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十二届冻土工程国际研讨会在兰召开程国栋院士:希望中俄继续深入合作,攻克冻土世界性难题兰州晚报讯 10月11日,以“气候变化下‘一带一路’冻土基础设施挑战及防控技术”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冻土工程国际研讨会(ISPE 2024)在兰召开。本届会议学界业界大咖云集,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程国栋院士莅会。与会专家围绕寒区冻土与环境、工程、气候和生态之间等领域开展深入交流与研讨,为冻土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发展建言献策。中俄双方在普通冻土学、冻土工程学等领域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源远流长。上世纪50年代,一大批中国学者从莫斯科国立大学学成归国,开始了冻土与冻土工程的研究工作。冻土工程国际研讨会则源于中俄双边学术会议。1993年,自俄罗斯赤塔举行了第一届以来,会议由两国轮流举办,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2届,业已成为中俄两国冻土科学家交流的重要平台,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国际系列品牌会议。程国栋院士在开幕式上表示,中俄两国冻土科学家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在冻土物理力学性质、冻土工程技术(如穿西伯利亚铁路、京莫高铁、中俄原油管道、青藏铁路等)、冻土生态/水文和灾害效应等方面开展了长期的合作研究,为中俄两国重大工程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促进了冻土学科和冻土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中俄冻土分布面积广、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大,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青藏高原、东北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区冻土退化加速,其产生的生态、水资源、工程等灾害风险也在急剧增加。另外,中国的“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和俄罗斯的“北极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新发展路径和新技术,这些都迫切需要中俄冻土科学家进一步深入联合研究,共同解决新问题新挑战。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中俄将在亚洲冻土制图等多方面继续深入合作,攻克冻土世界性难题,为两国寒区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来自国外6家、国内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从事冻土工程与寒区环境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300余人参会。此次会议共组织6场大会特邀报告、40个余专题报告,涉及冻土变化及其水文-生态-灾害效应、冻土地貌遥感和监测技术、冻土制图、冻土工程与寒区建筑、冷生环境与现象、海底冻土动力学及天然气水合物、冻土区地球物理新技术与应用等方面。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表示,希望未来冻土工程国际研讨会在探讨冻土前沿科学和技术问题、引领国际科技合作议题、服务未来科技制高点、促进国际人才交流、扩大科技合作与深化双方传统友谊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中俄科研单位应进一步聚焦国际前沿、凝练重要全球合作议题、深化科技务实合作,联合攻克全球共性科技挑战,尽早实现两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据省科技厅介绍,近年来,甘肃与俄罗斯开展密切合作,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平台搭建和人才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甘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围绕寒旱区环境与工程、荒漠化治理、轨道交通、核物理、生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先后共建了“中蒙俄寒旱区环境与工程国际研究中心”“中俄先进智能交通技术联合实验室”“中俄马铃薯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联合实验室”等17家国际、国家级科研合作基地,为我省提升我省科技技术转化和科技人才队伍素质,以全球化视野谋划科技创新,着力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高水平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系由市科技局支持、《兰州晚报》开设的“创新领航”专栏第86期。)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燕(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