计生产生铁5426.16万吨,被亲切地称为“光荣炉”,见证了钢铁强国的从无到有、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艰苦奋历程。东北大学对冶金钢铁行业有着深厚历史渊缘,输送了成千上万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做出巨大贡献。校旗传递首站在武钢厂区开展,校友们从具有历史意义的武钢1号高炉前出发,高举校旗、湖北校友会旗及100周年校庆旗,沿着武钢厂区奋勇前行,传承东大与武钢情谊,感悟东大学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进历程。王瑞校友有诗赞曰:一百年前,东北大学创建。无数湖北学子,跨越千里,走入白山黑水。又从白山黑水间出发,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浪潮,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不朽功勋。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在长江之畔,在湖北,在武汉,就在我们身后,就在我们脚下站立的地方,东大学子与工人兄弟们一起,挥汗如雨,克服重重困难,炼出了新中国第一炉铁水,实现了“钢铁要过江”的豪言壮语,开启了我国钢铁产业崭新的航程!恰似无数东大人,投身火热建设大潮,担当起产业报国重任,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贡献突出力量,奏响了艰难创业中的激昂乐章!大家摆出NEU、100等造型,通过无人机拍摄,表达了对母校建校100周年的祝福。百年东大校旗传递的第二站来到了长江之畔,湖北校友们在长江旁通过“漂流瓶”的方式向全球校友发出了祝福,同时也是在江潮滚滚中,回忆东大学子在1998年抗洪、2003年抗击非典、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等期间敢为人先、冲锋在前的英勇事迹,传承、弘扬东大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东北大学的一百年,是由一代代东大人秉承“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薪火相传,铸就而成,是一代又一代东大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激流勇进、奋勇向前而留下的浓墨重彩!有诗赞曰:改革开放,掀起了滚滚春潮,时代的激流中,伫立着,东大湖北学子们宏伟的身影。1998年的洪水,咆哮着经过我们身后的武汉关,2020年的新冠疫情,突袭我们江城武汉。惊涛骇浪中,东大学子们,始终冲在最前沿,抗洪抢险突击队有我,与英雄的人民一道,抗疫志愿者当仁不让,奋勇向前,奔腾向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挺起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彰显了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市的气慨!在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的桥头堡长江边湖北校友会全体校友将事先写好祝福的话语的漂流瓶,通过万里长江漂洋过海传递我们对母校、对全球所有东大校友良好的祝福。百年东大校旗传递的第三站来到了历史悠久、名扬海外的黄鹤楼,王辉副校长、李鹤秘书长、李运城会长等校领导与校友们,共同合唱“撸起袖子加油干”,号召广大校友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在新时代作出东大校友的新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贡献东大力量。东北大学优秀毕业生齐静波、曲燕萍现场朗诵:滚滚长江东逝水,屹立百年的黄鹤楼,见证了东大学子的百年奋斗,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见证了中华民族历经艰辛开启的崭新时代。奋斗百年路,一百年,一路风雨兼程的跋涉;一百年,一首催人奋进的诗篇;一百年,一幅震撼人心的画卷;一百年,一段继往开来的历史。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东大,正是风华正茂,恰是同学少年!启航新征程,我们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不断贡献东大力量!杨承华校友从黄鹤楼内演唱:“撸起袖子加油干!”歌曲,慢慢走出来,与全体校友齐声合唱,东北大学三面校旗在黄鹤楼下迎风招展,活动到达高潮!校友们合影并录制祝福视频,为母校百年华诞献上祝福。大家纷纷在百年校庆签名纪念册上署名并写下自己对母校祝福。在校友们的共同努力下,校旗传递湖北站活动圆满成功。在老中青几代校友们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七秩高龄的邓世军学长,不辞辛苦,历时半年精心筹备,百年东大校旗传递湖北站活动终于圆满成功举行。我们毕业于东北大学的校友们将于今年迎来母校建校一百周年隆重庆典,我们要秉持“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贯彻学习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再铸东北大学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作经历

日本宇宙利用推进中心  研究员

工作业绩

是国内海洋钢铁材料、桥梁钢铁材料、纳米结构钢等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之一。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0篇,被EI收录38篇,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 "长期从事高性能钢铁材料的精炼、连铸、相变等研究,是国内海洋钢铁材料、桥梁钢铁材料、纳米结构钢等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中国海洋工程和铁路桥梁建设等领域,天兴洲长江大桥、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港珠澳大桥等都应用了其团队的研究成果。 从事钢中的第二相与组织控制、材料的表面与界面、功能材料(电工钢)、钢的冶炼与二次精炼、钢的连铸与铸坯质量控制等研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3项。围绕高强度钢的物理冶金原理,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0篇,被EI收录38篇,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 "吴开明教授及其团队通过对海洋工程与油气勘探用承荷探测电缆超高强韧铠装钢丝化学成分和组织性能设计、纯净化精炼和热处理工艺等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攻克了承荷探测电缆因大长度和深井高温高压环境带来的拉伸强度不足以及超长信号线及外铠结构失稳等技术难题,产品性能指标达到或部分优于美国同类产品水平(世界最高水平)。凭借此杰出的工作业绩,吴开明教授入选2015年度江苏省“双创计划”领军人才、2015年度扬州“绿扬金凤”领军人才。令人高兴的是,由吴开明教授领衔研发,具有华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超深井超宽频重载承荷探测电缆,获得江苏省2017年度成果转化资金。 吴开明教授及其团队正在研发新型的海洋工程与油气勘探用承荷探测电缆超高强韧微合金化铠装钢丝,共同推动武汉科技大学与江苏华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在海洋工程与油气勘探用承荷探测电缆超高强韧铠装钢丝方面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


科研项目

长期从事高性能钢铁材料的精炼、连铸、相变等研究

学术任职

剑桥大学 高级研究学者
武汉科技大学 “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博导
国际钢铁研究院 副院长,二级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获奖信息

2015.01   江苏省“双创计划”领军人才
2015.01   扬州“绿扬金凤”领军人才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