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账号
密码
登录
登录
温馨提示
asdjnhadkbnasondoasnlksnm
确定

院士介绍

张新长

张新长(1957年—),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广州大学百人计划领军人才/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包括国家重点基金在内的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7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和全国学会科技进步奖20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8项。 2011年度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 、2014年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5年“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创新贡献奖”、“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奖”、2019年第二届“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和“中国智慧城市领军人物” 、2021年广东 “最美科技工作者”。 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86篇被SCI或EI收录;公开出版17部书中包括著作4部,教材13部,其中2部获“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获“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获首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字城市”获第三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智慧城市”获首批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课程、广东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 活动动态
  • 个人简介
  • 学术成果
05/03
2025

新时代 新故事丨且末县举办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专题讲座

来源:且末融媒·百家号

为深化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4月28日至29日,且末县科学技术协会特邀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张新长一行来且末开展实地调研并举办专题讲座,为且末当地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张新长院士团队先后走访且末县治沙站、博物馆、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事迹展示馆及小宛公司等点位,聚焦生态治理、文化传承、教育科创与特色产业领域展开调研,并对进一步运用遥感监测与智能分析技术以及优化人工智能在产业链追溯、市场精准营销中的应用前景提出意见建议。张新长院士进行专题讲座。阿卜杜萨拉木·尼亚孜 摄4月29日,张新长院士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疆及且末县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为全县各部门单位、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及科技工作者作专题辅导。讲座结合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系统阐释了AI技术在生态治理、现代农业、文旅融合等领域的实践案例,并针对且末县资源禀赋提出建议:要积极构建“智慧治沙”平台,推动生态保护智能化;要打造特色农产品AI溯源体系,提升品牌附加值;要推进“文化+数字”创新,培育文旅新业态。且末县举办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专题讲座现场。阿卜杜萨拉木·尼亚孜 摄此次调研与讲座活动是且末县深化“院地合作”、对接高端智库的重要举措。县科协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搭建院士专家与地方产业对接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县域经济深度融合,为且末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会后,且末县科学技术协会和张新长院士就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农业在且末建立产学研基地达成合作意向。(阿卜杜萨拉木·尼亚孜 报道)

04/26
2025

“丝路空天智能创新研讨会2025” 成功举办

来源:数字新疆集团公众号

在国家“十四五”空天信息产业规划与改革试点政策的双重驱动下,4月24日,备受瞩目的“丝路空天智能创新研讨会(2025)”在新疆乌鲁木齐隆重举行。本次盛会在多方合力下成功举办,为新疆空天领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民用航空新疆空中交通管理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星产业发展中心、数字新疆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联合主办,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新疆商贸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丝路空天智创联合体”参与单位协办。会议期间,来自各相关单位的领导、专家与代表汇聚一堂,围绕空天技术前沿展开热烈探讨。会议期间,中国民用航空新疆空中交通管理局和数字新疆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丝路智创联合体”正式启动,标志着空天领域产学研深度合作迈出关键一步。同时,联合体的产品与装备发布也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展现出强大的科技实力与发展潜力。深圳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测绘遥感专家李清泉,通过直播连线做了“低空经济与地理空间信息新质生产力培育”的主题报告,为与会者开拓了广阔视野。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新长,亲临现场带来“基于AI大模型文生图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主题报告,为与会者打开全新视野格局,现场交流气氛热烈。数字新疆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高伟东介绍,本次研讨会将聚焦空天技术与 AI + 融合创新、空天产业认知升维、新型生产要素矩阵构建等关键主题,旨在深化技术交流,推动创新合作,加速成果转化应用。希望通过本次研讨,能够进一步凝聚各方智慧,推动区域空天产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使政府的政策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企业的市场实践紧密结合,形成强大的合力,为打造空天领域全链条生态平台奠定坚实基础,助力新疆乃至全国的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让参会者更直观感受空天技术应用,飞行场景现场展示与产品装备展示区参观活动精彩纷呈。与会者通过实地观摩,深入了解了空天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运用。卫星与空天数字化创新发展专题讲座更是对该领域的创新趋势与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度剖析,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空天领域专业人士搭建起高端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了各方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众多参会者表示,此次研讨会成果丰硕,不仅加深了对空天技术前沿的理解,还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各方持续努力下,此次研讨会的成果将推动空天技术创新发展与广泛应用,为新疆空天产业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高度。

04/18
2025

AI与大数据时代下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来源:中国测绘学会官网

4月10日,AI与大数据时代下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陈丹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际合作部副部长何巍,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国际地图制图协会(ICA)主席Georg Gartner,中国工程院刘先林院士、王家耀院士、郭仁忠院士,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绍杰,国际地图制图协会(ICA)副主席、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刘纪平等出席开幕式。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测绘学会、国际地图制图协会和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国地图出版集团、中煤航测遥感集团、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和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协办。会议旨在汇聚全球地图学、地理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AI大数据时代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的前沿进展、关键技术、应用实践及未来发展方向。来自中国、奥地利、英国、澳大利亚、波兰、比利时、斯洛文尼亚等7个国家代表参会。会议开幕式由测科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ICA副主席刘纪平主持,中国工程院刘先林院士、王家耀院士、郭仁忠院士等11位领域顶尖学者作特邀报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共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ICA主席Georg Gartner作题为“Why Maps Matters? Cartography in the Era of AI”的报告中国工程院刘先林院士作题为“Mobile Phone Surveying and Mapping”的报告中国工程院王家耀院士作题为“Creativ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Cartography in China in the New Era”的报告中国工程院郭仁忠院士作题为“Adapting Cartography to Emerging Applications in the Digital Society”的报告ICA前副主席、西南交通大学李志林教授作题为“Hybrid Computing for AI-empowered Cartography”的报告ICA副主席、比利时根特大学黄浩生教授作题为“Location Big Data and GeoAI Enable Smart Cities”的报告ICA副主席、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刘纪平研究员作题为“AI-Empowered Geospatial Information: Opportunities, Practices, and Prospects”的报告ICA副主席、英国坎特伯雷大学Alex Kent教授作题为“AI: The End of Creative Cartography?”的报告欧亚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张新长教授作题为“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ext-to-Image Technology Based on AI Foundation Models”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苏奋振研究员作题为“Large Model and Geo-System Twin”的报告ICA高精地图专业委员会主席、武汉大学杜清运教授作题为“Feature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High-Definition Maps for Autonomous Driving”的报告欧亚科学院院士、昆山杜克大学校长、武汉大学刘耀林教授、ICA副主席Dariusz Dukaczewski教授、Dušan Petrovič 教授及Amy Griffin教授分别主持四个单元的特邀报告ICA执委合影研讨会结束后,随即召开为期两天的ICA执委会会议。期间,测科院燕琴院长与Georg Gartner主席一行围绕共同推动国际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座谈交流。燕琴院长与部分ICA执委合影据悉,国际地图制图协会(ICA)成立于1959年,是世界地图制图学界权威性的学术组织,其宗旨是促进国际间地图制图学的发展,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和技术交流等。此次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促进了国际前沿制图技术的分享与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三维可视化等新技术在地图领域的创新应用,深化了地图制图在智慧城市、环境监测、灾害管理等领域的实践价值,为解决全球性空间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对测科院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与国际地图制图协会及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4/08
2025

“测绘股份智汇大讲堂”活动顺利举办

来源: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公众号

4月3日下午,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测绘股份智汇大讲堂”活动在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报告厅顺利举办。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施建石为本次活动致辞。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秘书长陶海林出席活动。来自全省会员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测绘企事业单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等180余人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期大讲堂由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李满春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州大学张新长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张书亮教授三位测绘领域专家先后作专家报告。施建石在致辞中围绕“大讲堂”主题分享了三点感想:一是向着“大”,永葆生机活力,增强发展信心。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民营企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近年来,测绘股份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运用AI等前沿技术,在打造智慧监管平台、推动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希望公司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组织凝聚力。二是多开“讲”,汇聚平台力量,深化协同发展。今年是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成立60周年。作为学术团体,省学会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践行“四服务”职责,聚焦行业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深化产学研战略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三是成课“堂”,传承测绘精神,勇担时代使命。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回信10周年,我国首测珠峰50周年。分支机构作为学会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凝聚人才的重要阵地,开展活动的重要舞台,如何借助“大讲堂”活动,进一步弘扬测绘精神,激发行业创新活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专家报告环节,李满春教授以《时空大数据与国土空间治理》为题,深入剖析了时空大数据在国土空间治理中的核心作用与广阔前景,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与实践思路,为国土空间治理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张新长教授围绕《AI大模型文生图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的主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展示了AI技术给城市规划设计带来的创新变革,为城市规划设计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实践。张书亮教授以《城市洪涝地理智能建模与模拟》为题,详细介绍了双驱动的城市洪涝时空建模与模拟研究范式,这一范式突破了“单驱动”研究的瓶颈,实现了“地理机理”与“时空大数据”的有机结合,为城市洪涝灾害的防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次活动由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联合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协会城市空间测量工作委员会承办,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03/26
2025

院士领航!越秀区31校万名学子点亮科学星河

来源:羊城派·百家号

3 月 24 日,第四届院士专家广东校园行活动在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正式启动。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省科协原主席谢先德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州大学张新长教授,以及 8 位中国科学院科普演讲团成员、2 名广东科普讲师团成员,将走进越秀区 31 所中小学举办科普报告。这场跨越代际和知识边界的科学启蒙活动,将为青少年播撒探索未知的种子。活动现场,学校 1000 多名师生出席。本次活动启动仪式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越秀区教育局、越秀区科学技术协会、越秀区少年宫、东风西路小学等多个单位共同协办。院士专家们参与的 “院士专家广东校园行活动”,在广州市越秀区 31 所中小学开展。该活动由越秀区科协、越秀区教育局协办,区少年宫承办,是广州市科协 “2024 年广州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 —— 科普助力百千万” 支持的 “未来科学家 越秀科普品牌” 六大行动之一。越秀区少年宫航模表演队带来的三角翼航空模型表演,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帷幕,彰显了科技的魅力。色彩斑斓的航模在操场上空画出优美的弧线,科技的魅力瞬间点燃了全场气氛。学生们仰头惊叹,眼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随后,一场精心编排的科普秀表演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启动仪式由省科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林晓湧主持。省科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成洪波在致辞中强调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希望更多院士专家投身科普工作,既做科研领航者,又当精神引路人,为这场科学盛宴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启动仪式上,越秀区少年宫党支部书记、主任宋丽峰和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校长许萍,分别代表少年宫和东风西路小学,接受了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的价值 5 万元的科普读物。从数学的 “拓扑之美” 到古生物的 “恐龙密码”,从医学的 “细胞漫游” 到物理的 “量子迷宫”,3 月 24 - 25 日连续两天的 31 场讲座,如同一场科学嘉年华。在东风西路小学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今天与明天》课堂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张新长,以城市建设为例,提出 “在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我们如何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活?” 等问题,引发了学生们的深度思考。本次活动针对不同学段设计了不同的讲座内容,科普主题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科学家们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互动问答,将高深的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孩子们,带领孩子们遨游科学的海洋,为全区 1.2 万名师生送上丰富的科学知识盛宴。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得益于《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和 “双减” 教育政策等的有力支持。近年来,越秀区创新实施 “双导师制”,打破校园围墙,邀请高校教授、企业骨干等专家参与指导,同时组织学生走进高校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让学生们在 “与院士对话” 活动中收获成长。此次活动不仅推动了高端学术资源下沉基层,为学生们提供了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进一步彰显了越秀区科学教育的厚积薄发,为越秀区乃至整个大湾区的科学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为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文|记者 秦小杰图|活动方供

02/22
2025

特邀!张新长院士讲授《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昌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

为进一步推动昌吉职业技术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人工智能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2月20日下午,学院特邀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首批中国测绘学会会士、广东省级教学名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新长作专题讲座,学院领导班子及全体教职工参加。讲座由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源源主持。专题讲座张新长院士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昌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系统讲解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优化课堂体验、构建沉浸式实训场景、支撑精准教育决策以及定制产业适配课程等方面的应用路径。他强调了AI技术在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智慧城市》等慕课案例,生动展示了AI技术如何通过在线教育扩大优质资源覆盖,促进教育公平,为职业教育主动拥抱AI技术、培养新时代技术人才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启示。通过张新长院士的权威解读,帮助教职工深入理解AI技术对职业教育的变革意义,激发教师将AI工具融入教学设计,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课程结构,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工作水平。参观交流讲座结束后,张新长院士与学院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行参观了中医药文化馆,人体生命馆、中德智能制造数字化仿真中心、现代煤电煤化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国家级特色产业公共实训基地以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与此同时,学院领导、信息工程学院和建筑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及教师代表与张新长院士围绕《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昌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了座谈交流。座谈会上,李源源详细介绍了学院科研工作现状;信息工程学院和建筑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学院专业建设现状进行了汇报;张新长院士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张新长院士在座谈时就学院发展提出了指导建议: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发展根基,提升教师技术应用,不断优化师资结构。二是优化教学资源平台,推动智慧教学,整合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打造数字化教学体系。三是强化科研能力,服务区域产业,结合学院实际组建科研团队,联合企业申报国家级课题项目,推动专利、软著等成果转化落地。四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联合开发智能实训设备与课程体系。五是激发学校内生动力,创新管理机制,运用大数据平台优化教学管理,实现精准决策。六是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新能力,采取“分层分类”培养模式,制定个性化学习路径。文字/高红梅图片/高红梅 付浩琨编辑/邓亚军责任编辑/高红梅主审/任作荣

01/25
2025

自治区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常委、委员科普能力提升培训班举办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2025年1月23日,自治区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常委、委员科普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新疆科协会堂举办。此次培训特邀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广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新长,以《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展望》为题,为自治区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常委、委员做科普专题讲座。在讲座中,张新长教授结合当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他首先介绍了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概念,强调了科技创新在引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随后,他详细阐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并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和数据,展示了智慧城市建设在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张新长教授还特别强调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如AI大模型、计算机视觉、多模态分析等,并介绍了这些技术在智慧安防、智慧停车、交通流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他指出,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还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他也提出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此次科普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充分挖掘与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专业优势,运用科技知识,创新科普传播方式,使科学普及工作更加生动、有效。这不仅是科技工作者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更是以专业知识引领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实践,展现了科技界在推动社会科学进步中的积极作用与深远影响。责任编辑:曹琳哲科普活动中心 夏小维 供稿

01/18
2025

新疆第三期“科技讲堂”聚焦:人工智能与政府决策

来源:中国新闻网·百家号

中新网新疆新闻1月16日电(记者王小军)1月16日,由新疆科协主办的“新疆科技讲堂”第三期将在新疆科协会堂隆重开讲。本期讲堂特邀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张新长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的政府决策创新与挑战》为题,为自治区各委、办、厅、局、人民团体以及科研院所的70余人授课。讲堂上,张新长教授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政府决策中的应用前景和潜在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报告内容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不仅加深了与会者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和认识,也启发了对政府决策创新的新思考和新认识。张新长教授是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广东省城乡规划建设智能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疆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的职务。他在地理信息科学、智慧城市理论与实践等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新疆科技讲堂”每期围绕一个特定主题,邀请国内外各界专家、行业领军人物,分享先进经验、创新思想、前沿知识,开展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授课和交流,帮助领导干部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科学治理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为新疆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理念支撑和技术支持。

01/10
2025

热烈祝贺“ 智慧城市管理技术专业圆桌研讨会” 第一期会议圆满举办!

来源: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

2025年1月6日,由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全国智慧城市产教融合联盟、中关村数字建筑绿色发展联盟共同主办的“智慧城市管理技术专业圆桌研讨会”第一期会议,通过线上形式成功举办。2025年1月6日,由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全国智慧城市产教融合联盟、中关村数字建筑绿色发展联盟共同主办的“智慧城市管理技术专业圆桌研讨会”第一期会议,通过线上形式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邀请了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新长,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向东、中关村数字建筑绿色发展联盟执行秘书长杜建伟三位智慧城市行业的重量级专家出席指导,汇聚了来自全国二十余所开设智慧城市管理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领导、专业教研主任、专业负责人,以及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职教相关负责人等50余位代表参会,就智慧城市管理技术专业的建设、教学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张新长院士在会上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智慧城市管理技术,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和专业,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越来越多的院校也在陆续开设该专业。本次会议对这一专业的建设、教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培养出更多具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张新长院士还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深入剖析了智慧城市管理技术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为参会的各位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启示。并在会上做了《基于AI大模型生成式城市规划设计文生图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精彩报告。▲张新长院士线上分享精彩报告本次会议由陈向东研究员担任主持人,他则从实践角度出发,邀请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胡达天、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辜林、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陈斌3位专业带头人,就本专业的建设和教学进行了精彩分享分享。胡达天老师表示,智慧城市管理技术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和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体验。同时,学校还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他表示,经过几年的努力,该专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包括学生的就业率、专业竞赛获奖情况等方面。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强专业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智慧城市管理人才做出贡献。▲胡达天老师线上分享报告辜林老师表示,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在绿色建筑、智慧能源、城市智能管理领域深度布局。其中,国内首批开设的智慧城市管理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能力体系构建、教学设计编成以及实习就业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该专业以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等专业为依托,联动社区管理与服务、现代物业管理等专业共同发展,全力培养适应未来城市智能化管理的专业人才。学院充分借鉴了国内外相关院校的成功经验,吸纳智慧城市领域院士专家的研究成果,融会贯通,精心打磨兼具科学性与前瞻性的专业人培方案。▲辜林老师线上分享报告陈斌老师表示,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智慧城市管理技术专业旨在让学生掌握信息建模的全过程及地理空间信息、物联网等新技术,服务于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应急响应三大领域。课程体系涵盖城市规划、智慧城市运营治理等基础及结合新技术的核心课程。校企合作方面,学院与上海物联网行业协会、联通公司等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专业发展。▲陈斌老师线上分享报告在会议的自由研讨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智慧城市管理技术专业的定位、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大家纷纷表示,智慧城市管理技术专业是一个新兴且充满挑战的领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大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推动该专业的更好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向。本次智慧城市管理技术专业圆桌研讨会第一期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推动智慧城市管理技术专业的办学交流与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共4页/34条数据

学习经历

1978.02  -- 1982.02    武汉测绘学院  学士学位
1987.08  -- 1990.06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
1997.10  -- 1998.10    英国东伦敦大学测量系  高访学者
2001.08  -- 2004.06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2.03  -- 1985.07    新疆测绘局内业队  助理工程师
1985.08  -- 1987.07    湖北省测绘局制图队  工程师
1990.07  -- 1994.02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图制图系  讲师
1994.03  -- 1997.09    中山大学地理学系/地理信息系统  副教授,室主任
1998.11  -- 2001.07    中山大学地理学系/地理信息系统  副教授
2004.07  -- 2017.08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教授,博导
2017.09  -- 2023.08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二级教授,博导,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工作业绩

张新长教授长期致力于地理空间信息多源数据融合集成、智能化管理与数据库自动更新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系统性工作,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并在城乡统筹空间规划等领域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其所取得的主要科学贡献体现在: 一、创立了一种多源异构地理空间信息融合集成的理论方法与模式。 二、创建了地理空间信息一体化整合与空间数据库动态更新智能化处理平台 。 三、提出并构建了城乡统筹空间规划信息平台与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科研项目

2021.01   -- 2023.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1441),“深度知识学习驱动的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建筑物变化检测”
2019.07   -- 2022.0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2018YFB2100702),城市多源(元)多模态数据精准获取与高精度融合--多源(元)时空数据智能处理与高精度融合技术
2017.01   -- 20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671453),“保持拓扑关系与几何特征的矢量地图水印纠正方法研究”
2015.01   -- 201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431178),“基于模式识别的多尺度空间数据联动更新关键技术研究”
2016.01   -- 2018.1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6A030311016),“基于数据挖掘的多尺度空间数据更新信息的自动识别与传递”
2013.01   -- 2015.12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20120171110030),“多尺度空间数据联动更新方法研究”
2012.01   -- 2014.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071246),“基于多主体系统的区域功能区位选择与演化模拟研究”
2010.01   -- 201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971216),“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时空结构变化分析与模拟”
2005.01   -- 200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471106),“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演变分析模型研究—以广州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被变化为例”
2013.01   -- 2015.12    国家863重点项目子课题,“城市复杂时空数据集成分析与空间决策模拟”

学术任职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第六届和第七届委员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协会 理事/副秘书长
广东省测绘学会 副理书长/监事长
中国测绘学会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测绘学会 智慧城市工委会副主任委员

获奖信息

2022.01   城市时空信息智能化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02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020.01   智能化地图综合与多尺度级联更新关键技术及应用,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
2020.01   新型城镇化建设地理空间信息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2020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202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2020.01   国土空间规划监督评估预警关键技术与应用,2020年获得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6)
2018.01   城乡规划监督测绘全过程智能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018.01   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智能化构建与应,2018年中国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2)
2017.01   城乡规划监督测绘全过程智能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7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
2016.01   面向城乡统筹规划的辅助决策服务平台,2016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2)
2016.01   地理空间信息一体化整合及数据库自适应更新研究与应用,201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1)
2015.01   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6)
2015.01   城市规划业务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2015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015.01   地理空间信息一体化整合及数据库自适应更新研究与应用,2015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2015.01   城乡规划业务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201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1)
2014.01   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体系,2014年中国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第3)
2014.01   城市规划业务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2014年度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013.01   土地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2013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2) 
2013.01   东莞市城市空间信息资源管理与智能式规划系统平台建设,2013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2012.01   基于数字城市建设的“一张图”应用模式研究,2012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2011.01   佛山市基础地理信息一体化建设研究,2011年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010.01   县域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化平台体系创新建设应用研究,2010年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2010.01   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性研究,2010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