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账号
密码
登录
登录
温馨提示
asdjnhadkbnasondoasnlksnm
确定

院士介绍

吴建平

吴建平,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交通模型、交通仿真、智能驾驶、智慧交通等领域做出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获2015北京市发明创新大赛金奖、2016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2017中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吴教授是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FIET),中国仿真学会首届会士,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第十届常委会国际合作与对外联络专委会委员,联合国世界工程组织(WFEO)工程环境委员会委员,交通部民航局四型机场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大湾区建设院士专家顾问团成员,北京、杭州、南宁、海口等城市顾问。

  • 活动动态
  • 个人简介
  • 学术成果
11/16
2024

人本,新质,共识,车路云一体化创新发展论坛顺利召开!

来源:深圳市智慧交通产业促进会公众号

11月3日,2024中国智能交通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大会设有第四届智能交通学术年会、2024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创新挑战赛、2024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展览等多项主题活动。11月5日上午,2024中国智能交通大会-车路云一体化创新发展论坛顺利召开。论坛由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主办,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交通运输部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与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深圳市智慧交通产业促进会协办,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100余位行业同仁齐聚一堂,以“智能人车路云一体化,未来交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进行对话交流和研讨,为交通数智化升级贡献真知灼见。车路云一体化是实现未来交通“零排放、零事故、零拥堵”美好图景的必经之路,而这需要协调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汽车生产企业、出行服务企业、公路等交通资产运营服务单位等多方力量,协同共进。当前,各方推动车路云一体化的动力、目的尚不统一,需要进一步探讨、试点,从而达成共识,形成合力。2024年1月,五部委联合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7月,20个城市入选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正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而论坛的召开,也正是为了推进这一进程而做的努力。本次论坛演讲嘉宾涵盖高校、车厂、数字公路研究机构、通信运营商、应用企业等,虽以车路云一体化为主题,但内容涉及人工智能、大模型、复杂混行交通建模与仿真、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同时探讨了以智能ETC为主要车载服务端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的可能性,更有香港同行介绍了深港合作推进跨境智能驾驶示范项目的规划与落地,干货满满。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徐炜为论坛致辞,他表示,基于车路云一体化的伟大构想和实践,基于我国智慧交通行业20多年的深厚积累,基于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零事故、零拥堵、零排放、全自动的未来交通梦想。我们已经走在这条路上,这几年不论是深圳还是其他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率下降明显,车和路的智能化就是一个重要原因。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主任罗瑞发发表了题为《基于“车路场云网用一体化”的新一代智慧交通发展展望》的报告,他表示,金溢科技为我国车路云一体化的领军企业,携交通运输部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及装备行业研发中心、深圳市智慧交通产业促进会一起承办此次“车路云一体化创新发展论坛”,探讨引领中国智能人车路云协同创新发展,加速推进首批20个城市试点产业化与生态化。他认为,目前国内车路云一体化发展偏重于产业落地,但如果能将交通安全和产业发展统筹发展,车路云一体化发展将会更为稳健、可持续。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吴建平分享了《智能网联时代的未来城市交通》,他指出,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全面来临,未来的城市交通“城也变、市也变……”“市”指人们的生活方式,“城”指城市的几何地理,比如智能网联时代共享模式的交通出行日益受人们的欢迎、买车的需求下降将节省大量的汽车原材料、不需要车库住房结构将有很大变化、没有路边停车位道路更宽敞交通不拥堵等。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帆进行了题为《大模型在车路云复杂场景下事件的精准感知及高效决策应用研究》的分享,他认为多级协同计算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可以把大模型嵌入到边缘侧去应用,同时云端大模型会越来越行业化和专业化。此外,张帆院长表示减少大模型的训练时间和难度,提升大模型的规模应用是发展重点,而多智能体的协同控制则是需要面临的难点。交通运输部公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车路一体智能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副秘书长张为发表了题为《车路云一体化加速高品质交通系统创新发展》的演讲,对车路云一体化和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持续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和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的协同发展;二是要强化行业监管,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要持续完善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四是要充分发挥试点示范作用,探索培育可持续发展模式;五是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积极搭建产业合作联盟;六是要加强与国际的合作交流,搭建跨国界的技术交流平台。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智慧交通事业部首席专家段成民进行了《依托运营商技术优势,助力车路云一体化创新发展》的分享,他表示中国联通一直以来深度地参与了智能网联的发展建设,并以车路云一体化为契机积极与试点城市建立全方位合作,打造了独立开发、自主可控的车路云一体化控平台体系,通过平台体系实现“车、路、云、网、图”高效协同,而不同城市的 “ 车路云一体化 ” 投建运模式可分为产业孵化模式、公共服务模式、规模运营模式。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特聘研究员,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顾问关志超以《智能人车路云协同混行交通规划与管控研究》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他指出构建混行交通建模与仿真方法的核心关键在于突破数据标注困境,算法的飞速更新迭代、算力的需求指数上升、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出新要求,即算法、算力、数据是人工智能的三大瓶颈要素,而突破交通建模与仿真重构流程(模型算法)、重构体验(仿真算力)、重构运营(作业数据)“三重构”关键技术卡点,正是混行交通人本需求建模与仿真技术,实现重构支撑智能人车路云协同混行交通规划与管控理论方法的流程架构创新支点。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智能网联中心总师卢忆都分享了《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路云一体化协同研究》的报告,站在车企的角度重点介绍了北汽对车路云一体化的技术研究和需求展望,他表示2018年以来,北汽始终发展车路云一体化的自动驾驶系统和V2X技术应用,并在5G-TBOX硬件预埋通信模组,成为入驻北京市自动驾驶示范区第一家车企,并自主开发掌握了V2X网联提醒预警功能,未来将不断优化车辆设计和性能,改进服务体系,开发新的数据增值服务,比如个性化的驾驶行为分析、驾驶测评、保养秘书等行车顾问和行车报告服务。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总工程师朱星华以《深港合作区跨境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路云一体化设计与实践》为主题介绍了跨境智能网联的发展和应用,自动驾驶汽车跨境运行面临着不同交通规则和基础设施等的限制,亟需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案来保证服务的连续性和监管的延续性,跨境智能网联试点的重要场景是建设深港跨境自动驾驶中试平台,中试平台横跨深港,沿途部署智能网联路侧设备,形成完整的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把深圳和香港两地的基础设施和网络进行无缝对接。未来已来,美好图景已经在今天的中国交通人面前徐徐展开,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祝愿我国的车路云一体化事业宏图大展!

09/26
2024

清华大学吴建平教授应邀为河南科技大学师生作学术报告

来源: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

原文标题:清华大学吴建平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9月24日,清华大学吴建平教授应邀在河南科技大学西苑校区6号楼101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题为《自动驾驶改变城市未来》的学术报告。报告由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徐立友教授主持。吴建平教授以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历程、当前的技术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为主线,结合实际案例重点分析了自动驾驶技术对交通安全、交通拥堵、人们出行、城市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术、法律、伦理等诸多挑战,并对自动驾驶汽车虚实结合的测试技术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报告会后,吴建平教授就师生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交流讨论。吴建平,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级海外人才计划专家,海智计划特聘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交通建模与交通仿真、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等。获得国际及国内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余项,拥有多项原创技术及国际国内发明专利20余项,在国际学术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50余篇。担任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世界工程组织(WFEO)工程环境委员会委员,国际智能交通效益评估委员会常务理事,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FIET),中国仿真学会首届会士,中国仿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仿真学会自动驾驶与仿真测试专委会主任,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分委会常务理事,中国智能交通协会道路车辆专委会副主任,浙江省大湾区建设院士专家组专家,交通运输部智慧机场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杭州、南宁、海口等城市顾问。通讯员/吴延峰(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

11/25
2023

2023年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安全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新华网

2023年11月22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河北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以下简称“雄安新区改发局”)共同主办的“2023年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安全发展论坛”在雄安新区成功举办。论坛现场本次论坛以“智绘汽车雄略,共筑安全发展”为年度主题,以固安全、促发展为目标,以车联网、密码应用、数据安全等为切口,汇集行业同商共讨安全发展解题新思路,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致辞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在致辞中表示,基于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关键要素的新型交通生态系统,是汽车产业落实“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推手。着眼当下、放眼未来,我国车联网产业既面临智能网联发展优势再扩大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存在商业化、规模化应用等诸多风险挑战。希望本次论坛能够凝聚产业各界共识,充分挖掘车联网产业发展新潜能,将论坛成果转化为车联网产业安全发展实际成效,推进车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涛致辞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涛在致辞中表示,自成立以来,雄安新区围绕通信、道路、智能交通等方面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具备良好的车联网产业发展基础。同时,雄安新区积极应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实时感知、瞬时响应、智能决策的新型智能交通体系,共同推动车联网及智能交通在雄安新区的示范应用。希望借助此次论坛,让各个企业更好的认识雄安、了解雄安,共助雄安车联网产业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宏科作主题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宏科院士作《新型互联网研究与探索》主题演讲,引发了与会代表关于未来网络技术体系创新的思考。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作主题演讲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作《自动驾驶与未来交通-城市变革和挑战创新》主题演讲。他表示,自动驾驶将有效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未来汽车、交通等行业仍需加强道路设施管理、车辆准入、交通控制等机制建设,推动自动驾驶与智慧交通协同发展。中汽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志新主持论坛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屹讲话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屹表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正在不断优化完善,为下一步智能网联产品规模应用带来新的契机,中汽数据将持续深耕产业发展亟需领域,与行业一道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发展新模式。在成果发布环节,中汽中心首席专家、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亚楠发布中汽信息安全研究中心系列研究成果,包括“2023年车联网网络安全十大风险”和“五大领域车联网网络安全技术攻关及应用成果”,并希望基于共性研究成果的发布,助力提升车联网安全防护效力,加强汽车产业网络安全保障水平。颁奖仪式在颁奖仪式环节,安铁成、李涛、吴志新、张强、冯屹、张英杰为“第二届NVDB-CAVD杯汽车信息安全总决赛”优胜队伍颁奖,华中科技大学、太阴幽萤联合战队、无踪安全实验室、天融信四轮车战队、绿盟科技格物实验室、驭安护车共6支队伍获得年度优秀奖项,彰显技术实力和潜能。专题演讲在专题演讲环节,论坛邀请到中国移动车联网军团指挥长严茂胜,中汽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孙航,雄安新区改发局副局长张英杰,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检查评估所所长张格,中国工联网研究院安全研究所所长王聪以及来自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重庆长安、长城汽车、吉利新能源商用车、中国信通院工物所、上海网安协创中心、中信科智联、信长城、北德集团、清华汽研院等单位和机构的知名专家展开主题演讲,凝聚产业共识,助力行业发展。未来,中汽中心将持续聚焦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密码应用、漏洞攻防技术等车联网安全与发展的关键领域,协同行业各界一道,共同推进车联网产业发展与合作,推动汽车前沿技术研究与落地应用,激活汽车产业发展动能,描绘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治理与创新发展新蓝图。

11/19
2023

新闻快讯 | 2023年中国智能交通协会道路车辆专委会闭门会议顺利召开

来源:中汽数据

11月17日,以“创新 协同 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3中国智能交通大会(ITSAC 2023)在厦门隆重开幕。当日下午,2023年中国智能交通协会道路车辆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闭门会议顺利召开。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李朝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俄罗斯外籍院士吴志新,俄罗斯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专委会副主任吴建平,以及来自高校、企业的道路车辆专委会委员40余人受邀参会。会议现场李朝晨介绍了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基本情况。他表示,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作为推动智能交通领域和智能网联汽车互融共通的平台载体,将进一步促进各领域信息互联互通,充分释放智能交通在产业协同方面的潜力。同时,希望各位行业同仁对协会加深了解和理解,能够借助平台发挥更多作用。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李朝晨吴建平院士作为专家代表表示,智能交通大系统与道路车辆系统密不可分,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必将推动我国道路车辆相关工作走到中国甚至世界前列。俄罗斯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道路车辆专委会副主任吴建平随后,在场专家结合自身领域和专业方向,就汽车行业热点话题进行了讨论,包括如何助力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建立新的产业生态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等内容,为专委会未来工作建言献策。吴志新作会议总结陈词。吴志新表示,道路车辆专委会要积极发挥行业智库作用、广揽产业各方力量,结合人工智能、5G网络等跨学科、跨技术优势,共同扶持汽车产业行稳致远。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吴志新杜志彬作为专委会秘书长介绍了专委会工作方案和六项近期工作计划。他指出,道路车辆专委会应该抢抓发展重大机遇,聚焦智能交通时代下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围绕“新技术 稳结构 强保障”三个重要方向,形成以创新技术、应用场景驱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道路车辆专委会秘书长 杜志彬本次闭门会为中国智能交通协会道路车辆专委会探讨未来工作方向、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了交流对话平台。面对产业发展新形势,道路车辆专委会将抢抓发展重大机遇,致力于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智能化发展贡献智慧、保驾护航!

11/16
2023

精彩回放丨2023湾区城市交通大会暨2023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创新大会

来源:深城交

11月13日下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指导,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城交”)主办的“数字时代,交通未来——2023湾区城市交通大会暨2023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创新大会”在深圳五洲宾馆华夏厅举办,邀请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智慧交通行业发展、技术创新及解决方案,为深圳智慧城市建设赋能,吸引了全国数十座城市的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机构、标杆企业代表等数百名技术精英现场参会,上万人通过视频直播收看了大会的盛况。主旨演讲吴忠泽 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十一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原理事长《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数字交通高质量发展》吴忠泽博士介绍了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数字交通高质量发展情况。重点阐述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交通数智化发展、区块链构建交通数智化转型高效可信的底层基础设施、元宇宙培育交通数智化升级新赛道等三大方面。指出近年来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特别是数字科技对交通运输业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越来越明显,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应用、线上场景的变迁、全域数据的融合、智治模式的演进,正深刻改变交通运输业生产服务方式,不断催生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数字交通高质量发展,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技术变革和转型升级,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徐炜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智慧赋能·数字融合——创建全国一流交通强国城市范例》徐炜副局长介绍了深圳市创建全国一流交通强国城市范例的成效与实践。阐述了深圳秉持以交通引领城市现代化、智慧引领交通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在数据高融合、基建高标准、管养高智能、运行高效能、服务高品质、产业高质量、行业保安全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总结了深圳智慧交通在管理体制、工作理念、建设模式、技术攻关的创新做法;并结合智慧交通发展中的工作体会强调了智慧绣花、一体应用、数字设施、产业协同的重要性。未来深圳将持续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要求,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着力在智慧的路、聪明的车、美好的行、畅达的流、主动的治、绿色的能等方面下功夫,探索打造全球领先的智慧交通新基建的“深圳样板”。林涛深城交董事长《数字驱动的城市交通可持续治理探索和实践》林涛董事长介绍了数字驱动的城市交通可持续治理探索和实践。结合城市交通在城市建设发展和安全高效运转中的核心作用,提出了当前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治理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多元需求的变化要求包容公平的连续空间和便捷服务的协同运营、二是管理模式的变化要求运行高效的主动管控和基础设施的安全韧性、三是发展理念的变化要求低碳环保的交能融合和绿色智能的科技装备。面向城市交通可持续治理需求,要求持续升级数据能力和技术能力,关键是构建以数映实、以数预实、以数控实的支撑能力,基于此介绍了深城交利用数字化技术在交通全要素孪生底座、交通行业大模型和全场景业务引擎的探索,并叙述了连续空间与协同运营、主动管控与韧性安全、交能融合与科技装备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实践,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和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黄一格深圳地铁集团副总经理《深铁集团BIM/CIM技术应用的探索与实践》黄一格副总经理介绍了深圳地铁集团关于BIM/CIM技术应用的探索及实践情况。首先分析了国内外轨道交通企业BIM技术应用情况,讲述了深圳地铁集团关于BIM/CIM技术应用在理念、顶层设计、体系建设、队伍打造、研发、生态培育、应用等七个方面探索,总结了深圳地铁BIM技术应用在轨道交通领域、房地产开发领域、市政工程领域、管理领域的实践情况以及CIM技术应用在轨道交通建设领域、轨道交通运营领域、交互领域的实践情况,以及其在数字资产积累方面的成绩等;最后提出BIM/CIM技术应用是一场变革,需要转变传统思维,形成统一认知、关注顶层设计、注重信息安全专项防护,始终保持创新思维,才能更好地推动行业技术变革。李兴华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院长《城市交通观察和展望——全球目标、创新趋势与智慧探索》李兴华院长介绍了联合国提出的建设包容、安全、韧性和可持续的城市及人类住区的全球城市和交通发展长远目标,并强调了建设智慧城市,利用好数字化和新型交通技术带来的机会的重要举措。从战略新兴技术趋势、欧美交通研发和技术战略布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科技集群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城市交通创新发展的大方向和新格局。围绕数据驱动的城市交通智慧建设能力和方法问题,李院长还从空间尺度和理论视角分享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新模型新范式、重构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建设数字孪生平台、智慧城市结构与数据模型、人工智能辅助城市规划、数字化的未来交通变革、知识型城市导向、完善数字化转型生态等一系列概念和代表性成果。杨涛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数字赋能支持综合交通规划建设治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杨涛董事长介绍了南京城交院在数字赋能支持综合交通规划建设治理方面的成效。在国家战略、行业发展、民生幸福等三个方面阐述综合交通规划建设治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南京城交院形成的坚实技术基础,构建以数据底盘、动态监测、决策支持为核心功能,“一中心、双引擎、两系统”的系统框架,其涵盖城市空间治理监测能力、综合交通运行监测能力、出行行为机理挖掘能力、交通空间双评估分析能力、交通发展决策支撑能力等五大完备功能体系,场景应用落地在跨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市域国土空间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高强度高密度(CBD)地区规划与建设、高强度高密度(CBD)地区规划与建设、公交线网检测评估与优化等九大应用场景。迈克·巴蒂伦敦大学学院教授《数字孪生技术、趋势以及在城市规划中的角色》迈克·巴蒂教授介绍了数字孪生概念及其重要意义,数字孪生技术、趋势以及在城市规划中的角色。数字孪生就是数字模型,城市是真实系统,数字孪生是模型;数字孪生是对非数字化的,真实的物理系统的简写,其关键在于数字孪生与真实系统并行运行,并与之耦合。真实系统及其数字孪生是相互协同的,并以协作的方式共同运作。构建城市模型的目的是创造出更具可持续性更具韧性的城市,城市模型利用城市的真实面貌、城市中的真实数据,通过规划系统、通过城市中个体的行为,以及实际预测和模拟这些行为的模型来与城市进行交互,强调数字孪生与真实系统之间最大的反馈是人类的参与。数字孪生技术就是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城市,去构建可持续、韧性和公平的城市和交通。吴建平清华大学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数字孪生——城市仿真与未来城市》吴建平教授介绍了城市仿真虚实结合元宇宙测试系统——即“真”又“实”具有全域测试能力的虚实结合仿真测试平台 FLOWSIM。简述了数字孪生、城市仿真、虚拟城市的关系,强调通过城市仿真对真实城市管理决策进行优化,交通仿真是城市仿真的一个分支。讲述了虚拟城市的意义,着重强调了通过城市仿真测试真实系统功能的完备性。重点讲解并演示了虚实结合仿真测试平台 FLOWSIM,其应用场景主要针对目前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痛点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改进了传统虚拟仿真模拟的缺陷,关键技术是基于驾驶行为的交通仿真模型。虚实结合仿真测试技术将在未来助力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产品发布会上,深城交副总经理黎曦发布了新一代城市级交通操作系统1.0版本。该系统拥有4大核心能力,也是下一代智慧交通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包括数实融合底座TransTwin、宏观模型软件TransPlan、中微观交通仿真软件TransSim、交通全场景业务引擎TransEngine。黎曦副总经理表示,深城交城市交通OS平台支撑交通运输跨领域、全周期、多业务可持续治理,希望为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突破,助力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数字先锋城市” 。▍数实融合底座 TransTwin由深城交自主研发的交通全要素数字底座,融合城市用地、建筑、路网、轨道,车流、红绿灯、摄像头、卡口、智慧灯杆、能源设施设备等真实世界城市物理动静态要素于一体,具备空天地多协议统一物联感知接入、多源异构海量数据按需汇聚、PB级数据高效管理、复杂场景多粒度实体语义化、城市复杂场景多感知设备协同与数据实时融合、智能分析与精准映射、实时仿真计算及超大规模场景实时渲染等能力,支持快速构建城市交通数字孪生场景应用。▍宏观模型软件TransPlan基于新一代活动链建模理念,面向离散个体活动链的自主可控宏观建模软件,支持SaaS化多用户协同建模和集群弹性计算,具备网络和设施标化生成与在线编辑、基础活动链需求融合生成和管理、参数配置与检查统一化便捷管理、数据指标和专业图表一键式生成、项目场景流程管理和多用户协同等能力,支持城市级运营的多模式交通运行推演、城市服务设施利用与评价、传统交通模型技术升级研究。▍中微观交通仿真软件 TransSim大规模网络实时在线推演的自主可控中微观交通仿真软件,具备数据驱动的全局态势还原、大规模网络实时在线推演、AI+仿真全路网全场景预测、路网方案快速编辑与评估、CIM全要素融合仿真等能力,支持交通建设综合评估、多模式协同运营和网络主动运行管控。▍交通全场景业务引擎TransEngine深城交利用近30年,6000多项目不同业务场景数据基础,挖掘城市交通中长期态势演化和短期状态变化规律,结合城市交通治理知识库研发的交通全场景核心业务引擎,具备以下核心能力:城市、片区、枢纽、高速等场景的综合规划与交通综治,以数据标准为驱动的“一模到底”、以业务工具为驱动的增量式设计变更及协同管理,市政交通信控与配时自调节优化,高速与城市道路多层级交通预测管控和应急处置,地铁、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多模式运力应急调度,新能源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耦合交通运行荷载的设施性能推演,整合多模式交通服务资产、低空航路管控等,支持交通‘规-建-管-运-能-维-服’全场景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往届大会回顾1、2015第一届交通大数据平台与开放合作国际论坛2015年10月16日,“第一届交通大数据平台与开放合作国际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成功举行,论坛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指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联合举办。论坛围绕“交通大数据平台与开放合作”的主题,主要围绕大数据环境下交通规划技术转型、“大数据、互联网+”环境下出行服务、基于大数据与车联网技术的交通管控、交通大数据开放合作与平台共享等议题展开。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武汉、南京等36个城市和来自美国、欧洲等交通规划管理和研究机构共650多名领导、专家和嘉宾出席了论坛。2、2016第二届交通大数据平台与开放合作国际论坛2016年10月11日,“2016交通大数据开放合作国际论坛”在深圳晶都酒店成功举行,论坛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指导,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办,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未来交通实验室联盟协办。论坛围绕“助力新产业,迈向深应用”的主题,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业界、投资界等近500余人参加。来自交通及相关领域的13位重量级嘉宾先后发言,对大数据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探索与应用,大数据与智慧交通深度融合,对政府决策支持以及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实践等议题进行了精彩发言,提出了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观点和建议。3、2017 第三届交通大数据开放合作国际论坛2017年11月17日,由深城交和同济大学联合主办的“2017交通大数据开放合作国际论坛”在深圳圆满举行。论坛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指导,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和未来交通实验室联盟协办。来自国内外的学界大咖与交通大数据领域的700余行业精英一起畅想未来交通,无人驾驶成为现场最火爆的话题,而深圳智慧交通的建设受到的一致点赞。4、湾区城市交通论坛暨2018交通大数据开放合作国际论坛2018年12月7日,湾区城市交通论坛于在深圳五洲宾馆召开,论坛以“协同治理、品质提升、数据驱动”为主题,论坛历时两天,包含1场全体大会和6个平行论坛。平行论坛分别围绕“大数据+车联网”打造智慧出行服务、互联互通与湾区协同、重大交通设施的品质建设、新一代高品质综合交通枢纽、街道与地区的人性化改造、新形势新技术下城市交通治理政策等议题展开,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内外50位知名学者、行业大咖分享了湾区交通、协同治理、大数据分析应用等方面的实践与创新经验。5、2019湾区城市交通大会2019年9月26日,湾区城市交通大会在深圳五洲宾馆正式拉开帷幕,由主旨报告和六个高峰论坛组成,围绕“战略引领•多元融合•创新变革”主题。大会历时两天,由1场主旨报告和6场高峰论坛组成。来自美国、瑞典、日本、中国香港、台湾等境内外50多名院士专家学者、行业标杆企业代表,分享了他们在交通大数据、区域协同发展、现代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多元融合、智能网联汽车、道路交通安全等领域的实践及创新经验。大会还吸引了全国40多个城市的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机构、标杆企业,以及由深城交牵头组建的未来交通实验室联盟、广东省城市规划协会交通专委会、粤港澳大湾区现代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促进会成员单位代表上千名技术精英参加。6、2020湾区城市交通论坛2020年11月6日,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主办、深城交承办的2020第十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在深圳召开,大会以“新基建时期的ITS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聚焦新基建背景下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用跨界融合。大会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在深城交主办的分论坛“湾区城市交通论坛”上,专家学者分享了城市治理的先进经验和观点,围绕着“先行示范、湾区引领、数字赋能”主题,全国40多座城市的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机构、标杆企业代表及数百名技术精英,共同探讨湾区智能交通的融合创新发展,共同描绘未来湾区智能交通新蓝图。

09/29
2023

第四期“国际院士讲堂”暨第二期“科学家创业 项目路演”活动在京举办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9月26日下午,第四期“国际院士讲堂”暨第二期“硬科技领域巅峰对话及科学家创业项目路演”活动在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中科大厦举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相关专家,以及赛富基金、琨山资本、梅花创投、水木梧桐创投、盛景嘉成等数十家投资机构的负责人等近百人参加。针对有关省市需求,同时开通了线上分享。本次活动由获得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的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业服务机构聚英创集团主办,环球英才创投平台承办,二十国集团青年企业家联盟菁英人才计划等协办,聚焦“无人驾驶、智慧交通”领域,汇聚了顶尖院士专家、一线投资机构以及众多优质的科学家创业项目,分为国际院士讲堂、圆桌对话、科学家创业项目路演三个环节。活动现场本期国际院士讲堂,特邀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剑桥-麻省理工未来交通中心主任吴建平院士做了《自动驾驶与未来交通-城市变革和挑战创新》主题分享。吴建平是智能交通领域专家,中国仿真学会交通建模与仿真专委会主任,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FIET)等,在交通模型、交通仿真、智能驾驶、智慧交通等领域做出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吴建平院士做主题分享吴建平表示,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和研究自动驾驶汽车的当下,自动驾驶面临着进一步取得技术突破的挑战,未来最佳的技术路线是智能车和网联车的技术融合,以实现最大的效率与安全。在展望了自动驾驶全面实现后带来的减少交通事故、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等城市变革后,吴院士介绍了未来交通的挑战。他认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难以保障特别是预期功能安全问题,制约着自动驾驶商业化的落地。此外,未来还需要研究和制定新的道路基础设施、车辆登记和准入、交通管理和交通控制的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面对这些挑战,他们研发推出“虚实结合仿真测试解决方案”——具有全域测试能力的虚实结合的MR混合显示训练测试平台FLOWSIM,该方案能构建测试车辆在趋于真实的交通场景和任意长尾场景中的测试流程,进行虚实结合的测试。其关键技术“真实驾驶行为模型构建”,拥有精确的感知系统仿真、“真实”的交通环境仿真两大优势,以及正在“虫洞技术”仿真测试体系做出新的突破。在“无人驾驶、智慧交通领域的科学家创业项目路演”环节,主办方优选了《全球城配/L4级自动驾驶/产品研发和应用领军企业——九识智能》《特种行业飞行汽车领跑者——海鸥飞车》《全球领先的无人机交通服务与设备提供商——安擎科技》《国际领先的混合现实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平台——水木东方》等四个科学家创业团队项目,相关负责人分别从技术支撑、应用场景、团队构建、商业模式等方面做一介绍,并回答了在场嘉宾的提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在圆桌对话“国内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环节,聚英创集团副总裁、环球英才创投平台秘书长石卢磊博士作为主持人,从目前国内自动驾驶行业的政策环境、影响自动驾驶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基于全球自动驾驶技术最新现状看我国距离大规模商业应用还有多远三个层面,与吴建平院士,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汽车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吴志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安擎科技首席科学家谢拥军,水木梧桐创投执行董事李亚琦等四位嘉宾进行了精彩对话。圆桌论坛现场吴建平院士表示,中国目前非常重视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然而,技术的探索往往走在政策的前面,国家应及时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支持技术突破困境,从而促进产业发展。此外鉴于自动驾驶测试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难以在短时间看到效益,自动驾驶产业应该在发展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以资金回流加速测试水平提升、助力迭代升级,吸引更多资本进入产业,同时促进下一步技术开发。吴志新院士作为央企高管和业界专家,从当前行业发展情况出发,强调了技术对促进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他认为,如果没有充足的自动驾驶技术支撑,政策也无法全力支持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而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道路交通法规相关部分尚不完善,这也是影响自动驾驶广泛应用的原因,科技人员应不忘初心、全力推进核心技术开发,推动自动驾驶产业在未来5-7年取得新的突破。谢拥军教授认为,除了刹车等传统的安全问题,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尚不完善,这阻碍了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快速迭代。因此,自动驾驶产业需要通过不断的测试,制定并完善相关标准,打消外部人员的顾虑,促进更多资本、技术、人才进入该行业,助力自动驾驶产业快速发展。李亚琦执行董事表示,自动驾驶行业具有长周期、高投入的特点,且集软件、硬件于一体,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技术成熟度也同时会制约行业成熟度,外部资本应对自动驾驶行业保持充分耐心和技术定力,合理调整预期,做好长期的陪伴准备,携手解决自动驾驶产业面临的关键问题。活动现场还举行了“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全球研发中心”揭牌仪式。该中心由水木东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聚英创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建,落地在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区的中科大厦“全球院士科创平台”,将汇集行业知名院士专家、科研机构和企业等,以便更好地研究促进自动驾驶仿真测试的快速发展,解决在此领域面临的诸多问题和难题,带动中国自动驾驶产业迈向世界前列。揭牌现场为将国际高端专家和科创资源更大范围共享,搭建科学家、投资机构和优质科创项目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科技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推动人才、技术、项目、资本高效融合,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聚英创集团等今年推出“国际院士讲堂”和“科学家创业项目路演”系列活动,受到社会各界欢迎和好评。

09/25
2023

赛事报道I第八届“创客中国”大数据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渝成功举办

来源: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9月23日,由我院和同方鼎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渝兴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鼎欣同创(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八届“创客中国”大数据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及颁奖仪式在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举行。自大赛启动以来,受到地方政府、新闻媒体、市内高校和大数据行业等单位广泛关注,最终,18支队伍通过初赛评审,成功晋级大赛决赛。学院作为此次比赛的承办方之一,在帮助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积极促进学院产学研合作。近年来,学院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面,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积极组织师生团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帮助提升师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本次大赛邀请了来自教育部互联网+大赛国赛评委、高校、企业、协会等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大赛评审组,各专家评审从技术能力、商业能力、团队能力等维度,并综合项目文本、路演及答辩环节等实际表现,分别对赛场的参赛项目进行现场打分。比赛现场,进入决赛的18支队伍进行路演及答辩。各团队路演由作品演讲演示、评审团提问、选手答辩三个环节组成,他们结合项目亮点、人才团队、应用场景等内容,尽情展示、尽心推介,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交互碰撞,充分展示了各自项目内容及优势。经过激烈角逐,现场排名公布并公证后,我院团队“‘数字泰山’品牌解决方案”项目得分90.4分,顺利挺进前八名,将有机会参与全国500强评审,冲刺“创客中国”最高荣誉。大赛现场,国际在线-重庆教育频道记者对学院院长郭光亮进行专访。亲眼见证团队获奖的郭光亮院长难掩激动之情,他谈到,学院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一个与企业、行业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校产学研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实走深。他表示,学校将以此次赛事为契机,继续秉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育人理念,进一步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深化国际化合作、突出社会服务职能、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努力为服务重庆大数据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专家聘任仪式、颁奖仪式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副主任董晓鲁在致辞中表示,中心将依托“创客中国”国家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中的优秀项目资源库进一步推动大赛优秀项目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孵化,培育一批大数据“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大数据领域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巴南区政府副区长杨亚平说,巴南将持续放大本次赛事综合效应,进一步优生态、引人才、强政策、抓服务,竭尽全力帮助更多优质项目加速转化,更多优秀企业发展壮大。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吴建平作大赛总结,他祝贺各获奖团队,希望各团队以此次赛事为契机,培育发展新动能,将赛事成果更好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推进数字重庆建设,为重庆发展增添强劲动力,并祝愿八支参赛队伍在全国500强和总决赛角逐中取得优异成绩。        赛事间隙,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副主任董晓鲁一行到校参观,学院院长郭光亮、副院长周优文以及相关二级单位负责人陪同参观。未来,学院将根据重庆市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需求,围绕巴南、高职城建设智慧城市大脑平台系统,与重庆市内大数据企业、机构等开展科研合作,共同推进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重庆市大数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09/08
2023

长嘉汇就业服务核心展示窗口项目发布会隆重举行!“就在山城,就选南岸” 加快打造重庆就业服务高地

来源: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

9月6日,长嘉汇就业服务核心展示窗口项目发布会成功举办,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谢辛、南岸区区长王茂春出席发布会。围绕“筑巢”,通过窗口项目介绍、服务清单发布、人才品牌推介,长嘉汇就业服务核心展示窗口项目建设内容及成果一一亮相。紧扣“引凤”,邀请吴建平院士作“技术创新、人才引领—建设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和就业双高地”主题分享,签约北京、深圳人才飞地2个,人才项目7个,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实验试制平台1个,乡村振兴服务镇街2个,为7名首批智库专家颁发聘书。签约的人才项目中,1家已在南岸注册落地,6家拟在今年内落地南岸,招引人才超80人,预计五年内总投资35亿元,实现产值17亿元。聚焦“展翅”,通过“人才交流音乐会”,展现长嘉汇就业服务核心展示窗口形象,吸引全球人才相约重庆,相聚南岸,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谢辛、南岸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重庆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王茂春为重庆水木英华留学人员创业园揭牌(杨新宇 摄)智能交通领域专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平先生进行主题分享 (杨新宇 摄)人才项目签约仪式(陈实 摄)长嘉汇国家公共就业服务核心展示窗口首批智库专家聘书颁发(杨新宇 摄)长嘉汇就业服务核心展示窗口项目发布会现场,北京、深圳飞地签约环节。(杨新宇 摄)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实验试制平台签约(陈实 摄)本次发布会集中亮相发布的长嘉汇就业服务核心展示窗口项目,规划面积11万平方米,项目建设采用“政府+市场”联动的创新模式,搭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和乡村振兴服务工作站,联动北京、上海、深圳,打造“1+3”南岸人才飞地,建设完整的人才梯队,实现人才带项目、项目带资金、资金带产业、产业带就业的良性循环,助力南岸、重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预计2025年,实现落地人才项目46个以上,引进中高级人才140人以上,服务重点就业群体1.2万人次以上。据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决策部署,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稳定和扩大就业,国家财政部、人社部启动实施了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2022 年 7 月,南岸区成功入选首批 20 个示范项目城市。项目实施以来,南岸区通过机制创新、模式创新、资金创新,以广阳湾就业服务核心示范基地、长嘉汇就业服务核心展示窗口、环重邮创新生态圈“双核一圈”建设为引领,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积极为人才发展、产业聚集搭好平台。下一步,南岸区将继续聚焦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环境和就业满意度,推进“双核一圈”载体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助力区域高质量充分就业。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共2页/14条数据

工作经历

英国工程技术学会  会士(FIET)
中国仿真学会  首届会士
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  委员
中国科协第十届常委会国际合作与对外联络专委会  委员
联合国世界工程组织(WFEO)工程环境委员会  委员
交通部民航局四型机场专家委员会  委员
浙江省大湾区建设院士专家顾问团  成员
北京、杭州、南宁、海口等城市  顾问


科研项目

在交通模型、交通仿真、智能驾驶、智慧交通等领域做出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

学术任职

清华大学 教授
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未来交通”研究中心 主任
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 专家
教育部“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

获奖信息

2015.01   北京市发明创新大赛金奖
2016.01   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
2017.01   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